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必備養生常識

學識都 人氣:6.38K

暑,炎熱之意。小暑即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入伏必備養生常識

小暑的標誌:出梅、入伏。俗語:“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預測信息。

由於這段時間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澇顯得尤爲重要。有農諺:“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說。更有“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堤”的經驗總結。

專家爲你支招:

小暑天裏,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這樣一個高溫多溼的節氣裏,我們應注意用以下的消暑方法來進行自我保健。

1)應當減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水果,如西瓜。室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度,多開窗通風使室內空氣新鮮。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2)晚睡早起,保證7小時睡眠,但最好不要晚過10點。

3)情志愉快,不怒不爭。

4)適當運動,如游泳、散步、快走、太極拳等。勿使出汗過多傷津脫液,而致體內陽氣外泄,免疫機能下降。

5)改變飲食不節、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營養應以均衡、適量爲宜、以清淡爲主,切忌過食寒涼油膩之品。薏米湯、荷葉粥、綠豆粥和玉米是不錯的暑天佳品。

小暑常見病:

小暑時節溫度較高,降雨增多。即將入伏天,溼熱重是其特點,此時是皮膚病的高發期。因此要做到預防爲主,安度伏天。

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也叫多形性日光疹,中醫稱“風毒病”,是夏天裏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常反覆發作,甚至持續整個夏天。該病主要是人體對陽光中的紫外線過敏引起的。夏日陽光中的紫外線比較強烈,因此一些對紫外線有過敏反應的人,很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一般來說,在日曬後幾小時或三四天後,皮膚的暴露部分,如前臂、鼻翼、手背、面部、頸部、前胸等部位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而且還會感覺到強烈的瘙癢。

預防:

不單是塗抹防曬霜。塗抹防曬霜一般來說效果並不好,因爲防曬霜並不能阻止紫外線的穿透。因此建議對紫外線過敏的人要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最好在日光強烈時早出晚歸,儘量避開早上10時到下午3時之間在室外工作。出門最好帶上遮陽傘或戴遮陽帽,或穿上薄的長袖衣褲,遮擋陽光。而在戶外活動後數分鐘,可以用冷水敷洗暴露部位。另外,最好不要吃光敏類蔬菜,如莧菜、薺菜,因爲這些食物都可能引起光敏性皮炎。

曬傷

曬傷也是由於夏季紫外線過強,人體皮膚又暴露在外而引起的皮膚損傷。但患者不只是對紫外線過敏的人,而是不分年齡和體質的。一般在戶外作業的人們以及到海灘遊玩、長時間在戶外暴曬的人都容易被曬傷。

曬傷一般的表現是在日曬後數小時至十餘小時後,外露的皮膚會感覺到灼熱、瘙癢、刺痛,皮膚紅腫,很快還會脫皮,有的還會有色素沉着,在皮膚上留下雀斑。

預防:

塗抹防曬霜。曬傷同紫外線過敏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不同,完全可以預防。6到8月的10時到14時,是日光中紫外線照射最爲強烈的時間,此時應儘量避免外出。若必須外出,應在暴露的皮膚上塗抹防曬霜、打遮陽傘或穿長袖衣褲,以淺色爲佳。

丘疹性蕁麻疹(蟲咬皮炎)

現代醫學認爲此病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蝨、蟎、蚊等昆蟲叮咬皮膚後注入唾液,誘發的過敏反應。中醫認爲,外因爲毒蟲叮咬,內因是過食油膩厚味,辛辣、葷腥等助火動風之物,導致腸胃不和,風火溼熱內生,鬱於皮膚而發。

預防:

儘量少到草叢、樹陰下或潮溼、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設蚊帳以避免蚊蟲叮咬,發生皮疹後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但最好請醫生看過再用藥),口服抗過敏藥,注意最好不用紅花油等,因爲有時會致敏,使病情加重。

小暑推薦飲食

“小暑黃鱔賽人蔘”,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符合冬病夏補的醫理。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氣、益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黃鱔的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且黃鱔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小暑前後一個月的黃鱔最爲鮮美滋補。

小暑除了要吃黃鱔外,民間還有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鉀和膳食纖維更多。藕具有清熱養血、除煩安神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小暑習俗:

相傳陰曆“六月六”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爲這一天,多是在小暑節氣,爲一年中氣溫高、日照長、陽光輻射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地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裏的衣被、書卷等晾到室外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