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字經的作文集錦五篇

學識都 人氣:2.6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的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三字經的作文集錦五篇

三字經的作文 篇1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照常揹着書包,和好友佳欣一起上學。剛走進教室,上課鈴就響了。我快步走到座位上,等老師來上課。老師一進教室,就點我們幾個好友的名字:“佳欣、雪銀、麗佳、肖雨等同學,馬上到校長辦公室去一趟。”聽了老師的話,我和同學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校長辦公室走去。

來到校長辦公室,音樂老師羅葉每人發給我們一張卡片,我仔細一看,全是《三字經》的內容。我明白了:老師是要我們讀吧。讀《三字經》啊,我可喜歡了,全都是三字組成的,節奏感很強,一定很順口的。老師看着我們激動的樣子,微笑着說:“孩子們,你們先讀一遍吧。”沒等老師說完,我們便放聲讀起來。剛一讀完,我們就興致勃勃地看着老師,等待老師地“評判”。老師和顏悅色地說:“你們讀得很流利。但字音錯了不少啊!”當時,我們幾個同學都感到很鄂然。平時,我們聽家裏的爺爺、奶奶念,或是聽同學念,就跟着隨口唸出來來沒有認真練習過,自以爲讀得還可以,沒想到。然後,老師把易錯的字音一個一個地給我們糾正,要我們反覆練習幾遍,再從頭讀。

當我們讀這一遍的時候,都覺得有些膽怯,沒有第一遍的激情了,總害怕讀錯字音。但是,我們還是試着讀,我相信:只要自己用心了,沒有做不好的事。“人之初,性本善——-”這遍讀了下來,我們頭上還冒出了汗。哎,有這麼難嗎?我們幾個出了名的“讀書大王”,這可是頭一次“遇難”啊!我們又懷着急切的心情看着老師,只見老師微笑着對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的進步真大啊!這遍字音讀得很準了。”接着,老師又嚴肅地說:“每篇文章或詩句都有它們自己的意思和風格,《三字經》也是這樣的,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還得用心理解它的內容,體會它的感情啊。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才能讀得很好。”

聽了老師的話,我們又低頭看着稿紙小聲念起來,一邊念一邊思考其中的道理。哦,原來《三字經》是教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帶着肯定、勸說的語氣讀纔對,不能只圖順口隨便讀。於是,我們跟隨着老師地指點,一遍遍地練習,到了第八遍的時候,我們不僅讀得很流利,而且還有古人讀書的味道了。這時,老師滿意地說:“孩子們,你們真棒!今天,我們一起享受到古人的風采了。我爲你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聽了老師的話,我們情不自禁地擁抱着跳了起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總是樂滋滋的。是啊,讀書就是這樣,你越喜歡讀它、欣賞它,它就越是想給你做“朋友”。

三字經的作文 篇2

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三字經》這本經典國學,使我受益匪淺。

自從我學了《三字經》受到了許多啓發,也影響了我的品行。記得一次我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倒水、拿藥給媽媽吃,還煮麪條給媽媽吃,媽媽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我說:“媽媽,《三字經》裏面不是說了‘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還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嗎?孝敬您是應該的!”

有一次,我叔叔帶來了一個小弟弟,到我家坐客,媽媽擡來了幾個蘋果!我拿了一個最大的蘋果,給了小弟弟,我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蘋果。叔叔說:“你真乖!你怎麼不拿最大的蘋果呢?”我說:“叔叔,《三字經》裏面說:“‘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嗎?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梨給哥哥們吃,自己吃小的梨。我也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的好孩子!”叔叔說:“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經典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不可估量的啊。”

《三字經》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着我成長!

三字經的作文 篇3

我是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我原本躺在書的海洋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嘰嘰喳喳,討論世間的零零總總。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把我帶走了,從此他成了我的主人。

這個小主人脾氣可不怎麼好,一回家就把我扔在一邊。後來,主人的媽媽把我捧起,和小主人一起讀了起來。每天晚上,她都把我講得很動聽,伴着小主人進入夢鄉。

漸漸地,我發現小主人有了變化。有一次,他的阿姨帶着小妹妹來到家中作客,媽媽洗來了幾個蘋果。小主人拿了一個最大的蘋果,給了小妹妹,自己只拿了一個最小的蘋果。阿姨好奇地問:“你怎麼拿了個最小的?”小主人馬上回答說:“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是《三字經》裏寫的。”阿姨笑了起來,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還有一次,小主人的媽媽生病了,發燒得厲害,躺在牀上休息。小主人知道了,一早起來爲媽媽煮了一鍋清談的粥,端到媽媽的牀邊,讓媽媽喝下去。還不時地跑到媽媽的牀邊,看看媽媽需要什麼。他一臉鄭重地說:“媽媽,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我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的,你好好休息。”

你看,雖然我是一本簡單的書,卻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一句話都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快來與我交朋友吧,相信你一定會快樂地成長。

三字經的作文 篇4

認識錢文忠教授是從《百家講壇》的“玄奘西遊記”開始的,那些講述和小說《西遊記》裏的光怪陸離、神乎其神截然不同——太多的艱險,太多的酸辛,西行一路,九死一生,絕沒有悟空、八戒開道保護,絕不乏劫匪惡官故意刁難,走一路,講一路,千難萬險,終得經卷無數,眼界開闊之餘,也讓周邊國家對大唐盛世有了更多的瞭解。通過電視,通過教授,知道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和女兒一起看《百家講壇》是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一個二年級的小姑娘能聽得懂什麼?但錢教授解讀的《三字經》卻讓女兒徹底喜歡上了《三字經》,雖然這種“喜歡”可能是暫時的,但絕對是真實的、自然的。

看了兩集,還想接着看嗎?想!爲什麼?有意思!還有什麼?能跟着電視一起背句子,能聽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還能知道古人都在學什麼......女兒如是說,我沒有這樣想,因爲教授的解讀是面向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的全國觀衆,而且內容豐富,節奏較快,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三字經》的孩子來說,肯定不能夠聽得那麼明白,還需要加深和鞏固。如何加深?如何鞏固?因故事而起,從故事入手。

情景一:

“小李,你知道嗎?今天中午寶貝兒和我一起看《百家講壇》了,講的是《三字經》,人家看得可用心了!”老公剛一進家門,我就趕忙替女兒“邀功”。“你不信?那好辦!寶貝兒,問問你爸‘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他還沒你知道的多呢!給他講講!”“老爸,我猜你就不會!好好聽老師給你講啊......”

情景二:

“寶貝兒,老師說了,每兩天要給媽媽講一個故事,今天準備給媽媽講什麼?”女兒在思考,在尋找,“哎,那還用想?《三字經》裏的故事講一個就很好啊,不要總是講那幾個老故事,沒意思,給媽媽的講個新的!”“哦,就是!那就給您講個‘周處’的故事吧!從前,有個叫‘周處’的人,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雙亡了......”“寶貝兒,打斷一下,‘雙亡’的‘雙’就已經代表了父親和母親,重複了。你可以說他‘從小父母雙亡’,也可以說他‘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過世了’。好了,重新開始,這次媽媽不再打斷你了!”突然意識到這樣給孩子糾正錯誤很不合適,就讓孩子重新、完整地講,以至於不打斷她的思路。“從此後,周處就變成了一個很好的人,還當了一個很好的官,對老百姓很好。媽媽,故事講完了!講得怎麼樣?有進步了嗎?”誇獎一番之後,告訴孩子她的故事有些不連貫,這就說明並沒有把故事內容熟記在心,沒有像講《鴿子和雞》那樣反覆練習,如果下到功夫,給老師和同學講的時候纔會清晰流利。

情景三:

到了晚上,躺在牀上,再回憶一下《三字經》吧,記不起原文就從故事開始,邊回憶故事,邊想原文。講周處的轉變和曹氏四子的成長是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唐伯虎拜師學畫告訴我們——“教之道,貴以專”;講岳飛學藝、顏氏家訓是告訴我們——“幼不學,老何爲”;講岳雲12歲進入岳家軍、玉器的製造過程、神童方仲永是告訴我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講師文和師襄、管寧割席斷交和禮尚往來是告訴我們——“親師友,習禮儀”......就這樣,和女兒一起回憶這些故事,重點講了方仲永和岳雲,讓孩子不羨慕神童、天才,讓她知道即使是神童,如果不學習就會退步,何況是一個普通平常的小學生?講岳雲,是因爲人生中跌倒的時候很多,而且很多時候是沒有父母在身邊的跌倒,喜歡父母在身邊安慰無可厚非,但沒有父母在身邊時要學得堅強,堅強面對失敗和挫折。

三字經的作文 篇5

今天早上,爸爸忽然告訴我"今晚的八點半到九點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會在全球舉行,全球有超過十億人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參與到這次活動當中,而且參加的人員還會獲贈一張電子版的參與證書。"我一聽可樂了,忙嚷着問爸爸“爸爸,你是怎麼知道的呀?是真的嗎?我們也參加吧!”爸爸神祕地笑着說:"呵呵!互聯網呀,一傳十,十傳百,除了你還有誰會不知道呢?"我一聽,嘟着小嘴巴更樂了:"爸爸,拜託!別總是把我看做長不大的小不點嘛!以爲我什麼都不知道呀!不就是三字經裏都有"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道理嘛!、、、、、、”

啊?瀚之爸一臉的茫然:"許瀚之,原來這就是你學三字經的精華呀?"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