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留學主要考量的幾個方面

學識都 人氣:1.63W

一、 綜合排名,專業排名,與知名度

申請留學主要考量的幾個方面

無論是從學術的角度還是從就業的角度,一所爲人們所認可的學校都是高質量學習生活的保證。綜排與專排的名單,網上流傳着許多,美國的、英國的、不同機構、不同年份都有些許差異,但是要承認好學校永遠是好學校,具體名詞雖有浮動,但top5, top50的地位不容撼動。一般的排名都綜合了例如師資、教學設施、學術發表、畢業生就業情況等許許多多的指標,而的確這些硬件軟件的配套都會使得之後的學習受益匪淺。試想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一起進行課堂討論,或者親自操作動輒價值千萬的儀器,或者有豐富的機會參加國際性交流會議,眼界與能力的積累自然是不同的。

關於知名度,有許多同學陷入非名校不去的誤區,而對於名校的考量標準並非圈內的專業人士,而是家裏的親戚與爸媽單位的叔叔阿姨。由於他們大多數人可能並沒有出國的經歷,身邊的親朋好友也鮮有出國的打算,所以他們對於名校的瞭解並不真實,多是通過媒體宣傳得知。比如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排名並不靠前,然而因爲滑鐵盧一役導致了拿破崙的失敗,所以滑鐵盧名聲大振,大家也自然點頭說哦,聽說過,這個學校不錯。

但所謂衆人皆知的學校並不一定學術質量也一樣令人滿意,況且也並非名校的.每個專業都想有一樣的口碑。更重要的,有很多業內數一數二的學校其實十分低調,只有圈內人才仰慕大名,比如美國教育學最厲害的範德堡大學,公共衛生最厲害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如果真的以後將在圈內從業,那麼這樣的大學會比泛泛的知名更有說服力。

二、 獎學金

已經留學申請完畢的同學都明白offer與ad的區別,即前者有獎學金,後者自費。關於獎學金,不同學校的手筆不同,少則幾千美金,多則幾萬幾十萬的半獎全獎;有的是在申請遞交時就一併完成,有的則是錄取之後才作考慮,甚至是根據你入學之後第一學期的成績等等另行發放,完全不需要申請。

畢竟身揣留學基金的大洋,風風光光出去留學的孩子們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花的爸媽的辛苦錢,而且少說也要二三十萬,多的一百萬都打不住。這份錢花的到底值不值,每一所學校的性價比如何,也是大家在選擇offer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一點。可能兩個學校的排名相當,專業也類似,那麼可能相對來說給獎多一點的學校吸引力也大一下。畢竟留學不僅僅是悶在圖書館裏狂讀書,手頭更寬裕,平時也可以出去旅行,可以同朋友小聚,或者不用把大把的時間花在打零工上。

三、 校友網絡

很多人認爲,其實留學的目的並不在於學術,而是在於躋身一個更加精英的圈子。試想如果今後想進入的企業的老總會使自己的校友,那麼自己就在應聘時比其他人領先一步。有人也許會問,我們倆雖然是校友,但是中間隔了不止十年,他也不認識我,怎麼會對我青睞有加呢?這其中的道理就好比大家從各地考上同一所大學,原來同一座城市不同學校的同學,或者同一個省份不同城市的同學,突然間就變得分外親切。同理,在茫茫人海中突然有一位與你一樣曾經在湖畔漫步,參加過萬聖節的活動,甚至上過同一門的校友,過去的日子一一浮現在眼前,就算未曾相識也已經有了許多共同回憶。

能夠留學的同學多半也是對於個人的發展有所追求的人,經過名校的栽培,日後多多少少都會在自己的領域小有建樹。能夠擁有這樣一批優質的校友,也無形當中爲自己的發展增添了許多可能,也許身邊的哪一個人的一句引薦就爲你贏得一個職位,或者一份往日的交情就能夠獲得一位大客戶的青睞。尤其在工作之後,這樣非功利的朋友圈子,既能夠豐富自己的視野,也能帶來很多事業上的幫助,所以也成爲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比如LSE在倫敦的認可度甚至超越老牌名校牛津劍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LSE以政治經濟見長,在倫敦這樣一個政治中心與金融中心,LSE校友之間建立的人際關係網甚至可能比牛津劍橋的名頭更爲寶貴。

四、 就業指導招聘

是否有豐富的企業資源,並且有完整的就業指導活動,是幫助各位留學生成功完成由學生到職場新人轉變的關鍵。除了想要以學術爲業的同學,大部分留學生畢業之後多半是想要獲得一份工作,無論是留在當地或者是回國。但是作爲象牙塔的一份子,對於校外資源的瞭解總是少的。這時候學校的招聘會與就業指導就派上了大用場。

比如有的學校和院系會長期與一些企業和機構有合作關係,能夠推薦在校生實習,或者是能夠推薦畢業生參加面試。同時一年一度的招聘會也雲集了本地、全國甚至國外的就業機會,這對於一畢業就是去學生簽證身份的留學生來說,能夠更順利的拿到工作簽證。

這對於有意回國工作的同學也一樣重要,因爲許多大型跨國企業每年都進行全球招募,可以在海外面試,然後被派到不同分支去。這樣也許人不需要回國,還能找到回國工作的機會。

五、 地理位置、氣候、文化

其實很多時候就算各個方面從理性考慮都十分合適,但是最終選擇拒絕掉offer的原因可能很簡單:因爲不喜歡或者不能習慣當地的環境和文化。這聽起來有些嬌氣,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呢?然而情況卻並非如此。筆者就有兩位同學,一起去巴黎讀書。其中一人如魚得水,就算有語言障礙還是和當地朋友混的很熟,也跑遍了歐洲各地,覺得不虛此行;而另一位則完全不能適應法國生活,上課聽不懂法語口音的英語,下課出門買東西都說不明白,再加上有些水土不服,那段人人豔羨的法國經歷結果成了她最痛苦的回憶。

儘管大家不一定會出現這樣極端的例子,但是一個城市的特點與自己是否合拍,的確會影響你的留學收穫。比如歐洲的城市都比較小,人們相對更加隨和,生活節奏慢,人文底蘊濃厚,可以更加自在的探索獨特的異域文化;而北美人口較爲稀疏,以車代步,大家總以大農村來戲稱,平時生活略顯乏味,但的確是學術的好地方。在綜合考慮例如校園所在區域的犯罪率等等,這樣大家才能獲得一份快樂的留學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