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

學識都 人氣:1.85W

導語:藥學作爲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內容涉及化學、生物學、醫學和數學等多門學科,而同學們的藥學論文寫作的內容必須注重科學性以及有效性。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藥學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歡迎閱讀!

藥學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

一、文題

1、籠統、空泛:如“新藥研究之我見”、“淺談中藥現代化”等模糊籠統、過於抽象的題目,讀者看不出論文論述的是什麼內容,抓不住中心和要領。

2、文題不符如“新藥研究開發中的專利策略”一文,全文沒有談及新藥研製開發中的專利策略問題,而主要論述新藥專利申請策略,內容與題不相符,應改爲“新藥專利申請的策略”。

3、連用同義詞或近義詞:常見的有“×××的分析研究”,“×××的研究探討”,“×××的觀察研究”等,一般講,分析、研究、探討用其一即可。

4、題目大,內容少:例如,一篇關於紫杉醇臨牀應用的綜述文章,正文內容並不充實,命題爲“抗癌新藥紫杉醇的臨牀應用與展望”顯然題目太大太廣了。再如“路蓋克鎮痛效果的臨牀研究”,其臨牀部分是用於術後疼痛的治療,而題目寫的是“鎮痛效果的臨牀研究”,也是題大文小的一種表現,應當在鎮痛效果之前加上“術後”二字,就更加切題了。

5、冗長繁雜:如“健脾生血沖劑治療成人血虛證及缺鐵性貧血的臨牀觀察——169例臨牀觀察報告”長達34個字,文題不夠精煉;且血虛證及缺鐵性貧血概念不清,應改爲“健脾生血沖劑治療成人缺鐵性貧血169例”。又如“國產尼莫地平注射液與德國尼莫地平注射液穩定性的對照研究”中藥名重複,改爲國產與進口尼莫地平注射液穩定性的對照研究。“曲美他嗪(Vasorel)治療穩定勞累型心絞痛的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一般雙盲對照、自身對照、平行對照等統計對比方法,正文中出現即可,藥品通用名和商品名也不必全列在文題中。所以可改爲“曲美他嗪治療穩定勞累型心絞痛的療效”。

二、摘要

摘要又稱提要、概要。近代期刊發表論文多附有摘要,它是論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是全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單陳述,便於讀者概略瞭解全文和作爲二次文獻轉載。根據論文的類型、內容和發表方式及寫摘要的目的,摘要類型分爲①指示性摘要,表明文章主題範圍與內容概括的一種“簡介”,篇幅要求短,一般50~150字,僅適用於綜述、述評、泛述性文章;②報道性摘要,以濃縮信息及具體數據介紹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揭示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發現和新內容,一般200~300字。研究報告、專題論文等都應附報道性摘要;③指示/報道性摘要(150~250字);④資料性摘要(1000~2000字)。一篇好的論著性論文摘要應簡短、精粹、完整,一般200字左右。從大量來稿中看,相當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規範,但仍有一部分作者對撰寫摘要的特點缺乏瞭解,往往夾雜一些無關緊要的成分或企圖把全文內容都概括進去,摘要長達1000多字屢見不鮮。有的作者對該用報道性或指示/報道性摘要卻使用了指示性摘要,結果字數太少,提供信息不足;有的對摘要四要素在不同類型摘要中的側重面掌握不好,該詳寫的略寫了,不能省略的省略了,造成應側重的結構要素殘缺;有的摘要內容重複文題或文中標題,信息價值低,可讀性差;有的摘要偏重背景及過程介紹,重複引言內容,不但造成摘要冗長,且未能確切表達論文摘要應側重表達的需要。

三、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導言,是文章的開頭語,主要提出研究工作的動機、目的、內容和意義、前人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等,對作者起到一個定向的作用。引言應當簡明扼要,切忌離題和公式化。不少作者在寫引言時過多地敘述歷史與羅列文獻,有的與正文關係不太大;有的與正文內容,特別是討論部分內容過多重複,使引言部分長達1000字以上,不但起不到引導的的作用,還有頭重腳輕,喧賓奪主的感覺。此外,有些作者輕易使用“首次報道”、“前人未見研究”、“國內外首創”等詞句也時有所見。

2、材料與方法:這一部分是研究工作的設計和計劃,表明如何研究和用什麼方法研究,是論文的關鍵部分。因爲方法不準確,就不會有正確的結果,談不上科學性。該部分的介紹一方面要讓他人能夠在同樣條件下重複你的實驗,另一方面能使讀者根據其介紹,判斷設計的科學性和結果的可信性。內容包括研究的對象(人、動物、年齡、性別、體重、病種等);材料(藥品、試劑)要註明規格、批號及提供單位;儀器要註明型號及生產廠家。臨牀研究要說明診斷標準、治療方法、藥品劑量、療程長短等,要有嚴格的療效判斷標準,要設對照組(雙盲對照更理想),所有統計方法均應交待清楚。許多來稿由於設計欠科學,如無對照組,樣本少,診斷不明確,材料交待不清楚,臨牀判斷標準缺失、項目不全或標準陳舊,致使整個論文缺乏科學性,連退修也不可能,只能作退稿處理。

3、結果:結果是論文的核心部分,系全面分析得到的數據和資料,包括實驗結果及數據處理。其結果必須經得起科學論證和推敲,數據必須真實有效。注意有效數字,重視結果的統計學處理,恰當使用圖表等。可是不少來稿沒有達到要求:結果缺項,如抗生素臨牀結果應包括療效、細菌學療效、藥敏試驗、不良反應,而某些來稿不做藥敏試驗,菌清除試驗,而影響結果的可信性;數據隨意取捨,有效數字位數不一;有的無統計學處理或處理錯誤;有的研究例數太少,不寫實際數,只寫出百分數;有的報告缺乏隨訪的結果或隨訪時間太短。圖、表是表達結果的重要形式。在科技論文中,圖和表使用頻度很高,它們是量化信息的載體。圖表的內容是論文計算、理論推導的結果依據。我們要求作者能恰當處理好論文中的圖、表、文三者關係。凡文字可表達清楚的不列圖表;如要表達精確的數據,則用表比較好;若要表示形象直觀的量變關係趨勢,則用圖。在作者來稿中,文、表、圖一起上的現象時有所見;有的無表序、圖序;有的表題表序(圖題、圖序)均無;有的不用通用的三線表,仍採用已被淘汰的舊式表;有些圖不符合製版印刷要求。

知識擴展:藥學論文範文

畢業論文題目: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論文關鍵詞:引起,中藥,不良反應,原因,預防措施

隨着中醫藥事業的不斷髮展,中藥的應用已日益普及。安全、經濟、科學、規範地應用中草藥,是廣大羣衆的熱切期望,更是我們中醫藥工作者的使命與責任。然而,目前中藥的應用卻不甚理想,據臨牀報道,不良反應時有發生,且日益增多。下面本人就依據多年的臨牀經驗和有關資料的報道,談談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

(—)中藥質量問題中藥不良反應中相當大的比例是中藥質量不合格所致,同一中藥品種,產地、藥用部位、採收時節、炮製方法、貯存保管的不同而質量相差很大,中藥的療效和不良作用也相差很多倍,質量差的中藥易導致中藥藥源性疾病。

(二)炮製不規範或未經炮製中藥通過炮製加工可以降低毒性,減少副作用,還可以改變藥性,提高療效。如服用沒藥後有嚴重的胃腸道刺激反應,改用炮製好的沒藥則無此反應。甘遂生品具有峻瀉作用,經醋、甘草制後減弱。但是,近年來人們卻忽視了這項工作,造成中藥飲片質量下降的情況相當嚴重,致使不良反應時有發生。

(三)配伍不當合理的配伍能減少毒性中藥的不良作用,不合理的配伍也會發生中毒反應。如生南腥、生半夏與生薑配伍能減少其毒性。而有報道附子與麻黃配伍能增強附子的毒性而發生中毒;附子與白酒配伍也能增加附子的毒性而發生中毒。

(四)違反用藥禁忌用藥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藥禁忌和服藥食忌。臨牀中違反用藥禁忌而引起藥源性疾病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如半夏與附子同用引起皮疹、瘙癢;甘草與大戟同用引起腹脹、腸鳴等毒副反應;孕婦用麝香引起流產等。

(五)藥證不符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的基本特點,是指中醫治病要根據證侯的性質確定治法,再根據治法確定用藥,且要做到因人、因地、因時治宜,對症下藥,隨症加減。如藥證不符,不僅難以奏效,還會產生不良作用。如1996年3月,日本多家媒體紛紛報道了日本厚生省的調查報告“漢方藥‘小柴胡湯’的副作用導致十人死亡”的事件。事實上,這一事件是由於忽視辨證論治導致的嚴重後果。正如日本學者中野勝輝指出:“(在日本)漢方藥處於近乎盲目使用的狀態中,許多醫師未接受過漢方教育,只是通過廣告對漢方藥的宣傳以及耳聞,就將漢方藥大量長期使用,既未辨證論治,也不問病人體質,只要是C型肝炎就使用,其結果可想而知”。

(六)劑量過大《國家藥典》中明確地規定了每味中藥治病的劑量範圍。不適當地隨意加大劑量常會產生不良反應。例如木通常用量是3-6g,有人用至18g;人蔘常用量是3-9g,有人用至40g;制川烏常用量是0.3-0.6g,有人用至2g。還有許多藥性峻猛的`有毒中藥治療量與中毒劑量很接近,如草烏、斑蠔、蟾酥、砒石、馬錢子等,如處方量過大易出現中毒。另外也有些患者對中藥的毒副作用認識不足,認爲中藥無毒,隨意加大藥物劑量,或苦於病痛,恨病吃藥,不遵醫囑,擅自加大藥量,結果發生服藥中毒死亡。如一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因治療心切,將6-9次服完的雪上一枝蒿藥酒50ml(含生藥2g)一次服完,服後咽部有閉塞感,15分鐘後出現抽搐,30分鐘後死亡。一牙痛患者服山豆根60g半小時後神志不清,四肢抽搐,昏迷,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也有人服蟾酥300mg、皂莢200g、木通50-60g而致中毒死亡的。

(七)盛器、煎法、服法不當盛器歷代醫家都主張用砂鍋,因金屬器具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與藥物起化學變化,影響療效,甚至發生毒副反應。有人將硃砂盛貯在鉛製品中,加水研細調服,造成毒性增加,患者服後心悸、氣短加重,出現噁心、腹痛、面色蒼白、汗出肢冷等症狀。烏頭類藥煎煮時間越短,山豆根煎煮時間越長,則毒性相對增加。鴉膽子末用膠囊或桂圓肉包裹服用,可出現不良反應;細辛末吞服超過3g,可出現中藥藥源性疾病,而煎服有人用到幾倍的量仍然安全。

(八)誤食、誤用有的人因缺乏中藥飲片鑑定知識,誤服僞品引起中毒。如商陸有毒,有人造假,當人蔘賣,不明真相的人上當受騙,錯把商陸當人蔘服而引起中毒;獨角蓮有毒,有人誤將其當成天麻服而致中毒。臨牀因藥形相似,誤用異品。如某醫院藥房錯把天仙子(莨菪子)作菟絲子用,同一天內共發生4例類似中毒事件;醫務室誤把曼佗羅葉作大青葉煎湯預防感冒,造成50人中毒。也有報道貪吃白果而中毒;小兒無知把炒蒼耳60g當零食一次吃完而中毒;一人錯把鉤吻煮稀飯吃而中毒。還有報道誤將廣豆根作北豆根用於預防感冒致中毒;誤用白朮致害;誤用甜瓜蒂而致死;誤將毒芹用作獨活而致死的。

(九)積蓄中毒有些中藥如關木通、廣防己、雷公藤、番瀉葉及某些礦物藥等,均有一定的蓄積性,長期服用可致中毒。如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腎內科病房收治了一例因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導致慢性腎間質損害,最終進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中國中醫研究院報2000年12月15日第3版);也有連續服用黑錫丹(含鉛)65d共達140g而致中毒的報道;也有久服雷公藤可導致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也有長期服番瀉葉可導致依賴性等報道。

(十)盲目使用偏方、祕方中醫確有用偏方、祕方治大病的很多成功病例,但那都是在掌握了藥性、瞭解了病情、嚴格了用法用量的基礎上取得的良好效果。如果藥不對證,誤用濫用,均易產生毒副作用。近年來因誤用濫用而造成不良反應者時有所聞,有一例因服用禹白附而致身亡者,即爲使用祕方不慎的結果。

(十一)個體差異人體對有毒中藥的反應,常因個體的體質差異而有極大的不同,年老、年幼、體質虛弱、過敏體質的人均易發生中毒。如有報道一高燒患兒服用1.6g羚羊角粉後出現嚴重的反應而身亡;一個阿司匹林過敏史患者服用銀翹解毒片5片即引起了過敏性休克。又如妊娠體質由其特殊性,妊娠時對一些藥物很敏感,如用巴豆、牽牛、大戟等藥物可引起胎兒畸形或流產。因此在應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十二)吃藥跟着廣告走

藥品廣告有許多正面作用,但有些廣告爲了拉攏消費者,含失時內容,有意誇大藥品作用,或隱瞞毒劇反應的虛假廣告,害處非常之大。如不慎重,盲目的跟着廣告吃藥,難免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十三)中西藥合用不當隨着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中西藥聯用治療疾病日趨普遍,治療範圍越來越廣,隨之出現的毒副反應也越來越多。原因可歸納爲兩個方面:一是一些對解熱鎮痛藥過敏的患者誤服了含有解熱鎮痛藥,但冠以中藥名,由中藥廠生產,中藥房出售,容易被誤認爲是純中藥的製劑。如中草藥千里光、虎杖配西藥撲熱息痛、撲爾敏合爲“感冒清片”;中草藥虎杖配西藥非那西丁、撲爾敏製成“感冒片”;中草藥荊芥、柴胡、大青葉配西藥阿司匹林製成的“感冒沖劑”等。二是中西藥聯用,藥物間的相互作用也可產生毒副作用。例如:海螵蛸、龍骨、牡蠣等含鈣量高的中藥,與洋地黃類中藥同用,可引起心率失常,房室傳導阻滯;中藥五倍子、訶子、地榆、四季青等對肝臟有一定毒性,與四環素、紅黴素、利福平等有肝臟的毒性的藥物合用,容易引起肝損害。中藥乾草、鹿茸與水楊酸類、甲磺丁脲等合用,能使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率增加;中藥烏梅、山茱萸、陳皮、木瓜、北五味子等與磺胺類藥物合用,因有機酸能酸化尿液,使磺胺溶解度降低,導致在腎小管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或血尿,甚至腎功能衰竭。複方丹蔘注射液與抗癌藥如環磷酰胺、環己亞硝胺、阿糖胞苷等配伍能促進癌細胞的轉移。

二、預防措施

(一)加強藥政管理

要實加強藥政管理,澄清中藥材混亂現象及僞劣品種。凡應該加工炮製的中草藥一律依照《全國中藥炮製規範》進行加工炮製。嚴禁生產不合格的炮製品和製劑;有毒中草藥必須嚴格遵守國家關於《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實施。含有毒中藥的中成藥,應註明所含有毒中藥的組成和用量;禁止製劑不純,質量低劣的中藥製劑的生產,中西藥合方應標明西藥的名稱、劑量,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二)醫生要謹慎用藥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理論的特色與精華,是中醫臨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因此醫生用藥必須作到辨證準確,藥證相符,這是臨牀用藥安全的保證。同時還應作到把握整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即瞭解患者的體質強弱、稟賦、年齡、性別、病程、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等以及用藥的季節性、地域性差異。要嚴格遵守用藥禁忌,及特殊的有嚴格的科學依據的除外,如(在“十八反”研究中證實,甘草與芫花配伍時,如甘草劑量大於芫花成倍時,家兔可出現中毒現象,當等劑量或甘草劑量小於芫花時,則可顯著降低動物的實驗性胃潰瘍發生率)。中藥的劑量應嚴格控制在《國家藥典》規定的劑量範圍內,及特殊的有嚴格的科學依據的除外,如(黃全法介紹其臨牀大劑量應用附子的經驗,根據陽虛的程度,掌握在30g-120g之間,遠遠超過藥典規定的劑量;吳佩衡首診陽虛陰寒證時,附子則用到40g-160g,平均107.9g。)應用有毒中藥時,要嚴格把握應用劑量,從小劑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劑量,且要中病即止,絕不可過用,以免積蓄中毒;心肝腎功能受損、孕婦、乳母、年老、體弱、嬰幼兒等患者,應慎用或少用有毒中草藥。對個人或家族史中有過敏反應者必須慎用有毒中草藥。爲防止嬰兒吸乳出現不良反應或中草藥藥源性疾病,乳母亦不宜用有毒中草藥。

(三)醫生要有耐心和責任感

醫生應耐心細緻地指導患者正確應用中藥的煎煮方法、服用時間、盛貯中藥,並叮囑忌口原則、注意事項等。對可能發生輕度不良反應的中草藥,應告訴病人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和處理方法;應用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的中草藥時,應注意密切觀察病人,最好能留院觀察治療,若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就能及時搶救,不至於造成嚴重後果。

(四)患者要小心服藥

患者要嚴格執行醫囑,合理地煎煮,掌握先煎、後下等特殊煎法。遵守服藥時間,注意服藥忌口等。絕不能恨病吃藥,不擅自加大藥量或延長療程。使用偏方時應在臨牀醫生的具體指導下用藥。另外患者還要提高警惕,不聽信虛假廣告,不擅自購買藥品,以免買到僞劣藥品上當受騙。服用中草藥時,要與醫生密切配合,發生毒副反應時,應立即停用,並及時向醫生報告。

參考文獻

1 袁惠南.淺談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中國中藥雜誌,1994,19(1):52.

2 聶淑琴.炮製對甘遂、牛膝、苦杏仁特殊毒性及藥效的影響.中國中藥雜誌,1996,21(3):153.

3 高學敏,主編.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2-83.

4 賴祥林,主編.常見中草藥毒副反應與合理應用.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4-7.

5 中野勝輝.籲請國際輿論支持漢方醫.中國中醫藥報,1996年4月1日第1版.

6 宋少江,主編.有毒中藥藥理與臨牀應用.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22-23.

7 於智敏,主編.中醫藥之毒.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201.

8 樑華龍,主編.中藥毒副作用及處理.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第一版,1994,8.

9 樑華龍,主編.中藥毒副作用及處理.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第一版,1994,13.

10 黃紅中,主編.常用中藥應用忠告.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41.

11 楊建華.丹蔘與西藥配伍中的相互作用.中國中醫藥報,1995年9月8日第三版.

12 王筠默,主編.中藥藥理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一版,1985,9.

13 黃全法.大劑量附子臨牀應用舉隅.中國醫學學報,1993,8(5):32.

14 林亞明.《吳佩衡醫案》首診陽虛陰寒證藥量關係探討.雲南中醫學院學報,1994,1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