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人才市場晴雨表

學識都 人氣:2.11W

  人才市場新特點:大型洽談會有隱憂,專場供需會受青睞,上網招聘更盛行。

2000年全市舉辦了大型綜合職業人才招聘洽談會34場,同比增加2場,參會單位達12000餘家次,同比減少了4.2%。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環境和時間的限制,成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的招聘渠道逐漸增多,如在新聞媒體刊登招聘廣告、參加定期和專場招聘洽談會等。尤其是區分不同求職對象和不同職業需求的專場洽談會,雖然參會單位和個人數量不很多,但針對性強、洽談成功率較高,已成爲今後職業人才招聘洽談會的發展方向。享有“第四媒體”的因特網日益爲衆多職業、人才中介機構所重視,網上招聘求職開始盛行。現在北京地區開通的人才職業網站已有幾十家,隨着競爭的加劇,各網站還會推出自己的服務特色,同時還將打破網絡單一的服務方式,將網絡、平面媒體、獵頭等不同方式進行組合,實現優勢互補,走立體化服務的道路,職業人才網站將越來越火。

讀懂人才市場晴雨表

市場供求新趨勢:供需雙方趨於冷靜,複合型人才市場短缺。

去年,職業中介機構加大了對用人單位科學招聘用人的職業指導,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表現在單位招聘人員日趨理性和務實,根據單位發展的實際需要招聘。求職者的心態也日趨成熟,許多人在擇業時一改被動應考的形象,反過來“考”招聘者,通過各種途徑觀察、審視招聘單位,提出形形色色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今年以來,人力資源市場招聘的職位越來越市場化,表現爲職業分類越來越細,並且不斷有新的職業和崗位出現,市場需求對求職者的專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應聘人員不僅需掌握所學專業的知識技能,還應掌握最新科技最新管理理論,瞭解市場行情、具備公關和管理能力、精通計算機知識,這種複合型人才需求走勢看漲。例如企業招聘“財務總監”,相當於原來的總會計師,要求既要懂財務,又懂管理。此外,精通計算機如今要具備綜合開發能力,例如,網絡編輯是目前較爲熱門的職業,應聘者除熟練掌握Pho?toshop、DreamWeaver、Firework等軟件操作外,還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

勞動力市場備受新聞媒體關注。

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促進勞動就業工作已引起衆多新聞媒體的密切關注,各新聞媒體均開設專版、專欄,宣傳就業政策、分析勞動力市場行情、開展諮詢服務、發佈招聘求職廣告。新聞媒體參與勞動力信息資源的競爭有利於求職者更廣泛地尋找擇業信息。

市場日趨成熟規範,勞動力價格逐漸合理。

勞動力價格是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晴雨表,它客觀地反映了勞動力餘缺的狀況。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向社會發布了2000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它有利於勞動力市場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對於企業合理開發勞動力資源和鼓勵勞動者提高自身素質有積極的作用。當前影響勞動力價格的因素除了職位所需學歷、技能、年齡以外,還有行業、經濟類型、企業規模、經濟效益與知名度等差別。

勞動力市場職業需求呈現多層次化,“人業匹配”是擇業成功的關鍵。

在職業需求中,既有年薪數十萬的董事長、總經理,也有月薪四、五百元的家政服務員和清潔員。職業需求不同,但都是社會的需要。現在勞動力市場總體爲供大於求,衆多求職者面對有限的工作崗位,職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關鍵問題是如何做好“人業匹配”,既人盡其才,物有所值。求職者要有一個準確的擇業定位,現在有不少求職者喜歡用別人的'眼光衡量自己的擇業意向,不瞭解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工作,相互攀比,導致求職時盲目性較大,無形中增加了就業的難度。因此,對求職者而言,擇業的標準只有一個,這與自己具有多種職業技能並不矛盾,最適合自己纔是最好的職業,求職本身並非是選擇職業,而是選擇自己。

公益性職業介紹服務機構受信賴,勞動事務代理需求空間廣闊。

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開辦的公益性職介收費價格低、服務功能全、可信度高,有存檔和社會保險業務,因此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人都願意接受它的服務,許多求職者包括一些破產、改制企業的職工和下崗職工將檔案存在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公益職介機構。這反映了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和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企業和個人對勞動事務代理和人力資源派送行爲越來越認可,對單位它可以減輕企業管理者事務性負擔、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對勞動者個人來說,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勞動力市場雙方招聘求職行爲有待規範。

隨着人力資源流動的日趨明朗化、規範化,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通過一則招聘廣告便能達到雙向選擇的目的。但調查中發現,不少單位頻繁出現在各類招聘洽談會上,主要是由於人員流動性過大,從而陷入一種常招聘、高流失的惡性循環之中。用人單位招聘、用工行爲不規範是主要原因之一,表現在招聘時承諾的薪金及福利待遇不兌現、試用期滿後藉故辭退、不簽定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等,使應聘者得不到應有的權益,造成人員嚴重流失。而一部分求職人員輕率跳槽也給招聘單位帶來了管理上的失控和經濟上的損失。人應該流動,但職業流動率和職業滿意程度並非成正比關係,盲目和過於頻繁的流動會降低自己的職業背景優勢,削弱敬業精神和單位對其職業穩定性的信心,因此有流動意向者應在能發揮個人能力並權衡利弊的前提下合理流動。 (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