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畢業的論文答辯陳述

學識都 人氣:1.49W

引導語:在答辯會上,考官要極力找出來在論文中所表現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學生不僅要證明自己的論點是對的,而且還要證明老師是錯的。希望下面單片機畢業論文答辯陳述可以幫助到你。

單片機畢業的論文答辯陳述

各位老師好!我叫劉xx,來自**,我的論文題目是《基於AVR單片機的GSM-R基站天線傾角測量系統》。在這裏,請允許我向寧提綱老師的悉心指導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各位老師不辭勞苦蔘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將從論文的背景意義、結構內容、不足之處三個方面向各位老師作一大概介紹,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在背景和意義上,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初期,基站站間距大、數量少、站型也不大,並且頻率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在這一階段的網絡規劃時很少對天線的傾角做詳細的規劃,基站功率常常以滿功率發射。對於越區覆蓋則主要通過增加鄰區的辦法予以解決。

但隨着網絡的迅速發展,城市中的基站越來越密集,在一箇中等城市通常分佈着數十個基站,在省會城市更是達到了數百個基站之多,並且基站的密度越來越高,站型也越來越大,如果對越區覆蓋的問題仍然釆用老辦法解決,那麼網絡質量將難以保證。因此有必要在規劃階段就對基站天線的傾角、基站靜態發射功率等進行更加細化合理的規劃,從而減輕優化階段的工作量。

合理設置天線下傾角不但可以降低同頻干擾的影響,有效控制基站的覆蓋範圍,而且可以加強本基站覆蓋區內的信號強度。通常天線下傾角的設定有兩方面側重,一方面側重於干擾抑制,另一方面側重於加強覆蓋。這兩方面側重分別對應不同的下傾角算法。一般而言,對基站分佈密集的地區應該側重於考慮干擾抑制(大下傾角);而基站分佈比較稀疏的地方則側重於考慮加強覆蓋(小下傾角)。

規劃階段進行的傾角設計,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季節變化或風、雨、雪、溫度、溼度等自然條件影響,基站天線傾角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場強質量。而移動通信已經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常的通信離不開基站的建設與維護,因此,基站天線傾角的實時、精確測量就顯得尤爲重要了。但現階段移動通信基站的天線方位角、下傾角等基本是依靠人工現場通過羅盤、坡度儀等儀器進行測量得到的,而且由於基站的數量巨大,因而測量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並且存在較大的測量人員人身安全隱患。因此,實現一種省時、省力的自動化測量儀器是非常亟需的'。

爲此,擬研發GSM-R基站天線傾角測量系統,實現不登塔作業即可完成基站天線傾角的測量工作,並可對各基站測試點進行聯網,實現對基站天線傾角的實時監測。本系統可以大大降低GSM-R系統現場維護作業的人身安全風險和作業難度、強度,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結構內容上,論文主要對基站傾角測量系統進行設計,主要研宄內容爲:

(1)根據控制要求,選用傾角測量模塊;學會使用並通過使用手冊深入學習其特性及原理。

(2)採用ATmegal62作爲控制芯片,進行傾角測量系統的硬件電路設計。整個系統分爲主板和從板,通過芯片內置的TWI串行總線傳輸接口進行通信,由主板將數據通過無線模塊發送給手持終端。

(3)採用JZ863數傳模塊,將其與上位機控制芯片、下位機控制芯片的異步串行接收/發送器USART連接,進行上位機與下位機的無線數據通信。

(4)在硬件平臺基礎上根據模塊化思想進行傾角測量系統的軟件程序設計。

(5)在設計好的軟硬件平臺上進行相關實驗,實現控制系統設計目標和要求。

本文各章節安排如下:

第1章“引言”,對傾角測量系統進行了簡要概述,介紹了研宄背景,並對本文的內容作了簡介。

第2章“傾角測量傳感器”,主要分析了本系統比較重要的傾角測量模塊的原理以及SCA100T-D01傾角測量芯片,對其各個引腳的功能以及通信協議等進行了闡述,爲後面的具體實現打下了基礎。

第3章“ATmegal62微處理器結構及原理”,分析了本畢設使用的核心單片機芯片ATmegal62,包括它的各個引腳以及I/O端口,並且分析了本論文主要使用的通信協議,即同步串行SPI接口和USART串行口。

第4章“傾角測量系統軟硬件實現”,本章首先對系統的總體設計進行了實現,包括主要的技術指標、主要的功能模塊等。接着進行了本系統的硬件實現和軟件實現。硬件實現包括各個功能模塊的具體電路設計以及最後的PCB電路板製作,軟件實現包括各個功能模塊的程序設計。

第5章“傾角測量系統調試及實驗”,本章主要進行了硬件電路的調試,並介紹了通過AVR Studio進行軟件仿真以及下載,最後在搭建的系統軟硬件平臺的基礎上,進行調試和實驗,以此來驗證基站傾角測量系統的硬件與軟件設計。

第6章“結論”,本章主要總結了本論文的研究結果,並闡述了系統的不足之處和對以後工作的展望。

最後,在不足之處上,這篇論文的寫作以及修改的過程,也是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知識與經驗缺乏的過程。雖然,我儘可能地收集材料,竭盡所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論文寫作,但論文還是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批評指正,讓我在今後的學習中學到更多。

[知識拓展]

論文答辯提問方式

畢業論文答辯會上,主答辯老師的提問方式會影響到組織答辯會目的的實現以及學員答辯水平的發揮。主答辯老師有必要講究自己的提問方式。

1.提問要貫徹先易後難原則。主答辯老師給每位答辯者一般要提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問題,這些要提的問題以按先易後難的次序提問爲好。所提的第一個問題一般應該考慮到是學員答得出並且答得好的問題。學員第一個問題答好,就會放鬆緊張心理,增強“我”能答好的信心,從而有利於在以後幾個問題的答辯中發揮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就答不上來,學員就會背上心理包袱,加劇緊張,產生慌亂,這勢必會影響到對後面幾個問題的答辯,因而也難以正確檢查出學員的答辯能力和學術水平。

2.提問要實行逐步深入的方法。爲了正確地檢測學員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有時需要把一個大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並採取逐步深入的提問方法。如有一篇《淺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文,主答辯老師出的探測水平題,是由以下四個小問題組成的。(1)什麼是科學技術?(2)科學技術是不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要素?在學員作出正確回答以後,緊接着提出第三個小問題:即(3)科學技術不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要素,爲什麼說它也是生產力呢?(4)你是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通過這樣的提問,根據學員的答辯情況,就能比較正確地測量出學員掌握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如果這四個小問題,一個也答不上,說明該學員專業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如果四個問題都能正確地回答出來,說明該學員基礎知識掌握得很紮實;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個,或每個小問題都能答一點,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確,說明該學員基礎知識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採取這種逐步深入的提問法,就很難把一個學員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情況準確測量出來。假如上述問題採用這樣提問法:請你談談爲什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學員很可能把論文中的主要內容重述一遍。這樣就很難確切知道該學員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是好、是差、還是一般。

3.當答辯者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相左時,應以溫和的態度,商討的語氣與之開展討論,即要有“長者”風度,施行善術,切忌居高臨下,出言不遜。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輕易使用“不對”、“錯了”、“謬論”等否定的斷語。要記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從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觀點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使與自己的觀點截然對立,也應認可並樂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觀點並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進行探討,並給學員有辯護或反駁的平等權利。當自己的觀點不能爲作者接受時,也不能以勢欺人,以權壓理,更不要出言不遜。雖然在答辯過程中,答辯老師與學員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審查考覈者,一方是被考覈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辯中要體現互相尊重,做到豁達大度,觀點一時難以統一,也屬正常。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只要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供對方參考就行。事實上,只要答辯老師講得客氣、平和,學員倒愈容易接受、考慮你的觀點,愈容易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達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4.當學員的回答答不到點子上或者一時答不上來的問題,應採用啓發式、引導式的提問方法。參加過論文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員對你所提的問題答不上來,有的就無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東拉西扯,與你繞圈子,其實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這種情況,答辯老師既不能讓學員尷尬地“呆”在那裏,也不能聽憑其神聊,而應當及時加以啓發或引導。學員答不上來有多種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只是由於問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顯得心慌意亂,或者是出現一時的“知覺盲點”而答不上來。這時只要稍加引導和啓發,就能使學員“召回”知識,把問題答好。只有通過啓發和引導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點子上的,纔可判定他確實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