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1.24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9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臨沂市第三實驗小學召開的教科版小學《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研討會。會議的內容主要分爲兩部分:介紹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修訂情況和教材內容解讀。外出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和別人交流的難得機會,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穫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道德與法治》的前世今生

從最初的《政治常識》到今天的《道德與法制》,可以看出教材的編寫將政治內容淡化,強調道德,社會的核心理念就是讓道德迴歸生活。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讓兒童在經歷幼兒園到小學過程中,認同自己,尊重他人(重點強調在家庭和個人領域)。

二、《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徐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並茂,抽象問題直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

三、《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並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侷限於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捨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爲本。

在這次學習中,據徐老師介紹新教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了“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後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10月17日,我們辦事處品社教師齊聚在微機室,在網絡上認真學習了新教材培訓。很榮幸領導把這次珍貴的學習機會給了初任品社教師的我,所以我抱着謙虛謹慎,虛心求教的心情參加了這次新教材的培訓。下面把這次學習的收穫和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本次培訓的主講人是由教研員方麗敏和安子琴來擔任。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爲“道德與法制”。更名的意義就是“把法制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制知識課堂”。

一年級教材裏面的規則意識的培養就是體現法制精神。我認爲這一內容體現的主要是規則教育應該是小學法制教育的重點,規則教育應該是一種法制教育的內涵,例如《校園裏的號令》這一課的學習就是爲了讓學生懂規則,守規則進而體現出法制精神。我們一起回顧 “老虎咬人事件”使我們深刻的認識到“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一個人對規則的蔑視”。

教材有兩條線索:

明線:兒童生活的時空順序

暗線:學生生活或者成長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者問題

教師在講述教材的主要特點時就這四個方面分別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了講解。比如第二點體現中華文化傳統,有中國味主要體現在第10課吃飯有講究,教材中採用了兒歌童謠的表達方式,兒歌童謠簡明易懂讀起來郎朗上口,讓人喜愛。

我覺得在學習時,應該向生活學習、在生活中感悟、榜樣學習和批判反思等四個方面。在生活中感悟教師出示的.實例是這樣的。老師偷拍下學生上課鈴響後學生的表現,在課上播放學生的行爲,讓學生回望反思,哪些行爲上是不當的,哪些值得表揚。

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9月27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在成功中心小學多媒體教室舉行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二次培訓,本次活動由安海教委辦顏娜藝教研員主持,養正中心小學許惠瑜老師爲大家做二次培訓。

許惠瑜老師在培訓中提到《道德與法治》和《品德與生活》這二者之間的區別,首先《品德與生活》課程主要是把社會道德轉化爲兒童個體的思想意識與品德的課程,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相應的內容上,《道德與法治》將“法治”的必要概念和知識點更顯性化一點,給予更明確的強調。還提到根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要求,小學階段要着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爲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我認爲讓學生了解法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懂得在關鍵時候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同時懂法才能守法,我曾經看過有關於迷戀電子遊戲機的。王煥同學是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優秀,還好似班級裏的班幹部。有一次他考試考得特別好,爸爸就獎勵了他10元零花錢給他,王煥和同學商量怎樣慶祝一下,就馬上有人提議去打電子遊戲機,並說打電子遊戲機特別新鮮、刺激。抱着試試的心理,王煥和同學一起去了一家電子遊戲廳學打電子遊戲。沒想到就這麼一腳邁進,他就被遊戲機迷住了,而且很快成爲了遊戲機的“俘虜”。學習時間越來越少,成績越來越糟糕,視力也在不斷下降。父母給的零花錢根本就不夠用。怎麼辦的?他決定鋌而走險,乾脆去偷。他從家裏偷到學校,從學校偷到附近的商店。有一次,他實在沒有錢去打電子遊戲了,就想到一家超市偷些值錢的東西去換錢。當時,超市裏只有一位收銀的老太太,沒想到在出口處被當場發現。爲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隨手拿起啤酒瓶朝老太太的頭部連擊數下,致使老太太當場死亡。癡迷於電子遊戲機會使他喪失了人性,由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淪落成了一個殺人兇手,這是多麼可怕啊。

所以,在小學階段就普及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成爲一個品學力行,懂法,守法的人。同時許惠瑜老師的二次培訓,讓老師們對20xx新改版的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更多的認識,受益很大。

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肩負着學區領導的深切厚望,我於8月22至8月25日有幸赴蘭州參加了甘肅省2016年義務教育階段人教版修訂教材骨幹教師培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身是《小學品德與生活》《小學品德與社會》,根據國家、省、市各級文件精神,自2016年秋季一年級開始,統一更名爲《道德與法治》。這次培訓,由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專家安子琴老師主講。培訓分爲三部分內容,分別是:人教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整體介紹;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專家的培訓講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她的身上,透出一種知識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後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感悟。下面我主要就三個方面和各位老師做以交流: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色

一是堅持以兒童生活爲基礎,關注兒童的經驗,激發學習興趣,貼近兒童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改進教材的呈現方式,低年級教材還適當採用兒童繪本的形式,引導兒童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二是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佈局,整體安排,在開發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採用的“內隱”與“外顯”相結合的融入方式,真實自然。

三是研究並遵循兒童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兒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學習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係,促進兒童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

四是針對兒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現實,在全面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於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兒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兒童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道德與法治》教材框架及說明

在《道德與法治》框架中,針對學生面臨的重要生活事件與要解決的發展性問題,設置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從一年級上冊到二年級下冊,分別爲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追求創造性生活。這些教育主題,蘊含在諸如“我的健康成長”、“同伴友誼”、“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 等不同生活領域的話題之中,通過各冊相對集中的單元設計實現。在單元主題下,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和學生心理髮展規律,設計相關課題。

1.一年級上冊

一年級是孩子學校生活的開始,由此,學生的整體生活空間發生了重大轉變:由原來的以家庭和社區(周邊鄰里)爲主,轉變爲學校、家庭、鄰里。學校生活空間由此進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並對其整體的生活世界產生空間與意義上的巨大影響。如何適應自己生活的巨大變化,是學生面臨的最大生活問題,因而也是本冊《道德與法治》的核心教育主題。循着學生生活變化的敘事順序,本冊設計了“我是小學生啦”“校園生活真快樂”家庭安全與健康“天氣雖冷有溫暖”四個單元。

2.一年級下冊

一年級下冊是在學生基本適應了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孩子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的現實問題——好習慣的缺失,引導孩子形成穩定的生活方式,即養成基本的新的生活習慣,這是本冊的核心教育主題,也符合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這裏的生活,依然是一個整體的視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習慣,學習的好習慣,與自然、家人、同儕共在的好習慣。好習慣,是一個美好自我形象在孩子身上的具體化,從好習慣的養成開始,爲孩子追求美好自我啓航;共在,是一種與自己、自然、他人、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的理念,引導孩子擺脫自我中心、單子式個體的思維與存在方式。循着這一發展階段孩子的心理親近程度,本冊的單元設計分爲自我(日常生活與學習)、自然、家人、夥伴四個板塊。 這次新教材培訓,雖然培訓只有短短的兩天,但通過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參訓者把握了教材的編寫意圖、框架結構,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幫助我們更好的做好《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工作,並以此作爲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

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重要意義,改變教學方法,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道德、行爲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爲他們成長爲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小學教材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整體目標: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瞭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爲規則,自覺尊法、守法; 規範行爲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增強青少年依法規範自身行爲、分辨是非、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爲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想象力,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良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