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三字經作文彙總五篇

學識都 人氣:1.7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字經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三字經作文彙總五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黃香九歲的時候,他母親去世了。黃香父親身體不好,他非常周到地照看父親。夏天的夜晚,他鑽進父親的牀帳,不停地扇扇子,把可惡的蚊子趕走。冬天的晚上,黃香先鋪好牀,然後鑽進父親的被窩,把被褥捂得暖暖的,再讓父親睡下。

這是《三字經》中黃香溫席的故事。讀完這個故事,我的眼圈紅了。黃香太懂事了,對父親太孝順了,而我呢

平常都是爸爸媽媽關心照顧我。他們上班很辛苦,還要給我做飯、洗衣服、洗澡、輔導功課,而我從來沒有想到爲他們做點什麼,還時不時惹他們生氣。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家吃手擀麪。爸爸擀麪條,媽媽做臊子。面煮熟後,媽媽高高興興地給我盛了一大碗。可是,我把筷子扔到一邊,任性地說:我不吃麪條,我要吃米飯!後來,爸爸媽媽給我講了很多的道理,我才吃完了麪條。

現在想起這件事情,我非常慚愧。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做好了香噴噴的麪條,我怎麼能挑三揀四呢?跟黃香相比,我很幸福,可是我太不懂事了。

黃香是我的好榜樣。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既懂事又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作文 篇2

小時候,隔壁家的老爺爺就教我們念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那時候,只知道搖頭晃腦地背誦,卻不知道三字經是什麼。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啓蒙讀物,在傳統教育中,小孩子們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向善,每一個人天生都是善良的,所以我覺得在對待他人的時候,都要態度親切。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一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爲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說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

通過讀《三字經》,增強了文學功底,厚積博發。繼承了一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文化。今天在我們改革開放的這個年代,更應該瞭解歷史,借鑑歷史,少走彎路,開拓創新。爲人師,爲人父母,多讀一些經典書籍,在教育後人中,就會多引經據典,增加說服力,同時運用聖賢的智慧,爲人師表,教書育人。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爲一本好書。《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作文 篇3

寒假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到新華書店買了很多書,其中有一本是《三字經》。

爸爸告訴我:“《三字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裏面包含了很多古代的知識和道理。在古代,上學的孩子都要背誦《三字經》。你也把它背下來吧!”

我拿着《三字經》這本書,發現裏面除了“三字經”,還有很多故事呢!這些故事都是結合“三字經”而編的,真有趣。於是,我就開始背了起來。

通過背《三字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和道理。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是說:人生下來本來是善良的,但是長大以後,受到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習性就會有所不同。再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幾句話是講漢朝人黃香九歲就知道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父母的被褥,孝敬自己的雙親,這是每個子女都應當做到的。從這裏我也知道了,做兒女的應該孝敬父母。我的爸爸媽媽從湖北到離家幾千裏的浙江教書,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的孩子!

從《三字經》中我還知道孟子的媽媽爲了讓孩子學好,共搬了三次家。古代有個叫竇燕山的將軍,他把五個兒子個個教得都成了有名的人。

“《三字經》真是一本好書啊!”我一定要堅持把它背完。

三字經作文 篇4

在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背誦《三字經》給我聽,它是我接觸過最早的經典誦讀書。

一開始,媽媽只要有空就在我身邊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沒要求我也跟着學,後來聽的多了,我也就慢慢會背了,從一開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揚”,再到“弟於長,宜先知。”。再後來我就經常和媽媽一起配合背,有時候是一起背,有時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媽媽就對後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來越喜歡背《三字經》了。

媽媽看我背得越來越多,就開始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像《孟母三遷》呀,《孔融讓梨》呀,我都特別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聽聽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決心要做個尊老愛幼,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能自己藉助拼音讀《三字經》、看《三字經》故事了。一有空閒我就把《三字經》從頭來一遍,那些經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夥伴之間炫耀的資本。課間的我,身邊總有很多“崇拜者”圍在身邊,那是我的同學在用羨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經》、聽我講《三字經》的故事。

三字經作文 篇5

“螢火蟲,掛燈籠,飛到西,飛到東……”每當螢火蟲飛起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的故事。

那年暑假,我回老家小住。夜晚,我驚喜地發現,在草叢裏有許多螢火蟲打着一盞盞綠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地,好像在玩捉迷藏的遊戲。我突然想起《三字經》中“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的句子來,我何不捉一些螢火蟲,放在瓶子裏,學學古人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呢?

於是,我找二姐幫忙,當螢火蟲飛近了,二姐就拿扇子使勁一撲,它便掉到地上了,我連忙跑過去,把它放到瓶子裏。不一會兒,我們就捉到很多。我回到家裏,把瓶子掛在牆上,拿出爸爸剛給我買的《格列佛遊記》,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在那微弱的光下,我讀得是那樣認真的,那樣投入……

《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我在書香中,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樣學習,給我無窮的、上進的力量。我真心感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