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字經裏的故事彙集

學識都 人氣:2.73W

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三字經裏的故事彙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關於三字經裏的故事彙集

1、昔仲尼,師項橐(音駝)。古聖賢,尚勤學。

這裏說的是孔子勤學的故事。孔子說過,“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學而知之者,有學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還是要學習,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聰明,但是不認真求學問,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爲,就把自己給毀了。孔子是聖人,也還是活到老學到老,他曾向七歲的項橐請教問題,給後人做了好榜樣

項橐是春秋時期的神童,孔子曾經向他請教過問題,所以被後世尊爲“聖公”。相傳,孔子有一次與弟子們東遊。待車馬行至齊地紀障城的時候,大道邊上有幾個戲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於路中不動。子路見狀,停車呵斥道:“小孩子怎麼不讓車呢?碰到你怎麼辦?”童子說:“城池在此,車馬安能通過?”孔子探身道:“城在何處?”童子說:“築於足下。”孔子下車觀看,果見小兒立於石子、瓦片擺成的“城”中。童子問:“是城讓車馬,還是車馬讓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請問你叫什麼名字,多大年齡?”小兒答道:“我叫項橐,年方七歲。請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魯國孔丘”。項橐驚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麼我請教您三個問題,答的.出來我就讓城讓路,答不出來就請繞城而過”。孔子覺得項橐小孩很有意思,於是笑道:“一言爲定”!項橐說:“天地人爲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穀、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搖頭說:“我還真的不知道”。項橐得意道:“我來告訴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穀,人有黑白兩根眉毛。”項橐再問:“請教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魚;柴草燈燭,是火就有煙;沒有葉不成樹,沒有枝又哪裏有花呢?”項橐聽後晃着腦袋說:“不對,是井水沒魚,螢火沒煙,枯樹沒葉,雪花沒枝。”

項橐又問:“什麼山上無石?什麼車子無輪?什麼牛無犢?什麼馬無駒?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還是不知道。”項橐又道:“土山無石,轎車無輪,泥牛無犢兒,木馬無駒兒,神仙無妻,仙女無夫”。

孔子心中實在是敬佩這個七歲的孩子,於是向項橐行禮,繞城而過。這就是後世傳說的“項橐三難孔夫子”的故事。

歷史上確有孔子向項橐請教有關音樂問題的記述,“三難”則純屬傳說故事。山東紀城碑廓鎮東北八公里處有一山,名叫躲子山,傳說項橐就是在此山避難時遇害的。

項橐三難孔子的故事盛傳之後,各國諸侯都派人打探項橐的住處,以便爲我所用。爲避禍項橐就藏到山裏,但被吳國、齊國的武士發現了。兩國武士爲爭奪項橐打鬥起來,吳人看劫持不成就將項橐刺死了,其時項橐年僅十二歲。

2、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名禹鈞,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屬於燕國,燕國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稱他爲竇燕山,就像詩聖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稱爲杜少陵一樣。

竇燕山是五代後晉時的人,年輕的時候不學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兩、昧心行事,雖然賺了錢,但直到三十歲還沒有子嗣。有一天夜裏,他死去的父親給他託夢,說:“你心術不正、心德不端,惡名張注天曹,不但無子而且無壽。你要趕快改過遷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還有可能挽回。”

竇禹鈞醒來以後,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決心改邪歸正。從前之惡不敢再犯並且廣行善事,在家裏興辦義學、積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裏又夢到他父親對他說:“爾今陰功浩大,善名張注天曹,後有五子齊登科甲,爾壽至八十九歲”。他醒來以後,行善更爲積極,後來果然生了五個兒子:儀、儼、侃、爾、僖。

竇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禮都按照古禮進行,家中男不亂入,女不亂出,男耕女織,和睦孝順,所以纔有五子聯科。其中大兒子做到禮部尚書,二兒子做到禮部侍郎,其餘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馮道贈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3、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黃香是東漢江夏人,即三國時期東吳人。黃香九歲的時候,冬天睡覺前用自己的身體給父母暖被窩,夏天睡覺前用一把小扇子給父母扇枕頭。他對父母能盡孝道,是爲人子者的好榜樣。執是執持、不鬆手的意思,嚴持孝道,永不放棄,叫做“孝於親,所當執”。

元代福建延平府的郭居敬,曾將歷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編輯了一本書,就是《二十四孝》,“黃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4、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讓梨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孫,魯國人,生於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時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寬容好士,經常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焉”。

孔融四歲就知道長幼有序,吃梨的時候,自己年紀小就吃小的。所謂“三歲看老”,四歲的孩子謙遜之禮如此,方知其後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講到“孔懷兄弟,同氣連枝”。兄弟之道是五倫中的一倫,爲悌道。兄弟之間要相互關心友愛,彼此氣息相通,因爲兄弟之間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如同樹木一樣,同根連枝。悌道屬於五常中的“禮”德,其原則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長的要友愛、關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長。兄弟之間如能各盡其道,自然和睦友愛。如果將利益放在第一位親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錯特錯了。不但有違兄弟之道,也有違孝道,因爲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