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王褚時健75歲時再創業的故事

學識都 人氣:5.39K

近幾年,“褚時健”這個多年前炙手可熱的名字,在被淡忘多年後再度成爲一個國人關注的熱門話題。他在70多歲本該苦度餘生時重創基業,承包了一片2400畝荒山種橙子,十年後發展成爲了擁有35萬株冰糖橙且擁有完備道路規劃和水利設施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煙王褚時健75歲時再創業的故事,歡迎大家查看!

煙王褚時健75歲時再創業的故事

今年88歲的褚時健,這位昔日萬衆矚目的“菸草大王”,因之再次成爲聚光燈下的“褚橙王”、極具典型性的傳奇企業家。他留給這個社會的,不僅是他親手造就的前後兩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也是一筆有待深入解析的精神文化財富。但願這個新一輪“褚時健現象”引出的話題,能提供給我們這個社會尤其是廣大企業家們更多更大的正能量,能夠引起各類社會人士更爲廣泛的借鑑與反思。

他親手造就了“菸草帝國”

在經濟社會大發展的當代中國,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比比皆是,但像褚時健這樣大起大落、耄耋之年東山再起,極具傳奇色彩而又頗具啓迪意義乃至教育意義的企業家,恐怕很難找出第二人。

1949年,他義無反顧地參加革命,卻在1957年因秉持公道、不願整人而被打入另冊,從此開始了他長達20年的黑暗歲月。1979年,剛剛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時健被委派到瀕臨破產的玉溪捲菸廠。儘管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歲,但這個早年扛過槍、當過行署人事科長,後來又犯過“政治錯誤”並因之吃盡人生苦頭的褚時健,卻在經營管理破敗、落後的作坊式菸廠時,從煙田到車間進行了一場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企業再造。

終於以苦戰奮鬥加創新開拓,把農民的煙田變成菸廠的“第一車間”,千方百計做優做強捲菸質量和品牌,率領企業發展壯大,迅猛飆升,造就了享譽全國的經濟奇蹟,自己也在1986年同時兼任了玉溪菸草公司經理、地區菸草專賣局局長等職。

在褚時健的率領下,紅塔菸草集團和產品異軍突起,稱雄全國,並帶動了雲南菸草的崛起。不但建成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菸草帝國,而且有力地帶動了企業職工和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在他效力於紅塔的18年中,企業固定資產從幾千萬元發展到70億元,年創利稅近200億元,爲國創稅近1000億元,加上紅塔山的品牌價值400多億,他爲國家的貢獻超過1400億元,爲國民經濟和地方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成爲衆皆知曉的“菸草大王”,全國最紅的國企領導人之一,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等稱譽。

褚時健發展國有企業、創造經營奇蹟的經驗到處傳頌,他的話甚至被形容爲“聖旨”,他本人儼然成了行業“教父”。某捲菸廠請到他去“傳經送寶”,紅地毯一直鋪到廠外很遠。他點石成金,得到他的批條就等於發財。各路煙商、官員和幹部子弟八仙過海、各顯所能,演繹出種種生動的故事。

當年的“褚案”曾是典型現象

但是這個神話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嘎然而止。他從至高的權力寶座上重重地跌落下來,被指控貪腐罪和鉅額財產來源不清罪,成了有可能把牢底坐穿的囚犯。

當年,這個案子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據當時新華社的報道,對法辦褚時健,“有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認爲,褚時健……功勞太大了,過與功相比,算不了什麼”。“有些人思想上有顧慮:查辦褚時健,會不會把企業查垮了,影響雲南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並由此引爆了一個全國廣泛關注的“59歲現象”,即許多主政的官員或國有企業主要領導者退休前普遍心理失衡,大多想撈取些個人利益以爲“補償”,否則權力會“過期作廢”,從而淪爲罪犯的現象。

大凡國家制度健全的企業經理人,幾乎都能獲得與他們創造價值相符的高額收入;當代中國在經歷大力度的改革改制後,各類企業管理者們也大多獲得了與他們的付出相當的高額收益。可“生不逢時”的褚時健在紅塔奮戰18年的收入加獎金總共不過80萬人民幣,相當於每創造17萬元的價值才獲得一元錢的個人收益。種種心理的失衡加上不受約束的權力,終於使他在不適當的時候拿了不適當的錢,造成了那個不成熟的時代企業家付出和收入相背離進而導致犯罪的一種特殊的現象。

南方人物週刊曾在有關褚時健的專訪中提到一個歷史上難以思議的情景:當年在參加毛澤東的追悼會時,褚時健竟突然失控地發起笑來,妻子馬靜芬火急制止以至將他的胳膊掐出血來。後來,褚時健在迴應笑的原因時坦承:我當時想,他媽的,一切該結束了!

如果說他這可能導致彌天大禍的瘋狂發笑,體現了他超乎常人的勇氣、膽略和對於苦難年代的深刻反思和勇敢揚棄,並可由此解釋他經營紅塔菸草後一系列常人難以企及的遠見卓識和創新開拓,則他後來因貢獻巨大、自己獲益極小而心理失衡所導致的一次對待物質財富上的“超前佔有”,則讓他付出了牢獄之災的慘痛代價,他唯一的女兒也於獄中自殺身亡。

褚時健聞訊後平生鮮有地放聲痛哭。他說是他害死了女兒,他說就在前幾年,女兒曾經不止一次地告訴他,希望他早點退休,別再工作了,而他卻偏偏沒有聽進去,還想多爲企業做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