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論文

學識都 人氣:1.94W

摘要:學生怕作文這一“老大難”問題,一直困擾着廣大的中學語文教師。從“課堂氛圍”這一羣體性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發,分析了作文教學現狀及成因,闡述了良好的課堂寫作氛圍的基本特徵及其對激發職高生寫作興趣的作用,着重介紹了口授作文法、討論作文法和比賽作文法等三種具體做法,最後提出了五條“反思”性建議。

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論文

關鍵詞:課堂氛圍;寫作興趣;口授作文;比賽作文;討論作文

1 作文教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目前的部分職高學生,只要老師一說起作文,他們就會皺着眉頭說:“糟了糟了,又要寫作文了”。話語中包含着害怕,甚至討厭。於是,寫文章成了“應付”。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乃至整個的語文水平自然很難提高。

究其原因,客觀上,作文本身是難。主觀上,教師寫前指導不得法,批改講評不及時,缺乏表揚機制等因素,也影響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學生方面,由於不善於觀察生活,“無米下鍋”便成了寫作活動順利進行的最大障礙,加上他們寫作基礎普遍較差,遷移能力又弱,“努力爲之”卻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文章來,因此對寫作缺乏信心,甚至形成一種畏難情緒。這種情緒抑制作文中感知的積極性,降低思維的活躍性和創造性,若不及時調節和消除,就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嚴重影響作文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寫作氛圍,正是消除這種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施之一。

2 課堂寫作氛圍的含義及作用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寫着:“氛圍,就是周圍的氣氛和情調。”那麼,“寫作氛圍”就是來自周圍的影響寫作活動的氣氛和情調。“良好的課堂寫作氛圍”也就指有利於寫作活動順利進行的課堂寫作氣氛和情調了。

從“氛圍”的概念中不難發現,氛圍是一定環境中的許多人共同參與的結果。是羣體作用下的產物。羣體是個體的集合,學生個體的畏難情緒正是直接影響良好寫作氛圍形成的主要心理障礙。如果說信心、情緒等是制約學生寫作活動的個體性非智力因素,那麼,寫作氛圍則是一個制約學生寫作活動的羣體性非智力因素。

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產生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之一,這是教學界人士的共識。同樣,良好的寫作氛圍,則是提高寫作教學效果的有利因素,這一點卻常常被許多語文教師所忽視。試想,一個缺乏慶賀氣氛的生日聚會,能讓主賓雙方滿意嗎?一節缺乏寫作氛圍的作文課,能使班上絕大部分學生樂於作文嗎?看來,正視寫作氛圍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寫作氣氛,能激活學生的腦細胞,誘發他們的寫作興趣,開發他們的思維潛能,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接受新知識,並在獲得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聯想、綜合,分析、推理等創造性學習,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師生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3 營造良好課堂寫作氛圍的對策

課堂是教師對學生羣體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因此,語文教師應把握契機,及時在課堂上“對症下藥”,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下面介紹三種具體做法:

3.1 口授作文法

此法主要通過啓迪恩維的觸發點,解決“無米下鍋”問題,適用於記敘文寫作教學。

寫作課上,教師在理論上的分析、指導完成後,把一篇事先寫好的取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立意新、構思巧的“下水作文”作爲範文口授給因“無米下鍋”而“嗷嗷待哺”的學生,並不時地提問“下一步該怎樣寫”,讓學生參與設計“最佳方案”。因爲所反映的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義能進行心靈的對話與情感的交流,他們也就樂於細緻地聽、認真地想,等口授完了,他們會說:“這樣的作文我們也會,只是沒想到而已。”有了自信,於是,畏難情緒頓消。“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種有利於寫作活動順利進行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

3.2 比賽作文法

即師生同時握筆寫同題作文,然後比誰的得分高。這是一種激將法,針對那些“有米下鍋”卻缺乏寫作衝動、懶於作文的職高學生。主要通過調動寫作的興奮點,刺激他們的神經,激活他們的思維。它適用於各種文體的寫作課教學。

第一節作文課開始時,在教師作完理論指導後,先讓學生從符合本次文體要求的多個題目中任選其一作爲全班統一的作文題,發好人手一份的《課堂作文比賽評分細則》,然後裁判宣佈“比賽開始”。

出於好奇與好勝,學生自然樂於“入水求魚”,與老師一決高下。至此。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已經形成。由於所要解決的創造性問題像磁石般地吸引着學生,很快,學生就會沉浸在濃厚的寫作氣氛之中。一旦進入創造性境界,思維活躍,思路清晰,靈感就會如泉之涌出,汨汨而來……

當教師“爬上岸”時,有的學生已帶着“戰利品”從容走來;有的則不時地從“水中”“鑽出腦袋”窺視“敵情”。

一旦裁判宣佈“停止寫作,評比開始”時,學生就會主動“出擊”,向教師那“良莠”並存(故意爲之)之作“開刀”,評這論那,說“是”道“非”。那種情緒之高漲、氣氛之熱烈,也許是不曾下水的語文教師所無法想象的。

在這裏,“暴露”教師即興作文真實水平是“誘餌”,是引發學生寫作衝動的興奮點,更是學生寫作靈感的催生劑;而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則是比賽活動有序進行的關鍵;評比的及時性,尺度的標準化,裁判的“學生化”,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3.3 討論作文法

即在教師指導下,爲寫作某一文體的文章,學生通過各抒己見、相互啓發、討論爭辯等多向信息交流後進行的一種寫作活動。此法的目的是挖掘信心的落腳點。它更適用於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教學。

職高學生中,確有一部分寫作實在不行的。假如前兩種方法都不適用於這些學生,就讓他們在同學的攙扶下“亦步亦趨”,從集體的合作中找到寫作的自信。

學寫說明文,職高學生常常抓不住事物的特徵或不知從哪些方面去說明事物,教師在提前佈置觀察事物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從形狀、性質、構造、功能等方面去思考其特徵,然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三五成羣地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討論,並由專人記錄討論結果,最後,通過整理,以討論小組爲單位,每組集體寫出一篇說明文。

小組討論作文,是合作與探究的有機結合。此法的優點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化難爲易,增強自信。

4 反思

(1)“下水”作文,要求於語文教師的較多,至少,他得是個充滿寫作激情的、有着較高寫作水平的語文教師。

(2)“原型”具有啓發作用,但有時,“原型”也制約思維的廣闊性。對此,教師應作正確引導,以免學生的思維進入“誤區”。“口授作文法”中讓學生積極發育,乃是引發多向思維、求異思維的重要環節,必不可少。

(3)解決學生“無米下鍋”問題,方法很多,“口授作文法”只不過是一種方法,教師切勿一葉障目。

(4)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教師應設法暗示,使公之於衆的“良莠”之作無損於自身的形象和威信。

(5)“討論作文法”只是對前兩種方法的補充,最終目的是讓寫作差的學生找到自信,教師不能把它當作給自己“減負”的手段。

“營造課堂寫作氛圍”這一做法,儘管缺陷種種,但對消除職高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對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也太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