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市場擴容催促行業洗牌

學識都 人氣:3.18W

    面臨金融危機,職場人士紛紛將學習視爲目前的生存之道。國外的職場通常都有這樣一個現象:經濟越是不景氣,就越要“充電”。因此,對職場人士來說,眼下是個“充電”的有利時機。

  但是表面上看來紅火的培訓市場,目前究竟現狀如何呢?

  市場日益擴容

  有人形容,中國的培訓市場遍地都是黃金,因此纔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從現實狀況來看,各類培訓機構的確數量衆多,並且已經從最開始的英語培訓一枝獨秀,發展到目前越發壯大的培訓市場。

  學歷培訓,包括時下最盛行的MBA、MPA等專業培訓,主要是由高等院校或專業的培訓機構承辦。據悉,目前一些較高端的MBA培訓機構已經打響口碑,很多外資企業甚至會委託他們進行經理級別培訓,雖然收費極高,但是學員依然絡繹不絕,在某些行業內甚至會以受過相關培訓爲榮。

  非學歷培訓則根據針對的不同市場又有所區分。針對在校學生所設置的各類培訓,比如最大衆化的計算機能力、英語能力、考研等培訓,一般都是技能類的考試型培訓。對於在校學生來說,如果獲得相關證書,無疑多了一塊職場敲門磚。另一種則是針對職場中佔有大塊市場份額的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比如財會相關、人才中介、工商註冊代理人等,這些職業資格證書大多是由國家勞動總局頒發,因此指定的培訓機構也較爲正規。目前不少白領都紛紛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視爲自我“充電”或者轉行的機遇。物流師、營銷師、人力資源師等短期技能培訓受到廣大學員的追捧。下半年以來,不少熱門職業培訓機構的招生人數比上半年增加了50%左右。

    管理良莠不齊

  培訓市場的大蛋糕吸引了不少從業者蜂擁而至。據悉,目前大多數培訓公司的人員流動率頗高,不少人在培訓機構做了一段時間後,就會自立門戶。來自不同企業的不同檔次的需求,使大小培訓機構都能夠在市場中產生和生存。

  經過近幾年的積澱,不少國外的培訓機構已經在中國的`培訓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相較之下,國內培訓機構中卻鮮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本土企業。

  據悉,目前滬上不少培訓機構由於缺少課程研發力量和專職培訓師,機構實際上只起中介的作用。他們從客戶那裏得到培訓需求,再尋覓培訓師。這些培訓師與機構之間只存在經濟利益關係,課前交流和課後效果跟蹤反饋都做不到位,有時甚至會直接“跑單”。

  以向來最爲紅火的外語培訓行業爲例,目前上海的社會力量培訓機構有1300家,其中大部分經營英語培訓。但市場規模的日益擴大也使得市場雜亂無序的現象日趨突出,爲節約成本常常聘請在校大學生作爲培訓師。

  復旦大學法語系畢業的小晉就曾在本科期間,在一家外語培訓機構兼職,作爲“專職培訓師”任教兩年多。她表示,自己有不少同學都曾經做過培訓機構的兼職老師,不少留學生也都作爲“專業外教”,在一些培訓機構內賺外快,而他們通常只是陪着中國學生做做遊戲、看看電影,壓根沒有什麼可以教。

  培訓的質量當然與管理息息相關。經歷一輪市場的選擇後,管理混亂的機構將被迫另覓出路。

培訓市場擴容催促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