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論文發表的五大禁忌

學識都 人氣:2.31W

SCI論文投稿中有一些特別忌諱的事情,一旦犯了禁忌可能會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道路產生惡劣影響,下面小編在這裏羅列出論文發表的五大禁忌,希望可以引起研究生或年輕學者的注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助其在學術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科研論文發表的五大禁忌

1. 學術造假

學術造假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一些頂級期刊如Nature,Science和Cell也屢見不鮮。之前的日本小保方晴子事件,不僅文章撤稿,相關通訊作者更是自殺,而小保方晴子本人的學術道路也基本沒有了翻盤的可能。

人們常說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的彌補,所以如果還想在學術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那麼就認認真真做事。千萬不能篡改原始數據,甚至特別傾向性的捏造不存在的數據。如果一旦造假被發現,影響到的不止是個人,甚至整個研究單位在相關雜誌的未來發表都會受到影響。

實驗不排除出現假陽性和陰性結果,有些雜誌甚至會專門開闢版面接收一些陰性結果的論文。所以不必要爲了所謂的結果搭上自己的學術生命。

2. 文章還未完善就匆匆投稿或匆匆修回

在國內目前的科研體制下,研究生們需要文章畢業;科研人員的考覈、基金申請、職稱晉升等等也和文章息息相關,大環境使人們對於文章的需求更加迫切。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兩種情況:做完了實驗,匆匆寫好了文章,在文章沒有好好組織或者語言語法問題很大的情況下,就把半成品匆匆投向了雜誌社。這樣的半成品投出去,拒稿的可能性很大。筆者周圍就有過這樣的例子,有研究生把未經認真修改的初稿投向雜誌社,結果編輯直接拒稿,說也許你的文章很有創新,但我們實在看不懂你寫的是什麼。

另外一種情況是,文章完稿時努力修改達到了雜誌社的要求,好不容易有了比較好的修改意見。作者一看是小修,編輯意見也不好好看,實驗也不認真補,不到一週就修回雜誌社。不認真對待的結果很可能造成臨門一腳射偏門,最後追悔莫及。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筆者曾聽說過有人文章接到小修意見,高興之餘,因爲急着畢業,所以沒有好好修改就投了回去,導致直接拒稿。最後再投其他雜誌屢投不中,一年以後才被其他雜誌接收。出現這樣的情況,你說能怪誰呢?

3. 同樣的數據重複投稿

有的研究者在完成一個課題的實驗後,在數據量不變的情況下,把同樣的數據再換個論點,兩種論點的文稿分別投到兩個雜誌,但本質上這兩篇文章並沒有什麼不同。這就涉及到學術誠信的問題,要知道如果一篇文章中稿,另一篇文章用重複的數據,如果不特別註明引用的話,那就不是一稿多投的問題了,這是赤裸裸的抄襲。抄襲的後果不用多說大家也明白,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

4. 一稿多投

大家知道SCI論文都有一定的審稿週期,短則幾周長則幾個月,這個過程說實話很折磨人,這時就有人想投機取巧:將文章投向多個雜誌,心想反正又不衝突,哪個接收得早就在哪個刊物上發表,如果都接收就在高影響因子的刊物發表。

可是大家要知道,一篇SCI論文的審稿需要耗費很多人的精力,一稿多投是對雜誌編輯和審稿專家的極大不尊重,是嚴重損害自己和課題組聲譽的行爲。而且一旦投向雜誌的文章發到了同一個審稿人或者不同雜誌的同一個編輯的手裏,文章很可能宣告“完蛋”。這種耍“小聰明”的行爲,很可能成爲自己學術道路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5. 僞造同行評審

僞造同行評審這個行爲最近屢次出現在學術圈裏,而且今年年初就因爲僞造同行評審導致的中國SCI論文被大規模撤回的情況,影響可以說是極其惡劣。當然這種現象不止在中國有。

現代生物出版集團科研誠信部副主任帕特爾表示:“同行評審造假的問題正在影響整個學術期刊出版,我們也深受其害。這種造假行爲的方式多樣,包括論文作者提前讓朋友們提供正面評價、精心設計同行評審圈、圈子裏的評審人相互評價各自的論文以及模仿真實的評審人,甚至捏造完全不存在的評審人”。這種行爲絕對是害己不利人,大家千萬不要鋌而走險,自取毀滅。

最後,筆者想引用一段自己很喜歡的話:“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人生不求無怨無悔,但求問心無愧,科研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