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日誌>

小學班主任個人研修日誌

學識都 人氣:2.9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寫日誌吧,需要認真地爲此寫一篇日誌了。日誌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班主任個人研修日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班主任個人研修日誌

小學班主任個人研修日誌1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任教後擔任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工作。我從別的老師手中一個班一個班地把學生接過來,一年後,又一個班一個班地送出去,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悅和自豪,又有失敗的苦惱和自責。要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有一種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就是一種潛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無形的感召力。在學生心目中,這種凝聚力,既有母親般的摯愛,又有榜樣的影響,還有長輩那樣的寬容和理解。有了這樣的凝聚力,就容易吸引童心,雕塑靈魂,也就能爲建設好班集體提供有利條件。

我認爲,一個小學班主任要有凝聚力,就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學生:

一、真誠坦率。

接一個新班後,我總是儘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開好和同學的見面會。會上,我開誠佈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經歷、興趣和愛好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自己,溝通感情;二是和學生談心,一個個地瞭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周圍環境、個人交往和興趣、愛好等情況,熟悉學生,交上朋友;三是仔細留心觀察,逐個瞭解他們的思想、學習情況和心理、性格特點,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儘可能做到全面瞭解,心中有數。這樣,在較短的時間裏,我對學生有了一個基本的、也是全面的瞭解,學生也消除了對我的陌生感和害怕的心理。

二、理解寬容。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提法“理解萬歲”,成人需要理解,小學學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寬容。新時代的少年兒童,他們富有幻想,敢於實踐,常常有一些近乎離奇的想法與做法,對此,班主任老師要能理解,進行具體分析和引導。另外,小學學生自制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幹傻事,犯錯誤。而對他(她)們的錯誤,班主任不能只是簡單地批評,甚至訓斥體罰,而要分析他(她)們犯錯誤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一旦認識和改正錯誤,就要寬容,要鼓勵他們再接再勵,這樣做,容易加深學生與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

三、關心尊重。

我認爲,爲師之道,既要嚴,更要有愛,有關心,有尊重,這是教書育人的前提和保證,更是一個班主任應該認真做到的。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應該貫穿於班主任工作的全過程,學生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傾向和問題要處處留心,學生的意見、建議,甚至批評要虛心聽取,對正確的要給予肯定和尊重。當學生的家庭或周圍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更要獻出母親般的愛,去關懷、體貼,使他們克服困難,振作精神,重新鼓起前進的風帆。

學生的事要讓他們自己去做,教師不能事事包辦代替,這是育人之道,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方法。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自立意識。

小學班主任個人研修日誌2

這次班主任國培有一百人,分兩個班,上課的講師是交換進行。於是午飯時坐在一起大家就交流講師如何,內容怎樣。今天中午的交流很有些意思,大家都不評判,只是在問到時本班級成員相對一笑,很有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那個問話的人也就瞭然於胸,恍然大悟的繼續吃飯了。

說實話對於今天的培訓安排我是有些奇怪的,奇怪於培訓中心選這樣的老師做報告是想給我們啓迪、震撼還是思考……

中午南京十三中潘旭東老師交流的是《愛心澆灌,責任付出——中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考的.思考》。講座伊始,我對潘老師不斷思考的精神是極其佩服。作爲一個高中班主任,能在班級進行文化建設並帶領着一屆屆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這確實值得驕傲值得讚揚。但問題是這成績背後的東西是什麼,據潘老師自己介紹他是沒有讓學生做大量作業,而是在預習複習(前課、後課)上下功夫,並且他培養班幹、培養學生自主能力,這點我很是欣賞。

他是個剛性的人,性格爽直,聲震雲霄,在教室外依然可以聽得一清二楚。可聽了一段後就不大感興趣了,因爲他不斷的一直的在像我們訴說他的上學經歷,他的工作情況,如何優秀如何有水平如何有成績。另外他介紹的其他幾個細節使我很是懷疑:

1、自己從來沒有請過一節病假,只有一次曠課是實在起不來牀人事不省;

2、學校要求學生7點20上早讀他要學生7點到,於是學校抓不到遲到的;

3、自己忙得很以至於上課前顧不得備課,但課應該上得不是很差……看着他的表演聽着他的講座頭腦裏卻浮現出昨晚查閱他資料時在貼吧上看到的部分內容。當個老師在貼吧上被學生說上幾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最起碼可以反映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教育並非向他所說那樣深得人心。於是,我鄭重的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老師,你考慮學生了嗎?

班主任是人,不是神。如果按照他的做法無怨無悔的付出,什麼心都要操什麼事都要做,即使是愛,學生願意接受嗎?他考慮過學生需要什麼嗎?或許這是由高中與初中的不同地位機制造成的,但我心裏依然不大舒服。尤其是耳邊不停的充斥着“這在我們學校是我首創的,其他班是沒有的……我創設後現在在學校進行了推廣,效果很好……我們學生有五十幾人,其中四十六人考上二本以上……我現在是中層,即使我以後有機會成爲校長,我也要繼續帶班主任……我每天忙得一分鐘時間都沒有,更別提讀書了……”

我無意嘲笑他的自信,更無意嫉妒他的成功,只是很想問他一句,在他的連班委都要指定的強勢管理下,學生有沒有自我?聽着自己心底弱弱的聲音,看着圍着他拷他的上課資料的諸多老師,叫我不禁有些懷疑自己立場是否有誤……

而下午江蘇省教科院的黃正平教授的《德育,班主任的重要職責》則讓我堅定信心,我沒錯。和其他教授案例豐富的講述比較起來,黃教授的純理論講座無意是極其枯燥的,用某老師的話來說“當班主任就是德育教育,誰不知道這個啊?”可我依然從他的講座裏聽出他的立足點:學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爲本。

1、生活是兒童形成與發展的源泉;

2、兒童是其品德發展的主體;

3、兒童品德發展是一個過程;

4、兒童的品德是一個整體。

而對於學生的品質教育,則是我們所有班主任需要注意的,其關鍵是“養成教育”。“養成教育”一詞最早聽到的是剛畢業時,一直以爲是學生養成自習安靜學習的習慣,現在才明白是養成各種各樣社會需要的做人、做事、學習能力與素養。“養成教育”的實施策略需要的班主任做好三點:強化基礎性的價值引導;內化關鍵性的內心體驗;外化根本性的注重實踐。而要做好這些內容,教師需要要走的最終目的地是不斷的提升專業化水平。

看看今天兩個講課人傳達的內容,再聽聽九個省市其他老師的交流與意見,我突然就有一種孤獨感。我的教育觀點教育思想是否有些不大合羣?我的欣賞水平是否過於與衆不同?我下步工作內容到底該如何立足?

但我不是一個隨便改變自己意見的人,尤其是事關信念與孩子們的幸福。思考思考再思考,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這點,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