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範文

學識都 人氣:4.5K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範文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 篇1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是XXX,學號XXXXXXX。

首先,向各位評委老師不辭辛苦蔘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我衷心的感謝。接下來,我將對本論文的設計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做一彙報。。

一、選題緣由。

我的論文題目是《論<人生>對我國社會轉型期文學創作的現實意義》。選擇本課題作爲我論文的寫作題材的原因如下:

選擇路遙,選擇路遙的《人生》,來源於筆者對路遙的興趣和對《人生》 的反覆閱讀,更是出於對當前現實文壇混亂局面的一種反思。當下的文學和文壇某些以“新”和“後”爲標榜的新銳文人那裏,盲目狂熱迷戀的是所謂的“精英”“新貴”的倩影和“帝王將相”的亡靈,各種“私人寫作”、“美女寫作”和“下半身寫作”充斥文壇,下層勞動者尤其是農民、農民工等社會弱勢羣體似乎已經被有意地排除出了文學關注的視野。很少見到路遙那樣對農民等弱勢羣體的深切同情、深刻理解和扶持提升。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面對並解決實際問題主觀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和困難。在各種社會問題令人堪憂的今天,路遙的創作對於我國當前文學和社會都彰顯出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路遙爲什麼會是以及怎麼成爲了我國文學上民間立場與弱勢羣體的真正代言人,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二、論文的結構和內容。

本文共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紹路遙的生平與創作;

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路遙作品的主題關鍵詞:苦難與抗爭;

第三部分主要闡述了《人生》的主題思想;

第四部分是對主要人物高加林和劉巧珍進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是重點和創新點,根據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特點,探討路遙的《人生》對我國文學創作的現實意義。

三、論文的創新點和意義。

本文的創新點在於把對《人生》的研究放在社會轉型期中,探討《人生》對我國社會轉型期中的文學創作的現實意義。路遙小說中蒼涼厚重的悲劇氛圍,以及作家再現生活的史詩品格,爲我們提供了探究路遙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悲劇的藝術價值、審美取向新的可能性。《人生》着力剖析新舊交錯時期城鄉交叉地帶農村的諸多現實關係以及正在積聚着的某種變革的不可避免的必然趨勢,和我國正處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樣的。在路遙小說中體現出來的既熱愛土地又強烈深厚的城市情結,是作家內心矛盾和惶惑的真實體現。用各種方法奔向城市投向城市文明生活的小說主人公的內心無疑是很矛盾的:熱愛土地,又竭力從土地上掙扎出去,奔向城市文明,但又忘卻不了生養自己的故土。於是就產生了思想與行爲不一致的現象,這種不一致更反映了作者矛盾複雜的心態。通過對這一角度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喚醒社會對弱勢羣體關注關愛的人道意識,渴盼文學作家能夠永葆普通勞動者的感覺,客觀面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情和困難的同時並認真加以解決,關注弱勢羣體,幫助弱勢羣體,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的和諧。同時期盼文學創作貼近社會生活,取材於生活並再現生活面貌,促進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但由於個人能力不足,加之時間和精力有限,在許多內容表述、論證上存在着不當之處,與老師的期望還有差距,許多問題還有待進行一步思考和探究,藉此答辯機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指出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使我能進一步深入學習。我的答辯自述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 篇2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好!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公益營銷策略研究。

首先,感謝老師對我的悉心教誨和指導,從論文的選題,結構安排,提綱羅列,初稿審覈到最後的反覆修改以及最終定稿,她爲我提供許多有益的幫助,使我能夠順利完成我的畢業論文。

其次,我對這次答辯小組的全體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我的論文答辯表示關注,在此,我誠心地希望我的老師們能夠幸福安康!

選題目的:

首先向老師陳述的是我爲什麼選擇這個題目是:

公益營銷正是最近幾年才活躍於市場營銷中的一個新穎概念。

它是通過將企業的營銷策略與非營利組織或者公益活動聯繫在一起,藉助公益活動與消費者溝通,在產生公益效益的同時,使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產生偏好,並由此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的一種營銷行爲。由於它出現的時間不長,國人對它的瞭解不夠深入,也缺乏科學的瞭解。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對於一切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思想都受到一定的支持,本人認爲公益營銷這種軟性營銷手段在未來一定會受到企業的熱捧。

通過研究調查目前中國市場中的公益活動營銷,提出自己對企業公益營銷的建議,希望能對中國目前的公益營銷提供一種有益的思路,對我國公益營銷以及企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指導。

論文框架:

接着向老師簡要的介紹一下我的論文,我論文的框架結構比較簡潔明瞭,主要參考車慈慧編寫的市場營銷的框架結構而制定。

在第一章簡要介紹了當前公益營銷的背景以及目前國內外對公益營銷的一些研究情況,還有的就是說明對公益營銷的研究目的。

在第二章對公益營銷的基本含義進行闡述,向讀者講述公益營銷的內涵,主要形式以及其重要作用。

在第三章中我根據當前我國公益營銷的行爲和基本情況,從例子中列舉出了在我國公益營銷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並逐一進行分析與研究。

以此爲根據進入了第四章,在第四章中,我根據前三章的研究與分析,提出了公益營銷策略的構建這個想法。

在這一章中,我主要從公益營銷、營銷環境等因素考慮,力求制定出一份適合中國國情的公益營銷策略。

同時,由於營銷環境的可變性容易對公益營銷造成影響,在論文中,我還提出對公益營銷策略的控制,希望公益營銷能成爲一把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利器。

不足的地方

由於本人理論知識不夠紮實,實踐能力不足,以及文字表達所限,在許多內容表述、論證上方法上存在偏頗以及不當之處,與老師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思考與探究。

在論文的寫作和修改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藉此答辯機會,希望各位老師以專業的眼光對我的論文進行批判,指出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爲我許多更多的寶貴、具有啓發性的`建議,讓我的論文得到完善與提高。

趁此機會,我衷心的祝福各位老師,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我的答辯自述完畢,謝謝兩位老師。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光電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XX(1)班的學生陳玄玄。我的論文題目是《基於MATLAB的QPSK仿真設計與實現》。我當時之所以選擇選擇這個題目,是因爲我覺得做這個課題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完成仿真的設計內容,可以加深對已學課程通信原理的理解,熟悉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並複習正交相位偏移鍵控(QPSK)調製解調的基本原理和誤比特率的計算方法,瞭解調製解調方式中最基礎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模擬調製中的幅度調製(AM)如雙邊帶幅度調製(DSB)、單邊帶幅度調製(SSB)、常規幅度調製;角度調製中的相位調製(PM)和頻率調製(FM);以及數字調製中的幅度調製,相位調製,頻率調製等方式,瞭解QPSK的實現方法及數學原理,掌握通信系統Simulink仿真建模方法。

在着手準備論文寫作的時候,我針對這個題目,閱讀大量相關方面的各種資料。對QPSK系統的研究概況有了大致瞭解,縷清思路的基礎上確定研究方向。然後,爲了完成論文,我收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主要來自網上的論文期刊、圖書館的書目、學習教材的理論資料。在導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從中選取了主要的參考資料,經過閱讀主要參考資料,擬定提綱,寫開題報告初稿,畢業論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於20xx年6月正式定稿。

具體來說,我的論文分爲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該課題的背景和研究意義以及課題可行性和優勢,並介紹了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論文所要研究的QPSK系統和論文中用到的軟件MATLAB系統環境。

第三部分,主要是通過MATLAB中的工具simulink來創建QPSK系統的調製解調原理框圖,然後通過編程,應用MATLAB調試、運行,觀察分析QPSK調製解調過程中各環節的波形,然後結合QPSK信號調製技術的原理得出在加性高斯白噪聲的信道下的傳輸比特錯誤率。然後,將比特錯誤率和理論值相比較,繪製出關系曲線,通過分析系統的`性能,證實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基於仿真軟件——MATLAB進一步實現了系統在分別通過理想信道、通過高斯信道、先通過高斯白信道再通過瑞利衰落信道時的QPSK系統仿真設計,將在不同的情況下的系統性能進一步的對比分析,並把所得結果和理論值做對比,這對於理解QPSK系統的性能並對系統面向實際應用的設計,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經過本次論文寫作,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由於學生能力不足,加之時間和精力有限,在許多內容表述上存在着不當之處,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許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思考和探索,藉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本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我將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使該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以上是我對本篇論文的簡單的介紹,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叫趙強,來自經濟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本次論文導師是李剛老師,我選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建築企業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下面我先彙報一下選擇這篇論文的原因以及論文選題背景、基本寫作思路、理論與實踐意義。

首先來陳述一下我的寫作原因,我畢業簽訂的工作是一家單位的預算員,然後去年我參加過一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課題是有關地方科技部門信息公開化,經過我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和一些調查,認爲建築業市場混亂,集成度提升緩慢與行業利潤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建築工程造價信息化困難,工程造價信息嚴重不透明。這樣的市場環境難以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企業間信息化集中度就難以提高,市場就會充滿無序惡性競爭,因此我覺得結合我的專業與經驗,就選擇了《建築企業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方面希望能通過論文讓自己對專業知識以及國外先進理論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希望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爲自己的未來做一些鋪墊。

其次,我要陳述的是本篇論文的主要論點及結構。

本文通過調查相關信息主要論點有:

1、建築企業內部造價系統集成化程度低;

2、建築企業之間造價信息協同度不高;

3、建築企業造價系統的盲目國際化;

4、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素質不能適應信息化要求。

從企業內部集成角度分析的時候,我總結出三點,各級軟件相互獨立工作,則無法形成集成體系;由於信息的計算收集統計難度大,就無法實時對系統反饋,也就無法集成系統;由於建築業與製造業的不同,具體到實物量的數據難度大,集成化有相當難度。我的解決方案基於造價分析框架,構建出四位一體的集成系統。

從企業外部協同度分析,我總結出兩點,價格信息數量大變化快,企業間信息不同步,企業間難以協調;供應商與造價方的利益衝突,造成信息準確性和透明度差,間接影響企業間信息協同。我的解決方案是從企業內部與外部兩個角度,設計出兩套方案來解決企業間信息化協同,同時解決信息透明化公開化的問題。

聯繫國外先進技術,我發現建築企業的盲目國際性,總結爲兩點,通過諾蘭模型反應學習技術是無法做到發展階段的跳躍,如果不借鑑最先進的技術國際化競爭中依然處於劣勢;由於只學習國外技術,而不學習信託體制,導致信息化畸形發展。我的解決方案是,學習目前國外最先進BIM4D技術在工程造價信息化的運用,跟上國際步伐;構建美國式的信託機制,促進造價信息化的健康發展。

從人員角度看,素質不高和專業技術與信息技術複合,是目前最大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加大投資對人員的培訓,市縣人員網上流動管理,和會員服務方式。

在寫完這篇論文的時候,自己感覺條理上還不是很嚴謹,對一些數據的收集還不足。但通過自己的思考,想出的解決方案有一定的意義,需要不斷地實踐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同時寫作期間,所學的知識與論文的結合,讓我對專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最後,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詞 篇5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博士論文開題答辯,真誠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和建議。

一、論文題目

我的論文題目是《基於文化歷史理論的教師教育教法學研究》。在正式陳述開題報告的內容前,我先解釋一下題目中的兩個概念。

一是教法學。這個概念是我對pedagogy的翻譯。Pedagogy通常有兩個翻譯:一個是教育學,這種翻譯將pedagogy泛化了;另一個是教學法,這種翻譯將pedagogy窄化了。所以我取了中層翻譯:教法學。這個翻譯並不是我的原創,使用這個概念的有三位學者,做早在1987。我主要是受到維斯康星大學樑國立教授的啓發,另外,這個概念在臺灣翻譯成教材教法學,也增強我對這一概念使用的信心。

二是文化歷史理論。這個理論是維果茨基學派的一個理論,我認爲是一個心理學和社會學融合的理論。對於維果茨基的理論命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文化歷史理論,比如北京大學陳嚮明老師的博士生魏戈藉助於這一理論研究實踐性知識。二是社會文化理論。本論文使用第一個名字,主要原因是這篇論文涉及到個人生活史和社會脈絡的考量,這個我在概念框架中將詳細闡明。而且,我主要借用這個理論中的第三代活動理論的分析框架。

二、報告主體

下面進入正題,我今天的報告包括三個部分:前言、文獻綜述和研究設計。我重點講解前言中的選題緣由和研究意義,文獻綜述的結論與啓發,及其研究設計。

(一)前言

1、選題緣由

首先,米爾斯認爲一個好的選題既能體現個人的生命的關注,又能夠觸動到社會的深層結構,我認爲我的選題具有這個的特點。學術研究缺乏系統性主要體現在教師教育的研究重視宏觀研究和教師研究,但缺乏按照教師教育邏輯的研究。若按照教師教育自身的邏輯,重視在職培訓的研究,缺乏職前的研究。從職前的角度來講,研究的重點在課程、教師教育模式、機構等,我認爲目前缺乏一是選撥研究,教師教育者和教學研究,所以我選擇了這個題目。

其二是教師教育研究中教育碩士的項目的啓動,我跟項目半年之前,已經初步蒐集了資料,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形成了一些判斷。堅定我研究這個一體的決心和信心。

其次,如何去研究,我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個角度提出了6個問題,這是研究的起點,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問題,這6個問題是我做文獻綜述的依據。

2、研究意義

接着,我說明一下研究意義。我認爲本研究最大的價值在於理論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構建教師教育教法學的概念內涵。在開題報告中,基於對文獻的綜述,我初步借用john Loughran2006年的定義,將其界定爲教教學、學教學,及其之間的關係。我認爲這一個概念突破了原來將pedagogy僅僅理解爲教的侷限性。但是,隨着文獻閱讀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這一個概念還將被重新建構和解讀。二是我運用了文化歷史理論的視角。傳統的教法學研究看中教學模式,教學現場等,但我認爲這是不夠的,我希望不僅探究教學現場發生的事情,更希望探究教育與教師個人生活史,以及社會脈絡之間的關係。

(二)文獻綜述結論與啓發

選擇研究議題後,我必須弄清楚這一議題的研究基礎是什麼,因此需要對文獻綜述。這是我文獻綜述的框架,因爲時間關係,我不再報告文獻綜述的細節,僅僅報告研究綜述的結論及啓發。

基於對文獻的綜述,我初步形成七個結論,順帶說明研究啓發。

一是國內研究處於教學法階段,國外研究處於教學法階段。具體體現爲國內研究使用微格教學,案例教學等概念來探討教師培養,而國外研究自1999年Korthagen使用pedagogy of teacher education。到2001,他寫出第一部專着linkingpractice to theory—the pedagogy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 到2006,2007年專門Loughran的姊妹篇的專着developinga pedagogy of teacher education和enacting a pedagogy of teacher education,再到2007研究手冊裏出現productivepedagogy,到2008年研究手冊中使用learning about teaching and teaching about teaching來探討教學法。再到專門使用2013年休斯頓大學CherylCraig的三卷本的promising pedagogies,再到2016年教師教育研究手冊中專門開闢一章進行討論pedagogy of teacher education,這說明國外處於教法學階段。

二是國內研究缺乏學術共同體,國外研究初步形成學術共同體。在國內,一位學者就這一領域發3—5篇文章就可以成爲專家。但在國外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以john Loughran, Fred Korthagen, Tom Russell, Amanda berry等一批具有實質性聯繫的學者構成的共同體,進行了教師培養中教學的長期研究。

三是教師教育教法學研究缺乏學科認識論視角。國內研究主要以本體論研究和引進研究爲主。國外研究主要是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開展研究。

四是教師教育教法學缺乏共同的認知框架。這也是本研究要突破的。

(三)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

基於對文獻綜述,確立了這一研究主題,但如何確立研究問題,並開展研究設計呢?我下面重點報告。我的研究問題有三個,即基於文化歷史理論:

(1)教師教育者教教學和師範生學教學在行爲層面是如何互動的?

(2)這種互動與教師教育者和師範生的個人生活史的關係是什麼?

(3) 影響這種互動的個人生活史又是如何受到社會文化影響的?

關於研究問題,做兩點說明:一是在提問時直接將教師教育教法學分解成教教學和學教學兩個子概念進行提問。二是在提問時直接將文化理論理論的概念融入在問題中,比如互動(我將這種互動視爲活動。)個人生活史和社會文化。

具體而言:我將教師教育教法學界定爲教師教育者和師範生以語言和活動作爲載體進行的文化活動。這一概念本身具有文獻綜述的基礎,同時又融入了認識論的要素。

2、理論基礎

如何研究這三個問題,我選擇文化歷史理論,這一理論歷經三代,我只要藉助於第三代的活動理論的模型來認識研究問題。

首先,這一理論中包括主體、客體、工具、共同體、勞動分工和共同體等,通過這一活動體現內化產生人的高級心理結構。同時這個心理結構又可以影響活動。選擇這一框架的適切性體現在我將教師教育者和師範生之間的互動,也看做是一種活動。但我對這一理論的改造是:一社會文化塑造人的高級認知結構需要一箇中介,我認爲這個中介就是個人生活史。二是這個概念框架中客體進行改造。換言之,我們不能僅僅將師範生看做客體。

3、概念框架

爲了明晰研究問題,核心概念和理論基礎之間的關係,下面我爲大家呈現概念框架。

首先,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教育者和師範生兩個主體,或者說一個當做主體,一個當做客體。兩者經過教教學和學教學兩個活動,從而發生互動。我特別關注互動過程中的工具,主要體現爲語言和活動,因此我特別關注語言和活動資料的蒐集,也爲我後面採用話語分析的研究方法奠定基礎。其次,我分析這種互動或活動背後的意識和觀念,進一步分析這種意識和觀念的個人生活史之間的來源。並進一步分析個人生活史是如何受到社會生活的影響。

4、研究方法

有了分析框架後,如何開展研究。這就涉及到研究方法問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爲了完成本研究我需要蒐集課堂互動的資料,需要關注教師的個人生活史,需要追問個人生活史與社會脈絡的關係,基於此,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的考慮如下。

首先,從範式層面上本研究屬於以解釋主義取向的研究。雖然也包含了科學主義的內容在。

其次,從路徑上來看,本研究是以案例研究。因爲互動關係,互動與社會生活與文化的關係甚是複雜,符合案例研究的特性。

再者從具體的方法和工具上來看,本研究主要通過觀察、訪談、視頻等,具體的工具包括觀察表和訪談提綱等。

5、研究框架

到此,我們如何將研究問題,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可以操作的研究框架呢?請大家看我的研究框架圖。

我將研究問題總結爲三個:互動關係,互動關係與個人生活史的關係,個人生活史與社會文化的關係。通過文化歷史理論中的活動、中介和內化三個核心概念,尤其是活動理論的分析框架,透析三個研究問題。在研究方法上,對於第一個研究問題,可以採用視頻、觀察、訪談等。對於第二個和第三個研究問題,主要研究方法爲訪談。我將蒐集的資料進行活動分析和話語分析。互動分析是選擇視頻中的一個完整的活動作爲分析對象,話語分析則更爲微觀,分析轉錄的文字之間的互動。具體的方法是分析歸納法和連續比較法,總體而言,就是及時分析。通過分析形成互動模式,做出解釋,回答研究問題。

以上就是開題報告的核心內容,有關其他內容,我的PPT中也有呈現,在提問環節再與於各位評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