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毛的故事

學識都 人氣:2.61W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爲陳平),中國現代作家,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三毛的故事,歡迎閱讀。

關於三毛的故事

三毛自學成才

三毛本名陳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於四川重慶。

1948年底,舉家遷居臺灣。童年的三毛並未立志當一名作家,卻喜愛美術,她幻想將來成爲一位畫家的妻子。

三毛小時曾讀過一本《三毛流浪記》,對她影響很大,從此便沉迷於書海之中了.瘋狂地愛上了文學。長大後開始寫作,她不署名陳平,而以“三毛”爲筆名,作爲紀念。讀小學、中學時,三毛的文章寫得不錯。在小學時,她便開始給報刊投稿了,參加學校講演的稿子都是她親筆寫的。在初中,她還學過寫詩。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嶇坎坷的。就讀於臺北某女中時,三毛對數學不感興趣,成績很差,老師則以此嘲諷她,好強的三毛爲不受歧視,發奮用功,終於獲得了好成績。但這位老師卻誤爲“作弊”,竟在她臉上畫圈,叫她繞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巨大的創傷。她忍無可忍,只好逃學。她父親得知此事後,並未責怪她,而是讓她休學。

從13歲到20歲整整7年的時間裏,三毛都是在家自學的。她的父親陳嗣慶是一位律師,母親終進蘭也有很好的文學修養,都耐心教導她。回憶往事,三毛說:“不是媽媽的薰陶,我寫不出來這許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歲月裏,三毛用功讀書,孜孜不倦。她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看《紅樓夢》、《水滸》……,學繪畫,彈鋼琴,還學會了英、日、法、德文,尤爲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學。

20歲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勵她進大學求知。在得到臺灣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張其昀的.允諾後,三毛進該校深造。最初她學的是哲學,兩年後轉入新聞系。在大學讀書時,她的老師讀了三毛寫過的一篇3萬多字的文章後感動得哭了,認爲三毛是他的學生中“最有才華”的一位。

三毛出版過10多本著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夢裏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馬》、《傾城》、《我的寶貝》等。三毛還譯有《蘭嶼之歌》、《娃娃看天下》等書。後者是1000頁的西班牙漫畫書。爲譯此書,三毛與丈夫荷西曾歷時8個月,每天晚上不看電視,將門鎖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滿懷激情地把漫遊世界的所見所聞,揮筆成篇。她寫的多是真實的事情,自稱其作品“幾乎全是傳記文學式”的。她還說過,“我並不是作家,只是一個生活的記錄者。”她的作品自成風格,生活氣息濃厚,感情真摯。有人評論她的作品風格是“樸實、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臺灣極爲暢銷,一度出現過“三毛熱”。有人說,三毛在臺灣文壇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風暴,讓喜愛她的讀者噙着淚水,帶着微笑,注視着她的足跡,從沙漠到海島??撥動了無數讀者的心絃。1986年她還被評爲“臺灣最暢銷書十作家之一”。

一位臺灣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筆清新通俗,具有強烈的個性,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別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一位臺灣心理學教授分析說,三毛將南美洲描寫得那麼好,事實上那兒卻是戰火連天,充滿人間的苦悶。現實生活既然有這麼多的苦悶、束縛,尤其年輕人,面對着現有制度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家多麼希望在精神上暫時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個沒有戰爭,沒有恨,到處充滿愛的世界。這也許是三毛文章受歡迎的原因。

三毛的作品創作特點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沒有一般愛情作品所描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語,即使在《結婚記》裏寫到她與荷西婚前談戀愛時的生活,最多也只寫到他們如何在寒風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園的長椅上,想着如何解決溫飽問題。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並對她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用善良、憂傷、憐憫的目光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裏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如在《啞奴》中,三毛成功地爲我們描繪了一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之中毫無人身自由,卻又充滿了愛和智慧的黑人奴隸形象。

三毛在文章中對人物和景物進行了大量的白描。她總是寫原生態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爲的雕琢。三毛刻畫的人物也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和語言進行白描來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的。三毛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表現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統一的性格,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裏總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細膩。《沙漠中的飯店》是記述她和外國丈夫荷西吃中國菜的樂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沒有成爲他們和諧生活的障礙,相反卻成爲這對柴米夫妻快樂的源泉。《結婚記》則記錄了她在沙漠中與荷西倉促結婚的戲劇性過程,種種滑稽可笑與莊嚴的結婚儀式交織在一起。

TAGS: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