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字經作文錦集六篇

學識都 人氣:1.2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三字經作文錦集六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比較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出名”,可其中也蘊含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三字經作文 篇2

我告訴他們我已經二十五歲了,不小了。但他一直活得堅硬,兒子的鬧劇只是更加堅定了兒女也不可靠的想法而已。當我進入初三年級的時候,遇到了我的恩師——秦連發老師,他讓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我的寫作愛好也是受他啓發的,冥冥中感到一絲悲傷。這時的男人很認真,而且有種片刻的孩子氣,這很會激發溫存慾望;

記得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剛開始我很不喜歡看這本書,因爲我覺得它不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書那麼吸引人,而且還看不懂。媽媽就把《三字經》逐字逐句的解釋給我聽,媽媽的講解使我明白《三字經》裏的故事雖然沒有《格林童話》裏的故事好聽,但是它的故事很耐人尋味。

漸漸地我愛上了《三字經》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讓我知道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爲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搖搖晃晃的,我馬上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你爲什麼要讓我坐”,我對奶奶說:“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讓您坐”。奶奶說:“你真是一個懂事、懂禮貌又孝順的好孩子”。我聽完奶奶的誇獎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

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讓我體會到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知識流傳到現代不變是有它的道理的,如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相幫助、孝敬長輩、愛護公物等等,這些都是從中國古代就流傳到現在的,我們應該把這些優良傳統一代代的相傳下去,把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加美麗富強。

讓我們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吧!書是你最好的老師,是你最好的朋友,它會讓你收穫很多知識,讓你明白許多道理。

三字經作文 篇3

在我五歲的時候,我和爸爸就開始學三字經了,每天晚上,上牀睡覺的時候,爸爸就跟我講一段,再讓我背一段。日積月累,差不多一年,我和爸爸把一整本三字經看完了,也背熟了。

三字經的特點是每三個字一句,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特別容易記。這本書講了很多內容,有歷史,有讀書的方法,著名的人物,還有自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這些內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樑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上面用三到十的數,表示了天文、人文、地理、術數、植物、動物、感情、音樂……等各方面的內容。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三字經真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書呀!

三字經作文 篇4

這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寫完作業後喜歡看《三字經》,還大聲地背出來。媽媽覺得很奇怪,問我怎麼突然喜歡看這本書呢?她說自己也只會背前面的'部分,還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實媽媽不知道,是因爲在學校裏,我經常聽到好多同學都會背《三字經》,而我卻只會開頭那幾句,心裏不服輸。所以這個寒假我想好好學習一下,爭取趕上同學們。

我原本以爲單純地背《三字經》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沒想到纔看了前幾頁,我愛不釋手了。因爲這裏面講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並且都是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從字面上理解含義,有的句子意思很深奧了,好在每一頁都有拼音和註釋,可以讓我輕鬆快樂地學習。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是說黃香九歲時知道在冬天先幫父母把被子暖熱了再讓他們睡覺。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向黃香學習,體諒父母的辛苦,有時間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家聽父母的話,孝敬父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他媽媽剪斷織好的布來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我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會退縮,要勇敢面對不放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告訴我們,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不能成爲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認真學習,無法明白爲人處世的道理。即使這個人再聰明,如果不用在正當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長大後也會一事無成的。

媽媽說《三字經》這本書蘊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從中學習了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識,讀後的確感到受益匪淺。我終於明白了古人爲什麼說讀了《三字經》,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打算繼續讀下去,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要好好學習,理解記憶。我要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刻牢記在心,學會做人、做事和學習的道理,做一個好孩子!

三字經作文 篇5

如果說,有一本書,在誦讀時既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那有可能是《三字經》。

如果說,有一本書,在誦讀中不僅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又能講明道理,對我影響很大,那一定是《三字經》。

早在幼兒園,我們就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背誦《三字經》的前半部分。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們把《三字經》當成了兒歌背誦,比一比誰更熟練,誰更響亮。雖然,我不認識其中的很多字,也不理解其中的具體含義,但是我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要我們學會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香九齡,能溫席"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和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讓我們懂得要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

到了小學一年級,我們開始全文背誦《三字經》,早上在背,晚上再背,連放學的路上都在背。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了很多蘊含在《三字經》裏的故事,"孟母三遷"、"管寧割席"、"孔融讓梨"、"女媧補天"、"大禹治水"、"臥薪嚐膽"、"立木爲信"、"韋編三絕"、"孔子拜師"、"趙普夜讀"、"編蒲抄書"、"孫敬懸發"、"蘇秦刺股"、"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等等,我們在這些有趣的故事中學到倫理思想和道德準則,懂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暑假,我重新誦讀了《三字經》,發現短短的三個字裏,包含了許多歷史、天文和地理知識。我最喜歡讀的是從"自羲農,至黃帝"開始這一大段,這是講述中國的歷史發展,各個朝代由盛到衰的過程。誦讀了《三字經》裏關於朝代的段落,讓我更好地瞭解我們國家有這麼悠久的歷史。

"讀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在《三字經》的經典誦讀中尋得了無窮樂趣,希望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字經作文 篇6

四歲那年,還在幼兒園小班的我,便在老師的啓蒙下開始了《三字經》的學習。剛開始學,只是覺得每句都是三個字,念起來比較順口,也很好記。不知不覺中不到半學期,我便能熟練地背誦。但說實話,對它的意思一點也不瞭解,算是真正的“囫圇吞棗”。有一次,竟然“幽默”地問老爸,爲什麼“三字經”上的“狗不叫(苟不教)”,而我們家的狗卻整天在叫呢?把老爸問得捧腹大笑。從那以後,每天晚上一有空爸爸就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特別是在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陽臺上乘涼,爸爸繪聲繪色給我講“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故事。把我聽得不知是春還是夏,是過去還是現在,好像整個人在“三字經”裏暢遊。通過老爸的講解,使我懂得了原來這裏面不光天文、地理、歷史還有友愛與謙讓、古人勤學以及品德與修養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和知識。

現在我對“三字經”又比幼兒園時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棗子”不再吞了,而是邊吃邊品味。就讓經典與我作伴、成長,不斷哺育我的心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