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3.09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1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換代異常迅速。作爲教師就必須善於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和指導。通過這次參加海西教育網的教師專題培訓,我受益匪淺,不但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從而在教學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現把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通過學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觀。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他還要爲培養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貢獻。由此可見,教師的職業特徵具有未來性,管仲說:“百年樹人。”我國未來能否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們這一代教師培養的祖國的下一代。因此,我們要認清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爲祖國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石。爲此,我們應爲祖國培養出全面素質的創新人材。對於我們的學生我們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績把他們分爲三六九等,也不能由於好惡而疏遠或親近誰,我們應給予他們同等的發揮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在我們創造的氣氛中健康成長。

二、通過對《教學的生成性》的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了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理解了如何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同時,也讓我認識到當前教育需要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第二,認識自我的角色定位,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做勤於學習,樂於教學的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相信通過實踐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所產生的效應。這是以前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三、通過對《教學關係》的學習,讓我更加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力量和價值,同時也給我的職業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課,使我再一次重溫“高尚師德”的形象,並以此爲自身的追求。衆所周知,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爲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教學的藝術與技巧,同時也解決了我以前在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讓我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彷彿一下子見到了光明和希望,對我的教學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五、通過業務學習,使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這次繼續教育的學習,收穫是非常豐富的,它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師修養有了深一層次的提高。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總之,通過此次繼續教育學習,我深切感覺到,做爲一名教師,不僅要有崇高的奉獻精神、高標準的師德,也需有先進完備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2

xx年xx月xx、xx日我參加了由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舉辦的全鎮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活動,活動由縣教研室的xxx和xxx小學xxx老師主講。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深有體會,感觸也很多,現在當一個教師不難,但做一位優秀教師真的不簡單。

一、師者,要做一個有責任有愛有師德的人。講座式的。活動,一般枯燥而無味,但在x老師的處理下,理論與實際相合,他的課實現了趣味性與實效性的有機結合。在講到如何備好課,改好作業的時候,他舉例了馬山鄉、和平馬鎮的各一個小學,從期終測試的成績、教師和備課、作業批改像數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告訴了我們一個很平常的但很有道理的事實,那就是師德是教學和基石,師德是教育的基礎。是啊,沒有師德做基石做支持,教與育的大樓就會倒塌或傾斜。黃老師課中提到的那位沒有教案,不批改作業的老師,我真不敢想像,他誤了多少代多少孩子啊!他還有責任,還有愛心嗎?還能叫老師嗎?黃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觸實在太深了,回想起自己的學校,此現象雖然沒有,但此心態,我想,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看來,是有必要像黃老師一樣,對此現象要“痛打一番”了。

二、師者,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工作的科研者。“新時期,怎樣當一名教師”這是韋鍾愛老師繼教中主講的內容。是啊,新時期下,如何做教師,問得真好,因爲現實中,只會當教書匠而不會當教師的實在太多了,上課一支粉筆、一本書、一支教鞭,鈴聲一響,拍拍屁股走人,眼中全然看不到自己的學生,想不到自己的“人民教師稱呼”,工作得過且過,活活脫脫的一個“四方木教師”。生活中無心,工作中無研,已完完全全地適應不了新時期,一個教師所具備的應有的素質。韋鍾愛老師說“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比較敏感,主體意識增強,要面子,容易與人產生牴觸情緒。有些成績好的學生,自尊心強,聽不得批評意見;有些學生不愛學習,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違紀違規受到老師批評時,隨意頂撞;有些問題學生由於家庭教育缺失,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氣,不尊重老師,甚至動手打老師”,所以在新時期下,更要我們老師有着超人的洞察力,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後果有準確的預見性。比如,當我們發現平時喜歡說笑的學生突然不愛說話了,或者學生冷不防冒出一句“我不想活了”諸如的話,我們作爲老師如果不是無動於衷,而是把這當回事兒,也許“兩小孩穿越時空到清朝”“跳樓表清白”等痛心的事就不會發生了。因此,師者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把學生的喜怒衰樂放心上,把學生的冷暖裝心裏,認真地去研究他們言行表裏,瞭解他們內心發展變化,這樣纔能有新時期下,立足於人民講壇的不敗之地。

三、師者,要自我修練,淡泊名利。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爲出身低微而悲傷,薔薇常在荊棘中生長。——薩迪【波斯】韋鍾愛老師在授課中說到,人們爲什麼不願意當教師的原因,待遇問題認爲不滿意45。8%,這可不是一個小數點後面的數,它幾乎佔到了教師隊伍人數的一半,假如這調查問卷是真實的,這可是一個很殘忍的數據,因爲當我們以收入作爲待遇作爲工作目標的時候,我們已經喪失了一個教師最起碼的應有的品質,沒有了品質,即使披上再華麗的外衣,終究也掩飾不了那濃濃的銅臭味!這樣的人站在講臺傳道、解惑、授業,試想,他會給我們下一代那張張潔白無暇的白紙上留下什麼?——自私?自利?奸詐?……最終,我們的民族會是怎樣的一個民族?或許我多慮了,或許我杞人憂天了,但今天,聽了韋鍾愛老師的課,我真的這樣想了,嗚呼哀哉!悲也?喜也?

教師是什麼?有人說教師是警察:因爲整天在班裏破案;教師是主持人:因爲整天爲公開課想遊戲和花招;教師是演員:因爲一會態度和藹一會暴跳如雷;教師是清潔工:因爲整天掃地、擦玻璃。說得實在點,教師就是孩子王,因爲是王,所以孩子們才“親其師而信其道”,所以,作爲師者,要做一個有責任有愛有師德的人;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工作的科研者;要自我修練,淡泊名利,所以師者,千萬不得馬虎,千萬馬虎不得。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直以來用來勉勵自己的一句話。“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想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總以爲做一個優秀的一線教師只要上好課,教好學生就可以了。現在我才明白,沒有深厚的積澱,沒有長期的浸淫,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來縱橫捭闔,駕輕就熟。有幸參加網絡學習,讓我有機會和同行們走到一起,在這個舞臺上盡情的汲取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聆聽專家、教授們精闢的講解;我倍感榮幸。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相互交流,收穫着知識,收穫着喜悅,收穫着友誼。下面,我將本階段的學習做如下總結。

一、認識的提高

構建教師終身教育體系,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成足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教育主管部門探索的永恆主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是關係到教師教書育人質量的大事,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是我們教師在思想和業務成長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參加教師繼續教育中特別重視自己師德和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作爲教師的核心素質來提高,在培訓中真正做到師德建設和業務培訓兩手抓,兩手硬,通過培訓,切實提高自己的師德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

二、具體收穫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專家們的講座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啓發。那麼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深刻的認識到要轉變教學觀念

通過這次繼續教育的培訓,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小學教師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現在的教育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通過本次培訓,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了我教好語文的熱情和信心,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閱讀面,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結合起來,努力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無愧於“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3

小學語文遠程培訓心得體會

非常榮幸參加了這次國培小學語文培訓。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聆聽的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的精彩講座,提高了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業務知識水平,同時我也深深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認識到了時代的緊迫感,下面把此次培訓做個總結。

一、認真聆聽專家講座。

教育專家的講座爲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啓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享受了一頓高規格的“文化盛宴”。《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評價》《小學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等課程都讓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的精闢講解,名師的精彩課堂,都給了我深深的感觸,使我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爲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困惑尋找到了答案。

二、與同行交流,吸取經驗。

每一次的交流研討中,我們都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體會。每一個話題都會引發班級成員的熱議,每次都有不小的收穫。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和問題,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因此研討交流充實了我,使我從中吸取了經驗,讓我獲得了進步。我將學以致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遊刃有餘,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三、享受教育,收穫快樂

每次學習都是在下班後盡力排除家庭衝突進行的,雖然辛苦但是也讓我獲得了快樂。我知道只有不斷地爲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常說老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但是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只有不斷的吸取養料才能補充我們的所需,學生的所求。“國培”小學語文遠程課程的學習,爲我提供了良好的再學習的機會,給迷茫的我指明瞭方向並注入了源頭活水。這次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四、取得的成績。

雖說成績是次要的,但每次看着成績一點一點的上去,也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因爲每一點的進步都是在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的鼓勵。本次培訓我的成績是滿分的,總學習時間接近55小時。所撰寫的研修日誌、我的教學故事、教學設計與反思、發貼等多篇文章都得到了老師在班級推薦。教學設計與反思和小學語文作業均獲得優秀。積極與同行們探討各種教育教學問題,評論和被評有223次。

這次培訓我收穫的不單單是專家們講解的內容,更是一種理念,一股動力。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努力實踐,在教學崗位上積極進取,銳意創新,使生命的禮花得到盡情的綻放

在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的報告中,他簡要總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師生的付出與教學成果不成正比,學生語文素養水平普遍不高。崔巒老師將其概括爲九個字“費時多,收效微,負擔重”。具體來說,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識字數量不高,識字速度不快,有限的識字量拖了閱讀的後腿,因而造成閱讀量大大不足,閱讀面狹窄,學生詞彙量不夠。

2、寫字水平下降,淡化了寫字教學,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缺乏重視和引導。

3、學生進入獨立閱讀的時間較晚,閱讀量小,閱讀興趣不夠,能力不足,因而語文綜合素養偏低,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4、習作教學,指導方法不足,學生口頭、書面表達能力不足,不能適應生活的需要,語文學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較差。

5、口語交際中的聽力不足,聽,聽不出要點,說,不能完整地表達意思,不善於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

針對這些現狀,我們該怎樣深化語文課程和語文教學改革呢?崔巒老師提出了以下改革思路:

1、改革識字教學,解決識字拖閱讀後腿的問題。具體可從這樣幾點入手:識字提前,早認多識;加強自學,大量閱讀;識寫分步,強化認字,紮實寫字。

2、改革閱讀教學課程結構,深化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教學,大力推進課外閱讀,儘早閱讀,大量閱讀,有指導性地閱讀。

3、閱讀教學不再是單純而繁瑣的理解分析,而是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同時,滲透閱讀與習作的方法,做到課內得法,課外博讀,利

用課文教,而不是教課文。崔老師提出:向分析式閱讀教學說再見,向方法指導式閱讀教學轉身。

4、年段目標,課時目標以及每一課時的訓練點要進一步明確。

5、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語文的運用能力,大力弘揚“大語文觀”及“生活語文”的思想,並貫穿始終。

6、做到讀寫結合,讀與表達相結合,提倡生活式作文,真情作文,表達真實見聞,真情實感,創新思想,克服厭寫畏懼的情緒。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要力爭實現“五個一”,即:寫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養成一種好習慣,有一顆博愛的心。

反思自己的教學,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學的設計缺少學生的質疑,語文教學需要進一步走向深層,多考慮學生學習中實際遇到的困難。

2、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預設不足,教學內容選擇過多,內容分散不夠集中。有些環節不夠紮實,學生的閱讀不夠充分。

針對這些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做到“有捨得”,在課前解讀文本時要準確地立定目標,落實做透。教學中要抓住重難點,找準切入點,引領學生深入體會、研讀、留給學生充分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儘可能做到簡潔、集中、有效,儘可能做到深入淺出。

我要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創新,正如沈大安老師所說,做“落花生”一樣的教師,營造“落花生”一樣的課堂教學,做到“既好看,又實用”。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4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爲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爲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當我認真接受了繼續教育後,聯繫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評課"與"議課"的區別:

"議課"是圍繞觀課說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有"主""客"之分;"議" 是參與者圍繞共同的話題平等交流,"議"要超越"誰說了算"的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的"被評"地位和失語狀態。"評課"主要將"表現、展示"作爲獻課取向,執教者重在展示教學長處;"議課"活動以"改進、發展"爲主要獻課取向,不但不怕出現問題,而且鼓勵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展。

二、"評課"不能流於形式:

在教學中,各自形式的公開課、觀摩課等等,常會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現,隨之而來的評課卻往往流於形式,有的是在設計好的表格上打個分,有的是表揚爲主,做好好先生,還有的是被動發言,敷衍了事,說幾句好話,提一點希望,這些現象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覺得在教學中,作爲我們一線的老師聽課評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實踐,爲了更好地改進教學,如果都說些沒有意義的話,那評課還有什麼意義呢課堂教學終究是一線老師自己的事情,我們需要的是評課者真實的心聲,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有所理解,同時有所接受,並能在今後的工作中付諸於行動。

三、"議課"非常有意義。

"議課"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討論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議"強調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達的權利和傾聽、理解對方的義務。"議課"我覺得更能讓老師得到提高,更能有說服力,因爲有時評課者並不瞭解學校的情況、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進度等情況,往往對上課者提出的要求過高,這樣如果只評不議,也許會讓老師覺得委屈,甚至不理解,從而打擊了積極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讓授課者說話,讓評課者更能點中要害,不僅可以得到參與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對教師改進課堂、促進專業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