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學識都 人氣:2.31W

積土爲山,積水爲海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拼 音: jī tǔ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釋 義: 把土堆起來可以成山,把水蓄起來可以成海。比喻積少成多。

出 處:《荀子·儒效》:“積土成山,風雨生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荀子(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爲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傳世名言

《勸學》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大巧在所不爲,大智在所不慮。——《天論》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大於無禍。——《勸學》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勸學》[8]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勸學》

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勸學》

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

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勸學》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勸學》

爲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勸學》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勸學》

《榮辱》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榮辱》

諂諛者親,諫爭者疏,修正爲笑,至忠爲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榮辱》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榮辱》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榮辱》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榮辱》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榮辱》

禮者,所以正身也……無禮,何以正身?——《榮辱》

《不苟》

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不苟》

誠者,君子之所守業,而政事之本也。——《不苟》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不苟》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僞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

驕泄者,人之殃也;恭儉者,摒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不苟》

怏怏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殘者,忮也;博而窮者,譬也……廉而不見貴者,劌也;勇而不見憚者,貪也;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掛於患而欲謹,則無益矣。——《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不苟》

材愨者常安利,蕩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不苟》

仁義德行,常安之術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盜,常危之術也,然而未必不安也。——《不苟》

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芻豢;衣,欲有文繡;行,欲有輿馬;又欲夫餘財蓄積之富也;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不苟》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不苟》

湯、武存,則天下從而治;桀、紂存,則天下從而亂。——《不苟》

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不可以與及聖人之言。——《不苟》

《非相》

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部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爲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爲小人也。——《非相》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詳也。人有三必窮:爲上則不能愛下,爲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則不若,偝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人有此三數行者,以爲上則必危,爲下則必滅。——《非相》

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