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5篇)

學識都 人氣:1.5W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

萬斯同閉門苦讀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5篇)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2

1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侮,他不情願受辱。一個人分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外,楊祿禪的執着精力終於激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辦了惡霸,也首創了楊式太極拳。

2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本人也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可能下筆成章,順口吟出多少句詩來。跟他的哥哥王凝之比擬,越發顯得機靈聰敏,而且還特殊愛好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3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生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然而他伶俐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爲樹立明朝的開國天子。

4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家徒四壁,但讀書卻無比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爲美談,鼓勵着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必定會明確。

5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爲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錯誤的譏笑,在先生的耳提面命下,他信心改掉貪睡的壞弊病,爲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成果早上不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慧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天然驚醒,從此他每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定不移,終於成爲了一個學識廣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6張三丰創太極

張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蓬頭垢面,又名張骯髒,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爲“通微顯化真人”。對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普遍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仙人。咱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色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丰到底怎麼發明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說的,恰是這個故事。

7諸葛亮餵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假如你看過三國演義,確定不會忘卻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始終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曉得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爲了上學,產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8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爲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達到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爲佛教和人類提高、世界文化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9岳飛學藝

民族好漢岳飛生逢濁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贊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擊江山粉碎,庶民顛沛流離,萌生了學藝報國的抱負,戰勝了自滿驕傲的情感。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領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帶領王貴,湯顯等搭檔,參加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0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因爲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閱歷了含辛茹苦,在獵戶伯伯的贊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批的寫生摹仿,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光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爲一代繪畫巨匠。

11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稟賦,他寫的字遠近馳名。他也因而有些自豪。不過,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居然發明白叟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懇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爲一代書法大家。

12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識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景貧寒,爲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街坊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舉,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13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管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巖穴裏偷讀詩經。經由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接收了豐盛的養分,終於成爲一位巨大詩人。

14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導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理,成爲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15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爲“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沒頭沒腦的孩子,天天都帶着自己可愛的小鵝悠悠走走。王羲之每天耐勞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逝世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啓示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裏,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16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景清貧,爲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打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仍然保持儉樸的生活習慣,不接收富家後輩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爲了偉大的文學家。

17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介入編撰了我國主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因爲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體面,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駁。萬斯同憤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賭氣、討厭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端居心讀書。轉瞬一年多從前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良多書,父親諒解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清楚了父親的良苦專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精通曆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加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18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幹。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做作更加刻苦勤奮,控制繪畫技能很快,深受沈周的稱頌。不料,由於沈周的誇獎,這次使一貫謙遜的唐伯虎也匆匆地發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異常愧疚,從此潛心學畫。

19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明,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白了林則徐的弘遠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破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造詣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代的敬佩。

20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豪傑文天祥少年時生涯困苦,在好心人的輔助下才有機遇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窗誤解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蹂躪自己的尊嚴,終於證實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建立了文天祥金榜落款的志向。

21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超,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一籌莫展,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3

白居易與綠化

白居易是我國曆史上著名詩人,但人們不知道他還是個“綠化迷”。他無論到哪裏做官,總要種花、栽樹。所以,在他所走過的地方,都流傳着與綠化有關的故事。

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貶謫忠州(位於四川)刺史時,見城周山崗滿目荒蕪,感慨之餘,揮毫寫下了“巴俗不愛花,競春人不來”的詩句。

於是他帶着爲什麼不綠化的謎,布衣私訪民間,終於弄清了百姓不願栽樹之謎:“遠水不解近渴!”他庶民衣着,來到百姓中,以平等的身分,說服百姓栽樹種花,並親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樹種花。他在詩中寫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有購花者,不限桃李梅。”爲了培育好所栽的樹苗,他總是不辭辛苦前去管理:“每日領童僕,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渠灌其枯。”樹木成林後,白居易喜悅之情躍上眉梢,早晚漫步其間,寫了很多寄情于山水、樹木的閒適詩。在他的倡導下,忠州境內父老無不爭相栽樹種花,不幾年已綠蔭一片,改變了窮山禿嶺的面貌。

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調任杭州刺史,他一到任,就率領民衆在西湖裏築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這便是有名的“白堤”,他和百姓們一起在堤上栽了許多柳樹。白居易調蘇州任刺史雖僅一年時間,他親手種過許多檜樹,人稱:“白公檜”。

由於詩人白居易平易近人,愛好綠化,因此深得百姓的敬愛,“白公檜”被當地父老當作珍品加以保護。

白居易植樹綠化大搞園林的功績,千古流傳,現在蘇州政府和人民自籌資金,修建了白公碑和白公園林,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4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着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5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爲“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着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啓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裏,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爲美談,激勵着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爲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爲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爲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爲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爲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爲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爲一代書法大家。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爲一位偉大詩人。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爲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爲了偉大的文學家。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張三丰創太極

張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爲“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丰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諸葛亮餵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爲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古代名人100字勵志故事: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6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7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8

劉綺燃荻讀書

樑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爲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

“少不得父意,常與僕伕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爲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牀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着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牆壁,藉着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爲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爲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爲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爲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9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0

一:蘇洵發憤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紮在書房裏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糉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糉子已經吃完了,碟裏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着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爲了文學大家。

【感悟】

從古至今,年老發奮學習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學習了嗎?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現代科學文化迅猛發展,使知識的更新期大大縮短,活到老學到老是時代的要求,它要求人從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間斷地學習,不用說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堅持學習,否則趕不上時代的步伐。

二:八十二歲的狀元

樑灝是五代時期的人,卻是宋太宗時期的狀元郎。他從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斷地進京應試,歷經後漢和後周兩個短命朝代。雖然屢試不中,但他毫不在意,總是自我解嘲地說:“考一次,我就離狀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進士,被欽點爲狀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參加會試四十場,中狀元時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問他的年歲,他自稱:“皓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歲了。短短兩句話,包含了多少考場上的艱苦和辛酸!

【感悟】

樑灝八十二歲中狀元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因爲他生逢五代亂世,人生坎坷在所難免。但他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卻是極爲可貴的。在求學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樑灝那樣孜孜不倦,爲達到目標不惜追求到鬚髮皆白,那麼,即便最後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滿腹經綸垂名後世。這種堅毅的求學精神值得每個人稱頌和學習。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訴青少年:學習不在於年齡,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過程,只要正確對待,持之以恆,就能達到你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1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就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他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爲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爲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圓木頭做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爲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大文豪。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因此他也有些驕傲。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他用手寫的字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爲一代書法大家。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2

前些時,熱鬧非凡的“超級女聲”轟動了大半個中國,節目空前火爆,“偶像”紅得發紫,這絕對與一大幫子鐵桿“粉絲”有關。雖然他們自稱“新新人類”,其實,追根溯源,這“粉絲”也是古已有之。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可以說是最早的歌壇偶像,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模的“粉絲”。

中國最早的歌壇偶像柳永論數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如果那時就有發短信技術,恐怕支持柳永的“粉絲”,又要讓電信局賺個鉢滿盆溢,拉動經濟增長几個百分點。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於“超女”的“粉絲”。由於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於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狂。

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就成了歌妓們的最高願望:“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這順口溜不知怎麼傳到宮裏,仁宗醋意頓生,氣得差點兒吐血,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怎麼能讓這個小癟三搶了我的頭彩?但礙於身份,自己又不能和一個風流文人爭風吃醋,只好悶在心裏發恨。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餘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安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於相沿成習,稱之爲“吊柳七”或“吊柳會”。哪像現在的“粉絲”們,朝秦暮楚,這一陣幾追張三,過幾天又捧李四,追時奉若神日月,棄時甩若敝展。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於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可是他的“追星”記錄,從他對柳詞的熟悉程度便可略見一斑。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仁宗看到柳永的考試卷子,就不假思索信手批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這一下子,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詞”的“xx巨星”了。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超女”的副作用,除了使許多孩子迷戀唱歌外,湖南還有一個15歲的女“粉絲”,爲參加“超女”比賽減肥過度成病。相比較而言,柳永的副作用似乎更有詩意,氣魄也更大一些。

柳永名詞《望海潮》中有佳句稱讚杭州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想不到被他千里之外的一個著名“粉絲”金主亮看到了,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效果,“此詞傳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羅大經《鶴林玉露》)。有這樣驚人的“副作用”,差一點兒被人當成漢奸了,是柳永萬萬想不到的,不過也充分說明柳詞的巨大魅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柳永及其“粉絲們”早已作古,隨風遠去,願我們今天的偶像與“粉絲”都能比柳永們更精彩、更健康、更灑脫,也更有品位,同時也能更少一點“副作用”。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3

韓信跟楚霸王打賭贏了之後,楚霸王的軍師範增對楚霸王說:“韓信這個人,要麼就重用,要麼就殺掉,可不能讓他跑到劉邦那塊去。”

楚霸王眼裏沒得韓信,還是不肯重用他呀,韓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投奔劉邦。范增聽說韓信跑了,就勸楚霸王趕緊去追。楚霸王還不想去。范增說:“這人是你的死對頭,在這塊不把他殺掉,將來要殺就難了。”

楚霸王被范增說動了心,就帶了兵馬追殺韓信。韓信跑着跑着,看看楚霸上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頂着上風撒尿。風一吹,撒的尿,全灑在白己的臉上、身上。

楚霸王看到了,又好笑又好氣:“這人好呆,頂着風撒尿,撒在自己身上還不知道,殺他何用?白白污了自己的寶劍不說,還壞了自己的英名,還是不殺好!”

沒殺韓信,轉身就走。回到營裏,范增問他殺了韓信沒有,楚霸王就把看到的事說了一遍,說:“韓信是個呆子,殺他何用?”

范增說:“你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你快追上去把他殺掉,免生後患。”

楚霸王是個粗人,一聽這話,帶兵又追。看看追近了,只見韓信跪在一座墳頭上,頭朝下,腳朝上,帽子蓋在墳頭上。霸王用劍挑去韓信的帽一子,真好笑死了,原來韓信披頭散髮,嘴裏直翻白沫。“啊呀,這人是羊癲瘋,殺不得呀殺不得,要是把這呆子殺掉,豈不是要叫天下人笑話!”楚霸王想想,還是沒得殺他,轉身回營。

范增見霸王回來,又問他殺了韓信沒有。霸王把韓信癡癡呆呆的傻樣兒講把范增聽。

范增一聽,腳一蹬:“你又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如果這人不除,霸業就不得成功,你還要死在他手中!”

楚霸王不相信。范增說:“韓信在這塊時候,他可曾犯過什麼羊癲瘋?”

這一問,楚霸王明白了,趕緊帶了兵馬再追上去。韓信知道楚霸王不會放過他,沒歇一口氣,一直跑,一跑跑到三岔路口,犯愁了,往哪塊跑?朝東跑,直奔劉邦軍營,霸王必定會死追,還是跑不掉。他一想,想了一個調虎離山計落脫下一隻鞋子,扔在東路口,自己回過頭來,往西路跑。

楚霸王領兵追到三岔路口,看見一隻鞋子在東路口,認準韓信朝東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朝東路口追下去。

韓信往西跑,楚霸王往東追,哪塊還能追上韓信?等楚霸王白跑了趟回營,韓信已跑到劉邦那塊去了。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4

勵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正能量是每個當代大學生的責任。然而近些時候,坊間卻有一股可憎的負能量在潛流涌動。一干黃口小兒,動輒「某企業家的父親是……」、「某老總的岳父是……」,言無根據事小,蠱惑人心事大。要知當今社會,早非黑暗的封建舊時代。只要肯努力用功,不須攀附關係,人人都可以成功,比如39歲前退休,或者29歲前成爲富翁。

但是說起黑暗的舊時代,倒也有幾個家境清貧,奮鬥成功的典型——當然,我是指和平年代的典型。可惜的是,我對歷史不太熟悉,只能一邊翻書,一邊摘抄如下:

·車胤囊螢:

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晉書·車胤傳》

·孫康映雪:

孫伯翳,太原人,晉祕書監盛之玄孫。曾祖放,晉國子博士、長沙太守。父康,起部郎,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南史·範雲傳》

孫盛,字安國,太原中都人。祖楚,馮翊太守。父恂,潁川太守。……累遷祕書監,加給事中。年七十二卒。……放字齊莊,幼稱令慧。……終於長沙相。——《晉書·孫盛傳》

·李密掛角讀書:

祖曜,周太保、魏國公;父寬,隋上柱國、蒲山公,皆知名當代。徙爲京兆長安人。密以父蔭爲左親侍,嘗在仗下,煬帝顧見之,退謂許公宇文述曰:「曏者左仗下黑色小兒爲誰?」許公對曰:「故蒲山公李寬子密也。」帝曰:「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他日,述謂密曰:「弟聰令如此,當以才學取官,三衛叢脞,非養賢之所。」密大喜,因謝病,專以讀書爲事,時人希見其面。——《舊唐書·李密傳》

·歐陽修畫地學書:

先公少孤力學,鹹平三年進士及第,爲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爲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爲江南名族。——宋·歐陽修《瀧岡阡表》

·范仲淹斷齏畫粥:

公昔遠祖博士範滂爲清詔使,裔孫履冰爲唐丞相鸞臺鳳閣平章事,世居河內。四世祖上柱國隋,懿宗朝鹹通二年任幽州良鄉主簿,誥書猶存。至十一年,遷處州麗水縣丞,一支渡江。中原亂離,不克歸,子孫遂爲中吳人。曾祖夢齡,仕吳越,中吳節度判官,宋贈太師、徐國公。祖贊時,仕吳越,九歲童子出身,終祕書監,宋贈太師、唐國公。父墉,從錢俶歸宋,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封太師、周國公。——宋·樓鑰·《范文正公年譜》

感覺不太對。我得多想想別的例子,好比說,「懸樑刺股」、「鑿壁偷光」。不過蘇秦是亂世的投機者,在當今沒有什麼借鑑意義;至於孫敬,資料太少,看不太出清貧的典型。而且孫敬的結局是「當世大儒」,既不是高官,也沒有發家,也就是個書呆子罷了。

·匡衡鑿壁偷光:

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漢書·匡衡傳》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恠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西京雜記》

這纔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榜樣,不僅清貧苦讀,還勤工儉學。誰說大學生、研究生打工是浪費時間,如果我沒記錯,匡衡最後可是做到丞相的。且看——

久之,衡子昌爲越騎校尉,醉殺人,系詔獄。越騎官屬與昌弟且謀篡昌。事發覺,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詔衡冠履。而有司奏衡專地盜土,衡竟坐免。——《漢書·匡衡傳》

……劾奏「衡監臨盜所主守直十金以上。《春秋》之義,諸侯不得專地,所以一統尊法制也。衡位三公,輔國政,領計簿,知郡實,正國界,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及賜、明阿承衡意,猥舉郡計,亂減縣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於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爲庶人,終於家。——《漢書·匡衡傳》

唔,我們不談家境了,但是刻苦努力總是沒有錯的。近的咱不提,就說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吧,他當初在大英圖書館讀書的時候,一坐十數年,圖書館的石地板都……什麼?你說這不是真事兒?你怎麼知道不是。現代的圖書館員說不是就不是了?又沒有證據。況且「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如果確無其事,咱們誰想象力這麼豐富,憑空編出這麼一條繪聲繪色的故事?

不跟你講了,我要效法先賢用功去了。這書我看着就挺勵志——

·CXX的腳印: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牕,每日昩爽,輒抱書立窓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窓下石上,雙跌之跡隱然,至今猶存。前輩爲學,勤苦如此。——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總而言之,勵志故事的出發點是好的。它宣揚正能量,爲社會帶來積極向上之風,也有助於你實現自我價值與人生理想。

這正是現代社會比之封建舊時代的優越之所在。企業高層勉勵你們努力奮鬥,加班熬夜,是爲了你們自己的升職加薪,鍛鍊你們的意志和能力,期待你們有一天可以接過領導層的接力棒。這跟封建社會行軍途中的梅子林不同,更與毛驢子鼻頭前的胡蘿蔔沒有可比性。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5

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後,在返回長安途中,路經沛縣。南北征殺十餘年,頭一次回到故鄉,重見故鄉父老兄弟,真是無限的感慨。這一天,高祖在沛宮擺宴,款待鄉親父老,把酒臨風,喜氣洋洋。正當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問道:“門外爲何如此吵嚷?”高祖話音一落,縣令一旁“刷”地站起,伸過頭去往外側耳一聽,才慢慢安下心來,轉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頭道:“皇爺恕罪。今早卑職來拜皇爺,遇一鄉民攔路喊冤,狀告本城店主霸鵝。因奉皇詔,卑職不敢耽擱,……不想他們鬧了上來,使皇爺受驚,卑職罪該萬死,罪該萬死!”高祖聽後沉思起來,他聽說這個縣令昏庸無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親眼看看這位縣令的本領!高祖暗暗拿定主意,連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爲大,尊縣不妨即速審理!”沒等縣令回答,高祖就已離開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處爲堂,我等暫且一避!”

縣令一聽,嚇出一身冷汗,心中連連叫苦。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膽量敢在皇帝面前審案?何況這樣的一個無能之輩!縣令不敢推託,只好硬着頭皮擂鼓升堂。那鄉民被差役帶到堂前跪下,哭訴道:“……二十隻鵝爲小民所養,指望賣鵝來購買農具開墾荒地,養家餬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鵝,反誣小民刁賴……求老爺爲民作主哇!”

縣令聽罷,裝模作樣,手指店主大喝一聲:“店家,你平白無故霸鵝,該當何罪!”誰知那店主沒有害怕,聽到喝聲就撲通跪在地下,連忙分辯:“老爺容稟:小店家聞高祖皇爺將要返鄉駕臨,久備鵝二十隻,孝敬老爺以備皇爺受用,不料這鄉野流賊,仗着如今皇爺法寬,愛民如子,就膽大包天,來得我店,見鵝起意,生下這謀鵝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爺明鏡!”縣令聽完,覺得店家說的也有理,心想,這可怎麼了結呀……隨後眼珠一轉:咳,村夫流民,判輕判重諒他也不敢怎樣,再說,本縣若連一個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爺面前,不是顯得大大的無能了麼,想到這裏,忙吩咐兩邊:“野夫民賊,騷擾本縣——給我拿下,重責四十,收入南牢,聽候發落!”

那鄉民毫無懼色,連聲高喊冤枉,被差役強行架出。

其中的破綻,高祖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這樣一批“青天”,將要造成多少冤獄啊,俺這漢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會敗在這批人手裏……高祖忍着怒氣走進大堂,冷冷地問:“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斷明瞭?”

縣令一聽高祖這口氣,知道不妙,嚇得渾身發抖。停了一會兒,高祖又問:“此案審理得如何了?”縣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嚇得面色如土,哪裏還敢哼一聲,急忙跪在地下,連連叩頭。高祖擡頭環視一週,微微一笑道:“諸位父老兄弟,縣令大人不作回覆,想必案子沒有結果!既然如此,店主豈能逍遙?”說着又向衆人攤開兩手,輕輕說道:“戰場識良將,治世出英才。你們,誰能——”大家心裏都很明白,皇爺想招賢理案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敢站出來冒這個大險呀,衆人只是你瞅我瞧,誰也不吭一聲。

這時,角落裏一個身體瘦弱、雙目炯炯的人一聲高呼,雙膝跪在案下道:“皇爺萬歲,萬萬歲,恕小民無罪,俺願一試!”

劉邦聞言大喜,忙離座向前雙手攙起。大家一見此人,不免一驚:“這不是書生李良嗎?”李良直起身,對高祖說:“要將兩家喚回,當面說清;並速將白鵝送上,俺要審鵝,鵝供爲證!”“審鵝?”衆人大吃一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是審鵝!二十隻全審——請備二十管筆,二十塊帛,要鵝一一招供!”李良說得如此平平靜靜,連高祖也暗暗吃驚,不禁疑慮重重:此人莫不是瘋魔中邪,天下哪有審鵝一說,鵝豈能寫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轉身對高祖躬身一禮,說道:“請皇爺萬歲明天審察!”

第二天,李良開堂審鵝。高祖上坐,店主和鄉民跪在堂下,沛城衆位父老兄弟列坐兩旁,門外還有不少人等候着觀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點兒不耐煩了,便回頭高聲吩咐:“將二十隻鵝的招供呈來!”

話沒落音,二十個差役一人捧着一塊帛,從後堂急急走上來。這時,大家的雙眼瞪得象一對對銅鈴,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細細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鵝屎外,別的什麼也沒有,更沒有什麼“招供”!許多人由失望變得緊張起來,個個都在爲李良擔心啊。

這時,李良站起來,對着布帛看了一會兒,忽的,他皺起了眉頭,一聲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開黑店,霸佔民鵝,二十隻鵝已將實情供出,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說!”店家自知理虧,嚇得兩腿篩糠,癱倒在地,最後只得點頭認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轉臉對驚呆了的鄉民說:“老鄉,現在物歸原主,把你的二十隻鵝趕走吧,換回農具,多開荒地,好生過日子……”

李良見衆人還愣在那裏,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說:“城裏人養鵝,鵝吃的是糧食,屙的是黃屎;鄉下人養鵝,鵝吃的是青草呀,你們看,這塊塊帛上,不都是青青綠綠的嗎?”衆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時,只見高祖伸手拉住李良,連聲讚道:“好,好!你這才稱得上是沛縣的青天!”從此,讓李良任沛縣縣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樂業。劉邦選賢的佳話,一直流傳到今天。

TAGS:勵志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