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旅遊資訊>

重慶武隆旅遊扶貧助力全區脫貧

學識都 人氣:4.34K

2016年,武隆區完成26個鄉鎮、75個貧困村整體脫貧“摘帽”,實現了全區脫貧。以下爲您帶來相關內容,歡迎瀏覽!

重慶武隆旅遊扶貧助力全區脫貧

重慶武隆旅遊扶貧助力全區脫貧

“心動就行動,相約去武隆,千里畫廊,春夏秋冬……”這是記者年前在重慶市武隆區採訪時聽到的一首歌曲———《相約武隆》,歌詞中描繪的景色令人嚮往。在2901平方公里的武隆大地上,分佈着芙蓉江、芙蓉洞、天生三橋、仙女山等260多個景點。奇山秀水、鬼斧神工,這些都是上天贈予武隆的“金飯碗”。

然而,由於山高路險、交通不便等原因,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武隆區,長期以來“捧着金飯碗要飯吃”。得益於近年來堅持旅遊精準扶貧,武隆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已變成高山生態旅遊開發的“金礦”。2016年,武隆區完成26個鄉鎮、75個貧困村整體脫貧“摘帽”,實現了全區脫貧。

發揮資源優勢,推動全域旅遊

據瞭解,武隆不僅自然風光全國少有,歷史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武隆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綠色旅遊示範基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城市示範獎”五塊金字招牌的縣級區;也是《滿城盡帶黃金甲》《變形金剛4》和《爸爸去哪兒》相繼拍攝取景的天然影視基地,著名導演邁克爾·貝稱之爲“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

“武隆只有發展旅遊,才能將生態資源優勢變爲經濟發展優勢。”武隆區財政局副局長張紹斌告訴記者,爲把扶貧資金使用好,武隆在積極引入各類旅遊扶貧發展資金的同時,加強扶貧資金整合使用,調動一切力量和手段強化扶貧開發。2016年,全區整合各部門、各行業、各扶貧集團的各類扶貧項目資金17.34億元,集中投入基礎設施、生態修復等扶貧項目。

據武隆區農工委副書記冉忠孝介紹,武隆始終堅持將旅遊作爲最大的富民產業,依託全境200多處景點,將全區作爲一個大公園來進行規劃。爲建好“武隆大公園”,武隆區提出“一心一帶四區一網”的發展格局。“一心”是指中心城區,加快建成山水園林旅遊新城;“一帶”是指烏江畫廊,突出峽谷風光,發展高端遊艇項目,打造烏江畫廊旅遊經濟帶;“四區”是指仙女山片區(以仙女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天生三橋等爲重點,建設國際旅遊度假區)、白馬山片區(以白馬山、大洞河等爲重點,建設森林養生旅遊度假區)、芙蓉江片區(以芙蓉湖、珠子溪等爲重點,建設親水旅遊度假區)、後坪片區(以後坪天坑、桐梓山洞穴羣等爲重點,建設國際探險運動區);“一網”是指以7條精品線路,串起10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打造鄉村旅遊網。

隨着旅遊規劃的落實,“旅遊做到哪裏,老百姓就富裕到哪裏”的效果逐漸凸顯。據統計,近年來通過旅遊拉動扶貧,武隆區消除貧困村48個、貧困人口9.2萬餘人。如今,旅遊業不僅成爲武隆發展的支柱產業,更成爲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電商+旅遊”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在旅遊精準扶貧的實施過程中,武隆最大的亮點是將電商融入到旅遊生態鏈條之中,將旅遊人氣轉換成電商流量。

記者來到武隆區巷口鎮“大巷口”電商平臺線下實體店,一進門,就看到整齊擺放在貨架上的各種農副產品,有羊角豆乾、有機茶葉、晶絲苕粉等大量特色產品,包裝精美,十分吸引人。這些經過包裝的土特產品主要銷售給來武隆的遊客。

“武隆的農產品資源很豐富,但受工業發展和交通、地理環境限制,電商纔是我們銷售農產品的出路。”負責組織搭建電商平臺的巷口鎮文化體育中心主任雷海龍告訴記者,武隆區大巷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9月,採取“電商+旅遊”的形式,結合武隆旅遊的區位優勢,遊客到線下實體店進行體驗後,可以到線上進行購買,拓寬農產品銷路。目前,大巷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線上農副產品90餘種,代銷農產品1250多單,線上交易額達70.3萬元,線下交易額80多萬元,已累計幫助210戶貧困戶解決了農產品銷路難的問題。

來到巷口鎮萬銀村,隨處可見坐落在山路旁一個個規模不大的村級電商實體店。萬銀村電商平臺負責人王登洪告訴記者,像這樣一個小的電商實體店建成大概要5萬元左右,所需要的設備和建設費用都是政府支持的。

“店裏出售的產品全部是村裏人提供的,我們會到農戶家上門收購,他們足不出戶就能賣出農產品,對貧困戶的收購價格也會高一些。我們還建立誠信檔案,對農戶提供的農產品評星,對他們進行誠信獎勵和分紅。我們每賣出一單,就會提取1元作爲公益資金,用於對全鎮留守兒童、困境婦女和空巢老人的關愛。”王登洪說,目前已共計帶動全村70餘戶貧困戶增收。

據王登洪介紹,正在建設的白馬山旅遊線路,將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這裏觀光旅遊,農戶在家門口就可以賣出自己生產的農產品,銷量和收入都有保障,從而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張紹斌告訴記者,爲推動電商發展,武隆區制定出臺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試行)》等政策扶持文件。目前,全區建成1個區級電商運營中心、190多個村級電商服務網點,涵蓋75個貧困村;建成電子商務實體企業441家,定點聯繫農產品供應農戶2000餘戶;建成10個農產品產地配送中心,累計實現電商交易3.2億元,直接帶動5000餘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目標。

武隆人通過“電商+旅遊”的融合發展,成功實現小規模生產與全球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將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土特產品賣到世界各地,爲武隆人帶來了看得見摸得着的真金白銀。

實施鄉村旅遊精準扶貧

現在的武隆,正由過去的“全域旅遊”轉向爲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跟每個貧困戶掛鉤,讓老百姓富裕起來。

“鄉村旅遊是更適合武隆的旅遊形式,能夠長效並帶動老百姓增收。我們每年投入2000萬元專門扶持鄉村旅遊,對發展鄉村旅遊的農戶給予一張牀位500元的補助,其中達到三星、四星、五星標準的另外給予1—3萬元的獎勵。對發展鄉村旅遊的`農戶發放互助小額借款,對通過鄉村旅遊示範村(點)驗收的村,補助發展資金100萬元。”張紹斌展望說,力爭到2020年,建成鄉村旅遊示範村100個,從業人員達到30000人,讓每一個村、每一個家庭都發展鄉村旅遊。

近年來,武隆區白馬鎮以“全國十大最美鄉村”的茶山小鎮豹巖村爲中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抓好旅遊建設、改善接待條件、做精旅遊產品、提升旅遊形象,取得了顯著成效。

田茂芳是武隆區白馬鎮豹巖村的村民,由於身有殘疾,丈夫長年患病,再加上女兒在讀書,僅靠種一點土豆、玉米等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2014年,田茂芳成爲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白馬鎮“茶旅結合”旅遊發展規劃,田茂芳的10畝茶園,按照每畝400元的標準流轉給鎮上引進的茶葉龍頭企業,而她依然可以享受到每年1500元的茶產業發展補助。聽說自己能獲得貧困戶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政策補貼,加之對口幫扶的村幹部幫她拉來幾萬元社會贊助,田茂芳思前想後,大膽向銀行申請10萬元產業貼息貸款,蓋起了3層樓、有20多個牀位的農家樂,全面參與鎮上的旅遊發展規劃。現在,經營自己的鄉村旅遊農家樂成了田茂芳的主業。

“每張牀位區裏給我發500元的補貼,如果幹得好,還能享受幾萬元的精品農家樂獎勵。到了旅遊旺季,經營農家樂的收入很不錯。10萬元的貸款在5年內還清,每年只需還2萬元,我覺得沒有什麼壓力,生活特別有奔頭。”田茂芳說,像她一樣享受這些扶持政策、經營着自己的農家樂的農戶還有很多。據瞭解,目前豹巖村充分利用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政策,高標準高起點打造了天尺坪休閒度假小鎮,全村發展農家樂32家,接待牀位600餘張,年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000餘萬元。

目前,武隆區已建成鄉村旅遊示範村(點)15個,發展涉旅農戶1.8萬戶,其中星級示範戶60戶,接待牀位達3.2萬張。

能人返鄉帶動貧困戶脫貧

來到武隆區火爐鎮向前村涼水井社,在崇山峻嶺中蓋起的一幢幢兩樓一底的歐式風格的洋房,吸引了記者的眼球。幾年前,涼水井社與很多農村地區一樣,到處是荒山。如今,這裏已經逐漸發展爲集休閒、觀光、體驗爲一體的美麗山村,成爲武隆鄉村旅遊的典範。

改變始於2013年,武隆區火爐鎮政府通過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資金,結合鄉村旅遊建設項目,進行新農村建設。

隨着扶貧工作的開展,外出經商小有所成的楊建國等能人,也決定聯手回到家鄉,帶動涼水井社的發展。他們創辦公司、流轉土地,建起了漂亮的新樓房,還配套建起了籃球場、圖書室。在他們的影響下,全社55戶農戶中有34戶參與到農房改造中,形成了“楊家大院”特色居民點。楊建國告訴記者,其中已經有26戶農戶建設的農家樂達到標準,可以接待遊客。

“除了發展鄉村旅遊,我們還大力推進脆桃、李子、畜牧業養殖等多種產業的發展。在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的政策扶持下,目前在做一個果酒釀造廠。”冉忠孝說,涼水井社目前已完成160畝脆桃、50畝李子、20畝無花果、20畝葡萄和100畝蔬菜等農業產業佈局建設,佔地1200平方米的羊場和1500平方米的釀酒作坊各完成1個,50畝花卉苗圃建設完成,形成了標準的產業園和觀光園。按照生態發展的思路,下一步將着重做好品牌農業和效益農業,吸引遊客就地消費,進而發展旅遊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