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範本

學識都 人氣:1.02W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老愛親指孝敬老人,愛護親人,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推薦的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請參考。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範本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

李存芬是嘉禾鄉聯合村半山寨村民小組村民,今年32歲。她,勤勞質樸,豁達樂觀,堅強不屈,熱情善良,不怕苦,不怕累,身體力行,用最淳樸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懷和丈夫二人孝敬老人,關愛兄妹,團結鄰里,勤勞致富。在公婆眼裏是好媳婦,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父母眼中是好女兒。她用她的愛心、她的善良、她的樸實,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着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相濡以沫 爲家撐起一片藍天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紀嫁給了丈夫,那年她19歲,丈夫一家兄弟姐妹共9人,上有年邁腿殘的爺爺、公婆,而且當時婆家的經濟條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普通的農民,就是靠種田維持着全家生活,沒有其它收入,加上兩個弟弟一個在昆明讀中專,一個在江城讀高中。人口多,負擔重,但她和丈夫辛勤勞作,勤儉持家,年輕的她把家裏操持的井井有條,日子過得清貧卻充滿溫暖。轉眼幾年間,姐姐一家搬出去住了,三弟也成家了,丈夫作爲長子,他們倆毅然擔負起贍養爺爺和公婆的責任。

2005年,四弟到貴州上大學,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又增加了負擔。爲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夫妻倆將2歲多的兒子交給公婆帶,到戈蘭灘做起了燒烤買賣,當時戈蘭灘水電站正在建設,工地上工人比較多,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生意做得也小有成就,能維持家裏的生活支出和四弟的學費及每個月的生活費,2007年工地上又開起了幾家燒烤店,工地上的工人也少了,生意漸漸變得簫條,沒辦法只好關門回家。但她沒有灰心,她知道:自己還年輕,只要肯吃苦,一切都會有的,日子也會好起來的。從那時起,她每天任勞任怨,農忙季節天不亮就起來,做好飯菜,出去幹活,晚上要收拾家務到很晚才休息,毫無怨言,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生活漸漸有了起色,如今她家還置辦了不少的小產業:共種植了8畝的地膜黃瓜,已種植6年;養殖了6年的竹鼠,目前還圈養着84只;有1畝的石斛,已種植3年;有茶地6畝;山羊28只。雖然看似規模都不大,但是總體下來也夠她們一家忙的了。村民們看到她家的小產業後,紛紛向她討經,對那些有志發展種植、養殖的農民朋友,她總是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毫不保留的手把手將技術傾覆相傳,同時對有困難的種植戶她也不遺餘力的在物資上給予支持。在她的影響帶動下,全組共有10餘戶村民種植黃瓜、蔬菜、草莓等,並在縣農科局的支持下,目前正積極籌建一個小型農貿市場,解決了農戶的銷路問題。

剛嫁入陶家時,公婆對她頗有微詞,認爲她以前嬌生慣養,從沒幹過勞動,不會操持家務,可相處十餘年來,公婆真心覺得她真是一好媳婦。自結婚以來,她一直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孝順,老人上了歲數,有時難免話多嘮叨,有時有所偏袒個別子女,有時過分要求,每當遇到這些情況,她從不和老人計較小節,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做好一個媳婦份內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一個人獨自承擔着贍養老人的義務,從不讓親人爲家庭瑣事困擾,結婚十幾年來,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家人身上,從結婚到現在,她和爺爺、公婆感情深厚,融洽相處,每當公婆有個頭疼腦熱,她都親自送醫照看,拿藥喂藥,一趟趟跑衛生室、上醫院。對80多歲的爺爺更是體貼入微,倍加關心,每當爺爺想去附近的村寨走親戚,爺爺腿腳不便,她每次都堅持接送爺爺。2013年6月爺爺患了類風溼性心臟病,全身浮腫,躺在牀上,生活不便,她主動承擔起照顧爺爺的責任,每天精心呵護,幫爺爺穿衣、洗漱、餵飯、倒尿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給爺爺換洗衣服、牀單被褥,直到2014年11月爺爺過世。

真情關愛 用心溫暖親人

她不僅關心家裏人,也一直關心着孃家的親人,經常在農忙之餘,回孃家關愛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2003年7月,85歲的奶奶變得非常虛弱,大小便失禁,多次便到褲子上,一旦拉上,不僅要換洗衣服,還清洗身上的污物,爲了讓老人乾淨舒服,她經常回孃家給奶奶洗頭、換衣服,力所能及的照顧奶奶,還在農閒之餘,陪奶奶曬太陽,拉家常,逗奶奶開心。但奶奶的病沒有好轉,一年後奶奶癱瘓了,意識也不清,時好時壞,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牀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還經常把屎尿拉在牀上,弄得一身髒,於是她回孃家的次數更多,盡心盡力照顧奶奶,與嫂子輪流看守奶奶,直到2005年奶奶去世。奶奶去世後,爺爺身體也很不好,今年已91歲,患有高血壓,時常頭暈,鬧肚子,她總是儘自己所能去照看爺爺,經常給爺爺買營養品。

在對待自己的父母上,她也總是盡心盡力,有什麼好吃的,總要給他們送去一份;天寒了,爲他們買衣加被;農活忙了,她總是搶着幫父母幹;生病了,爲他們送醫送藥。去年11月,正當爺爺病危之際,母親也因患甲狀性腫瘤而住進了市醫院,經檢查母親的腫瘤比較大,壓着聲帶,手術後可能終身不能說話了,父親亂了陣腳,時終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做手術,她急忙趕到醫院,向醫生進行詳細諮詢,才瞭解到不是終身不能說話,而是手術有可能造成這種風險,她耐心地解釋給父親,開導勸說父親在手術單上籤了字,終於順利做了手術。她說:我想盡我微薄之力,力所能及爲老人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發揮餘熱 真情幫助鄰里

她是聯合村的婦女主任,在村上,鄰居的大事小事能幫的就主動上前幫忙,誰家有需要,只要能伸上手,從不吝嗇自己的體力。她嬸嬸患腦瘤有十多年,經常昏倒,不能幹勞動,而四個兒女又不在身邊,幫叔叔家做了多少農活她都不記得了,每年插秧苗、打穀子、收包穀……只要有空,她都盡力去幫忙。在空閒之餘,她還幫助寨子裏的小夫妻照看放學回家的孩子,幫助年邁的老人理髮、梳頭、剪指甲。她這樣發揮餘熱,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動着寨子裏的村民。

李存芬平時還喜歡舞蹈,作爲村婦女主任,每逢鄉上、村上有文藝表演或是比賽,都積極組織村裏的婦女參加活動,編排好節目教給大家,豐富羣衆的文化生活,讓整個聯合村沉浸在祥和的氛圍中。

李存芬用十餘年來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她的爲妻爲媳爲女之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善良、熱情和愛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的尊老敬老、淳樸真誠的情懷。她說:“我是普通農民,沒什麼文化,靠的是沒日沒夜的辛勤勞動過日子,我的願望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發自內心的去愛父母,愛公公婆婆,愛周圍的所有老人。”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2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論語·學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說法,也有“父母在,不遠行”的警句,唐代詩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千古名句。

高穎軍同志是我校一名教師,在基層教育戰線上耕耘了二十餘載。他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教育教學業績十分突出,是教育戰線上的的老黃牛。曾多次受到學校和上級教育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在學校,他是大家公認的好老師,在家裏,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與兄弟姊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幾十年如一日,受到領導、同事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高老師的家庭比較特殊,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不幸因公去世。靠身體單薄的母親一人養活他們兄弟姐妹三人,就是那樣艱苦的條件,憑着他的勤奮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走上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高老師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裏:母親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個人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僅僅要埋在心裏,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行動上。特別是自從2000年,年邁的老母親突然暈倒,送到醫院已是昏迷狀態,醫生確診爲蛛網膜下腔出血,當時的病情已相當嚴重,高老師竭盡全力的懷着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幫助母親穿衣、洗漱,端屎端尿。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可高老師卻用行動改寫了這句話,他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侍奉母親在牀前,從不讓母親因自己受委屈和傷害,毫不嫌棄,毫不厭煩的照顧着老人家。經過30多天的搶救治療和兒子貼心的照顧使老人脫離了危險,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現在的老人已年過七旬,由於長期的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的疾病,特別是在2008又患上了帕金森病,基本上喪失了自理能力。在老人的臥室裏牀頭上常用的藥物整齊擺放,以備老人急用。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應俱全,老人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乾乾淨淨,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讚,連老人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老師每天下班就會準時回到老人身邊,陪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在他的榜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的哥哥、姐姐、妻子、兒子、侄兒、侄女都十分孝順。姐姐雖然在外地,但是常牽掛着老人,逢年過節都抽空回來看望老人,使老人能享受天倫之樂。

高老師照顧老人十年有餘,毫無怨言,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所有重擔,總是自覺自願,無怨無悔。高老師沒有閒的時候,總是急匆匆的,他除了每天忙於工作,還要照顧好家裏的裏裏外外,自己的兒子才2歲多,而且岳父、岳母的身體也不好,有時也需要人照顧,所有這些他都自己扛着,畢竟一家人都指望着他。

常言道:“順者爲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他就對妻子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誤會。他對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爲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他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愛使得母親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養演繹着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他母親是慈祥而偉大的,與人爲善,與鄰里和睦相處。他更是左鄰右舍尊老愛親的楷模,我們真心希望他的母親能跨過百歲,也衷心地祝福他們一家人幸福安康,把尊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