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移民求職心態:裝孫子VS做買賣

學識都 人氣:1.16W

  在加拿大的新移民求職難,難在哪裏?僅僅是難在語言溝通能力不強而吃虧嗎?顯然不僅如此。這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上的差異:我們中國人的思路與西方人的思路,確有某種不同——這種不同導致了生活在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間,難以溝通和理解。本文將先以新移民張三(化名)爲例,談談在兩種文化背景下,求職過程中的感覺差異。

國移民求職心態:裝孫子VS做買賣

先談談張三兄當年在中國大陸大學剛畢業時,前往一家民營企業應聘的經歷。這次面試是這家企業的王姓老闆親自主持的。最後,王老闆的提問是:如果我們僱用你,你認爲每個月要開給你多少錢的工資才合適?

請聽聽,當年張三老兄囉囉嗦嗦的回答:我剛剛大學畢業,還沒有接觸社會,並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其實,我是抱着學習的態度來應聘的,我雖然是一張白紙,但可以畫出最美好的畫來。如果王總能僱我,給我這樣的機會,我就非常感激了。至於工資多少嘛,我並不在乎,因爲我還年輕,沒有成家,沒有什麼家庭拖累,給我工資多少我都無所謂,夠我一個人開銷就可以了。您隨便開多少都成……

在中國人看來,這位後生的這番話,實在是太可愛了,這幾乎涵蓋了人性中所有的優點:禮貌、謙順、好學、自信、灑脫、大氣而又乖巧……這樣的年輕人,誰能不欣賞呢?王總當即拍板僱用了他,並且,給他開的工資也不錯,並沒有虧待他。

若干年以後,張三移民到了加拿大。與其他新移民一樣,一登陸張三就像雪片一般地發簡歷,終於迎來了一次面試機會。這次西人面試官詢問的一個問題,也是請張三回答,他對收入的期待值如何?可愛的張三,把前頭那次在國內面試的那段“白紙理論”,稍作修改,翻譯成英文:

我剛剛加拿大不久,對加拿大社會還談不上有多少接觸,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如果您能僱我,我將非常感激:其實,我是抱着學習的態度來應聘的,我雖然是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美好的畫來。至於工資多少嘛,我並不在乎,因爲我是一個人先來登陸的,老婆孩子還在中國,目前沒有什麼家庭負擔,所以,給我工資多少我都無所謂,夠我一個人開銷就可以了。您隨便開多少都成……

然而,這樣的回答言語,卻讓這位加拿大公司的面試官驚訝得大跌眼鏡:這可是公司聘人,不是學校招生,你老兄抱着學習的態度來應聘,是否找錯了門?再說了,按西人的看法,來應聘就等於是把自己賣了,既然要賣又不肯開價,這是咋回事?怪不得讓人目瞪口呆呢……

這兩個簡短的場景,的確體現了東西方文化觀、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在西人看來,應聘求職就是一個直截了當的買和賣的關係,猶如你要賣一棟房子一樣,當然主要先開個價,這絲毫沒有什麼難爲情的:鄙人認爲自己的'這套房子值40萬,那就開價40萬,至於你作爲買主不喜歡這套房子,認爲不值40萬,那是你的感覺——100人來看過,可能99人都不喜歡或認爲不值得,但只要有一個買主就行了,這就是市場的match(匹配)。

一個人找工求職,當然是希望其價值要得到社會的承認,這完全類似於以上的match過程:此君有N個強項M個弱項,恰恰有一個老闆,需要找一個人,正好要找的就是擁有這N個強項的人士,而對於其M個弱項又不在乎:好了,成交!勞資雙方都獲得了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值得指出的一點是,這樣的找工求職的match過程與房子買賣的match過程,多少還有所不同:買一套房子,只要是看中了的,當然希望價錢越低越好,match過程是買賣雙方的一種討價還價的平衡;但僱主招一個人,則並不圖一時把價錢壓得越低就越好,因爲招來的人可是個活人,價錢壓得太低了可能導致此君不好好幹活最終還要跳槽:在這一點上,僱用關係的match平衡就更顯重要,這還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也正因爲如此,按照西人的邏輯,希望應聘者務必要報出一個自己comfortable的賣方價格出來,這比什麼都要重要,因爲這就是在做買賣:無論是僱主還是僱員,雙方都不希望自己虧着了,也不能虧着了。

    不管怎麼說,一旦我們移民到了北美,就要適應北美的文化,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儘快把自己融入到加拿大的主流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