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博士畢業論文致謝範文

學識都 人氣:3.26W

致謝提供的信息對讀者判斷論文的寫作過程和價值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文學博士畢業論文致謝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文學博士畢業論文致謝範文

論文致謝一:

在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我很幸運在人生的黃金階段走進復旦大學的校園,學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遇到了值得尊敬的老師。作爲一心向學的我,能有這樣的機緣,是我的榮幸。我不知道將來是否能夠給復旦大學和指導我的各位老師帶來榮譽,但在三年的求學,復旦大學卻給了我很多。

記得三年前參加博士考試複試,面對章培恆先生和談蓓芳教授的層層提問,根底膚淺的我,茫然不知所措,當時的窘迫現在想起來也讓人如坐鍼氈。本以爲複試不如意的我今生將與復旦無緣,但是不久之後的錄取讓我對章先生和談蓓芳教授的包容有了深深的體會。其實,面對一個學術能力不強、專業知識不紮實、學術視野不開闊的學生,這是導師的不幸。但是我的導師談蓓芳教授並沒有任何抱怨,在課堂上,我總是折服於她一絲不苟的學術態度。小到概念的辨析,大到學術觀點的建立,總是推求再三,慎下結論,她對學術的苛刻和先前對我錄取的包容是截然不同的'。就在這樣的學術鍛鍊中,我收穫了很多。遺憾的是,在三年的學習期間,我沒有向章培恆先生和我的導師談蓓芳教授說一聲謝謝。即便是章先生的追悼會也因爲自己的原因沒有及時趕來參加,作爲古籍所的一名博士生,這種內心的自責會伴隨一生。我本來想以博士學位論文答謝章先生和談老師對我的厚愛,但是直到答辯前尚且不能令自己滿意,談何回報老師。只有在今後的學術道路中取得成績,再來向老師答謝。

在復旦畢業,對我來說並不意味着一個階段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起點。通過博士論文的寫作,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堅定的信念。同時我也有幸認識了古籍所陳廣宏教授、鄭利華教授、黃仁生教授、陳正宏教授、梅新林教授,他們追求學問的精神和爲人的風範每每讓我感動。以後的道路還很長,但是有了各位老師的指引和陪伴,這條道路一定不會孤單。

我還要感謝我的父母一直支持我的學業,每當艱難,他們總是給我一個堅定的微笑。感謝默默關心我的朋友,以及我的舍友申明秀、李柯、劉銘同學給我帶來的快樂時光。

論文致謝二:

《楚辭》是中國文學乃至文化研究的一個重點,也是我一直感興趣的研究內容,於是我就將楚辭學研究選作了我的博士畢業論文的題目。但是中國歷史上對《楚辭》的討論和研究着作,可謂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如何選取恰當的角度、如何貫通材料,使之成爲一個有系統的整體,就成爲了一段時間困擾我的難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裏,我一度陷入了茫然迷惑、手足無措的境地。感謝導師王鍾陵先生的悉心指導和耐心點撥,是他爲我指明瞭寫作的方向。在接下來的論文寫作中,王鍾陵先生更是不時地詢問論文的寫作進度和遇到的困難,並給予了針對性地指導。論文的初稿完成後,導師更是將我較爲稚拙的文字從頭到尾瀏覽細讀,不厭其煩地在每一個細節上做了修正--小至一個標點符號,大到整章整節的立意。可以說,這篇畢業論文得以完成,和王鍾陵先生的精心指導是分不開的。

同時,我還要感謝師母對我學習上的關心和鼓勵,在我寫作遇到困難時鼓舞着我,最終促成了整部論文的順利完成。

這裏還要感謝那些關心我的同門和同學們,你們與我的每一次電話交流、每一次郵件往來,都給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在我心中都增添了一份力量。“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距離上的阻隔並沒有拉開心與心的距離,有了這一份份濃濃的友情,我在求學的道路上,便不覺得孤單,此生有幸,永感不忘。

論文致謝三:

終於到了要爲這篇小文寫幾句後記的時候了。

本文的選題是在業師陳文新先生指導下確定的。先是,因我的碩士學位論文作的是通俗小說個案之研究,此後幾年,我亦於明清小說方面留心稍多,故博士入學後,我即欲於此一領域內擇一問題以爲學位論文研討之用,但冥思苦索了近一個學期,竟無着手之處。恰當此時,文新師命我參加由他主持的大型文化出版工程《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的編撰,具體協助他完成《明代科舉與文學編年》一書的資料校覈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我接觸到較多的明代科舉與文學方面的原始文獻,感覺此中可論者極多,遂萌生了試作探討的想法,陳師欣然同意並鼓勵我以明代會元的文學創作爲題,寫出一篇有創見的論文。面對這一頗具新意與挑戰的選題,我毅然上路。

論文寫作是艱辛與歡欣交織的歷程,箇中之甘苦得失不足爲外人道也,無需贅言。如今,當我即將向先生和自己交上一份答卷時,誠有如古人所云“方其栩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文心雕龍·神思》)之感受。創見云云,實未臻至,唯一可堪自詡的,或許只是一段痛苦磨礪中的勤勉和堅持而已。而這些,與我三年來所親歷的水涌木落、鳥啼花開一道,都是我負岌路咖所獲得的極可珍視的精神財富。

我要深致謝忱的,首先是恩師陳文新先生。論文從選題到擬定思路框架,再到打磨潤飾,先生都傾注了不少心血,及時地給以指引。在先生身上,和雅溫煦與嚴毅精深結合得恰到好處,這使資質愚鈍如我輩者既有樂於親近之感,又能獲致富於實效之教益,沒有先生的提攜點撥,論文要順利完成,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至如平日的閒聊往還、點滴啓導,則不可盡述,自當銘感。

還要感謝古代文學教研室的諸位老師如熊禮匯老師、李中華老師、鄭傳寅老師、陳順智老師、尚永亮老師、王兆鵬老師、程水金老師、陳水雲老師、吳光正老師,他們在授課和論文開題時所展現的風範與學養,亦足令後生小子追效景仰。

本文告竣之時,洛咖山的春櫻己然凋落,但無疑,它將一直綻放於吾人之心田,生生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