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培訓總結範文

學識都 人氣:4.32K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老師培訓總結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師培訓總結範文

老師培訓總結1

不知不覺,過了一個月。

回想起初來培訓地時那懷着激動、緊張還有期待心情的自己,再到現在的從容淡定,我明顯感覺了自己正在一步步蛻變。

第一天的培訓,以阿果老師的團體遊戲拉開序幕,大家在團體遊戲中有了初步的接觸,我們志願者之間也有了溝通的話題。一個良好的開始。

第二天的培訓,是心理諮詢師阿木的專場。一堂別開生面的有趣課程,讓我對即將面對的孩子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這是我的感悟。

第三天的晚上,初步接觸了孫莉莉老師,併爲第四天的湘西體驗之旅做準備,手工創作----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

之後四天的湘西鄉村體驗之旅雖然沒有培訓學習相關知識,卻讓我對鄉村孩子的生活現狀有了最直觀的瞭解,也爲之後的培訓提供了很好的問題探究方向。鄉村孩子沒有對生活質量“好”與“壞”的觀念,但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孤獨的、渴望被關愛和肯定的。就如阿木老師說的一句話:“好”表現不出來才展現出“壞”。

回到培訓地後的晚上,大家對湘西之行都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也瞭解到了其他志願者所帶的孩子所展現的“狀況”。也學習了其他志願者陪伴孩子的方式。

接着就是孫莉莉老師的總結課程。在集體創作後,孫莉莉老師的點評也讓我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湘西之行的這幾天沒有用心觀察周圍的環境,失去了以後教學中最好的素材來源。

之後對《鄉村支教手冊》的再學習也讓我不再輕看這小小的冊子,它裏面所記錄的,正是自己今後必要用到的財富——經驗。

再之後的七天就是本地老師的講課流程與技巧培訓,讓我瞭解了正式老師所做的工作和他們所面對的教學狀況。在備課講課中,我也認識到了自己所欠缺的不僅僅是教學知識,還有教學經驗。

幸苦備課了一晚上,而第二天講課卻連重點都無法講完,無法很好的表述出自己的觀點。辛苦的付出和殘酷的回報讓我情緒跌落低谷,自己是否能做好教師?一腔熱血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迷茫中,在周圍志願者的開解下迎來的第二次講課。

第二次次的講課不能說成功,但自己卻能明顯感覺到自己上課時的情緒不再緊張,對課堂節奏也有了一定的掌握。這,就是經驗的累積吧。

終於到了名師講堂了,我期待着教育界前輩們的經驗能對之前培訓時產生的疑問進行完美解答。

然而,由於名師講堂還有當地老師的旁聽,孫明霞老師的課程討論卻讓我明顯感覺到了志願者和編制老師教學觀念的碰撞和衝突:我們志願者認爲對方教育方式古板,對方老師覺得我們不專業。

而我的感想是:兩者面對的教育對象所處環境不同,雙方的教育方式自然不能全部套用。孫明霞老師所進行的教育方式辯論只是一個互相吸取經驗的過程。唯一讓我不爽的就是我們志願者一個隊的教案說完,後上的那個當地老師就讓他們在一旁等他們講完再點評,雖然目的是爲了節約時間,但她們少了“尊重”。當有志願者對孫明霞老師的方式表示質疑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個專業資深教師所具備的.,也是我要學習的“情緒控制”和“包容”。

張文質老師的專業,劉發建老師的堅持,王麗琴老師的技巧,凌宗偉老師的風趣,邱磊老師和鄺紅軍老師的知識補充,龍林章老師和王勇全老師的教學分享,一夫老師溫暖人心的繪本教學,還有劉良華老師獨特的教育哲學。每個名師都有他的閃光點,照亮並驅散了我所遇到的疑惑。

感謝老師們,感謝天使支教。

是天使支教讓我瞭解了農村孩子的真實需要,而支教培訓讓我懂得了以更好的方式去陪伴這些孩子,從而成爲他們真正的需要。

老師培訓總結2

今天,我到中學參加了市教研室組織舉行的初中物理教師培訓會,受益匪淺,感受頗多。活動安排是:

1、聽中學老師主講的《電功》;

2、聽中學老師對該課的點評;

3、由市教研員點評;

4、觀看由三中老師獲得省一等獎課《槓桿》的錄像課。

聽、看了兩節課,給我很大的震撼。看到物理教學發展之快,也看到教學觀念的轉變,還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是自己增強了緊迫感。

兩節課共同的亮點是:

1、實驗的創新。槓桿突破傳統教具的束縛,敢於逆向思維,大膽用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槓桿進行實驗探究。也巧妙的解決了力臂測量的難度。因而是袁老師的課插上了成功的翅膀。老師的實驗也另闢蹊徑,改進了原有實驗,操作方便,且增強了趣味性、生活性、思考性。

2、讓物理走進生活。兩節課都從生活中的物理開始,進入物理的殿堂,最後又都回到生活。從讓學生設計拔木板上的鐵釘開始,到後來生活中的槓桿,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認識,更增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把身邊的電熱隱患和血淋淋的慘痛教訓搬到課堂,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用電的重要性。

3、教師的親和力。教師就是學生的益友,因而課堂是民主的、平等的,也是開放的。

4、教師的語言魅力。聽她們講課是一種享受,語言言簡意賅、音色優美、語速適中。

老師培訓總結3

體驗了一個暑假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爲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爲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老師培訓總結4

歷時九天緊張有序又充實愉快的培訓時光彈指而過。

在這短短的9天之中,我帶着歸零的心態及滿懷的憧憬,聆聽了來自營口職業技術學院9位教授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講座。這些教授虛懷若谷,學識淵博,文化底蘊豐厚,極具學者風範及師者情懷。

儒雅親切的佟海蘭教授讓我對“智力落後”這個古老又全新的概念有了更多的瞭解;樸實得像鄰家姐姐的李豔紅教授爲我們解讀了“培智學校新課標”;劉芳教授的“行爲改變技術”讓我對待特殊兒童的行爲問題更有可控感;王曉冰教授的“醫教結合”爲我們將要從事的工作提供了方法及策略;王喜軍教授的講座妙趣橫生,談笑間就讓我們掌握了“IEP”的制定,還有古靈精怪的張悅教授,睿智沉穩的王佳佳教授,樂觀隨和的劉迪教授,才望兼隆,循循善誘的張興華教授,爲我們帶來了很專業,很前沿的特教知識。

感謝這些德才兼備的教授,爲我這個懵懵懂懂的轉崗教師打開一扇窗。在他們的課堂上既有觀念的洗禮,理論上的提高,情操上的陶冶,更有知識上的積澱和心靈的共鳴!同時也感謝沈北新區教育研究中心的領導及教師,感謝我校領導爲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及機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要不斷學習這方面知識,不斷提高自己。

爲生活做減法!面對“思無邪”的特殊兒童,我願做一個簡單、快樂的特教人!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在這些孩子面前,我願潛心做事,心存敬畏,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