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社保卡看病報銷比例及範圍

學識都 人氣:1.47W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用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IC)卡。《蘭州社保卡看病報銷比例,社保卡報銷範圍》是小編爲您精心準備的,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有變動,請以官網發佈爲準。

蘭州社保卡看病報銷比例及範圍

從蘭州市醫保局獲悉,《蘭州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規定》日前正式印發,4月1日起執行,有限期爲兩年。《規定》對城鎮醫保參保人員因異地安置、轉外就醫、出差探親等期間在異地就醫,從申辦流程、醫療費用審覈結算、轉診醫療機構管理、就醫人員管理、爭議處理等方面應予以進一步規範。

申辦流程:按規定辦理特殊情況可補辦

《規定》適用於參保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因異地安置、轉外就醫、出差探親等期間在異地住院治療。參保城鎮職工申請異地安置,需填寫相關表格,再按相關規程的有關要求辦理。參保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原則上不轉往本行政區域外公立醫療機構就醫,確需轉往本行政區域外公立醫療機構就醫,由具有轉診資格的醫療機構經辦。

具體流程爲:轉診醫療機構檢查診斷或治療後,由經治醫師(副高級以上職稱)填寫申請表,說明轉外就醫理由,科室主任、分管醫保院長逐級審覈同意,經該醫療機構醫保辦登記簽章後,患者即可轉外就醫。市醫保經辦機構組織相關專業醫學專家,每月對定點醫療機構上月轉外就醫情況進行審定,審定結果及時反饋轉診醫療機構。同時,因病情危急等特殊情況未能及時辦理轉外手續的,須在轉外就醫後20日內按規定程序補辦。

報銷比例:異地就醫可按規定比例報銷

參保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異地住院醫療費用先由本人墊付,治療結束後憑就診醫療機構的收費票據、等級證明、費用匯總清單、住院病歷複印件(加蓋醫院公章)、《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轉外就醫申請表》(限辦理轉外就醫的參保人員)、《蘭州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安置人員定點醫療機構選定表》(限辦理異地安置人員)以及本人《社會保障卡》到市醫保經辦機構審覈結算。

異地就醫醫療費用審覈標準與本地一樣,按我省《三項目錄》和相關規定執行,報銷比例有一些區別,符合醫保支付範圍的醫療費用,按下列類別和比例報銷:異地安置醫療費用,辦理異地安置的參保城鎮職工,住院醫療費用按蘭州市參保城鎮職工有關規定報銷;轉外就醫醫療費用,經批准符合轉外就醫的參保城鎮職工,可按蘭州市醫保相關規定報銷;參保城鎮居民在蘭州市原報銷比例段內下浮5%報銷;出差、探親等醫療費用,符合急診急救範圍的醫療費用,按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參保身份根據蘭州市醫保相關規定報銷;不屬於上述三種情況而產生的異地住院醫療費用,原則上不予報銷。確因特殊情況,經市醫保經辦機構審定後,符合醫保支付範圍的醫療費用,先個人自付50%,剩餘部分按照蘭州市三級甲等醫療機構醫保報銷相關標準、比例給予報銷。同一病種參保年度內僅限報銷一次。

管理:辦轉外就醫手續後1月內必須異地就醫

《規定》還對轉診醫療機構和就醫人員明確了管理。轉診醫療機構必須嚴格根據轉外就醫條件,及時爲符合轉診條件的參保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辦理轉外就醫手續,未及時轉診造成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的,由醫療機構承擔相應的責任。市醫保經辦機構組織專家審定後,若醫療機構將有能力診治的病人轉出治療,轉出後的報銷費用,由市醫保經辦機構從轉出醫療機構月結算相關費用(統籌、大病補助基金等)中扣除,並扣除相應日常考覈分值,並分別扣除轉診經治醫師和科室主任定崗醫師積分3分。轉外就醫原則上只限轉一家三級以上綜合(或專科)定點醫療機構,如需轉往第二家醫療機構的,需有第一家轉入醫療機構出具轉診證明。轉外就醫治療時限一般爲1個月,最長不超過3個月。因治療需要,超過3個月的,必須有轉入醫療機構出具相關證明。轉外就醫審批通過後,僅限一次異地住院治療。

參保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辦理轉外就醫手續後,1月內必須前往異地就醫,若超過期限須到轉診醫療機構辦理延期手續,延期最長不能超過3個月,延期滿後仍未轉外就醫的,須重新辦理轉診審批手續。異地住院醫療費用,應在出院之日起3個月內(因就醫醫療機構未及時提供報銷材料等特殊情況不超過12個月)到市醫保經辦機構審覈報銷,逾期不予報銷。異地就醫必須嚴格執行蘭州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基金支付範圍有關規定。參保城鎮職工異地安置期間《社會保障卡》處於凍結狀態,不能在本市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使用。

爭議處理方面,市醫保經辦機構將成立異地就醫複審小組對爭議進行處理。如對結果有異議,應在1月內向市醫保經辦機構提出複審申請。

相關閱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是多少

一般來說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報銷比例也有所差異,以下就北京職工醫療保險保險比例情況進行說明。

上了醫保後,如果是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後,20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纔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週歲以下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週歲以上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80%。

而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舉例來說,如果您是在職職工,在門診看病的花費是2500元,那麼5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50%,就是250元。

如果是住院的費用,目前一個年度內首次使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時,無論是在職人員還是退休人員,起付金額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後住院的醫療費用,起付標準按50%確定,就是650元。而一個年度內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住院費用)最高支付額目前是7萬元。

住院報銷的標準與參保人員所住的醫院級別有關,如住的是三級醫院,從起付標準到3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5%,也就是報銷85%;3萬元到4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0%,報銷90%;超過4萬元到最高支付限額部分的費用,則95%都可以報銷,職工只要支付5%。而退休人員個人支付的比例是在職(就是上述的')職工的60%,但起付標準以下的,都由個人支付。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費用的診療項目主要是一些非臨牀必需、效果不確定的診療項目以及特需醫療服務的診療項目,包括服務項目類如掛號費等,非疾病治療項目類如美容等,治療設備及醫用材料類助聽器等,治療項目類如磁療等以及其他類如不孕症治療等。按照《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範圍》,具體如下:

 (一)服務項目類。

(1)掛號費、院外會診費、病歷工本費等;

(2)出診費、檢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優質優價費、自請特別護士等特需醫療服務。

(二)非疾病治療項目類。

(1)各種美容、健美項且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矯形手術等;

(2)各種減肥、增胖、增高項目.

(3)各種健康體檢;

(4)各種預防、保健性的診療項目;

(5)各種醫療諮詢、醫療鑑定。

(三)診療設備及醫用材料類。

1)應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裝置(pet)、電子束ct、眼科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進行的檢查、治療項目;

(2)眼鏡、義齒、義眼、義肢、助聽器等康復性器具;

(3)各種自用的保健、按摩、檢查和治療器械;

(4)各省物價部門規定不可單獨收費的一次性醫用。

(四)治療項目類。

(1)各類器官或組織移植的器官源或組織源;

(2)除腎臟、心臟瓣膜、角膜皮膚、血管、骨、骨髓移植外的其他器官或組織移植;

(3)近視眼矯形術;

(4)氣功療法、音樂療法、保健性的營養療法、磁療等輔助性治療項目。

(五)其他。

(1)各種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礙的診療項目;

(2)各種科研性、臨牀驗證性的診療項目。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險制度中覆蓋範圍最廣的險種之一,職工醫療保險涉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它的推行和切實保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