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開題報告

學識都 人氣:6.68K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下面是關於小學語文開題報告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1.閱讀經典:21世紀國際母語課程改革的共識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際和新興國家幾乎不約而同地發起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而作爲核心課程之一的母語課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國家的重視。閱讀是母語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在這次國際化的母語課程改革中各國逐漸達成一個共識——閱讀經典是提高學生母語素養和民族母語素質的必由之路。許多國家都將閱讀經典列入本國課程標準等正式文件並作出明確的規定。如:英國,根據《英國國家課程英語》規定“在第三和第四階段的課程中,學生應閱讀以下作品:

(1)莎士比亞的兩部戲劇

(2)主要劇作家的戲劇,如克里斯托弗馬婁、J.B.普里斯特雷、蕭伯納、R.B.要利敦的作品。

(3)1900年以前出版的兩部有主要作家寫的小說,從以下作者中選取:(提供14位作家的名字)。

(4)兩部在1900年後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寫的高質量並且是在評論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

(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詩人寫的高質量作品。

(6)1900年後出版的,在評論界享有盛譽的四位詩人的高質量作品。此外,德國巴符州語文教學大綱分年級分體裁給學生列出了國內外衆多文學家及其作品。法國則爲高中學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單”。美國教育部頒佈了中學生必讀書目21部,其中美國6部,英國5部,俄國2部,法國1部,德國1部,古希臘4部,古羅馬1部和《聖經》。由此可以看出,閱讀經典已成爲各國母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2.閱讀經典:我國現行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國際化日益加劇、文化多元化急劇演變的現代社會背景下,我國啓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課程作爲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程價值定位爲“使學生能夠站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在文化擴張或衝擊中得以創造性地發展”。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這一語文課程的價值轉型?閱讀中外經典!使學生在閱讀中外經典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獲得創造的智慧”,同時,“尊重、借鑑並吸收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多種多樣的文化”。從而,使學生能夠“立足於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放眼世界;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關注現實文化生活”。  基於以上認識,這次語文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就閱讀教學的概念、目標、達成目標的方法等問題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統地闡述,並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課程目標;在“總目標”中提出了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的要求;此外,“教學建議”也建議教師在教學中重視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評價建議”裏也明確提出了“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感悟,加深體驗與領悟”的評價要求。並且《課程標準》在“附錄”中設置了“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和“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兩個內容。這些內容的出現,都說明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中外經典是實現“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3.現狀分析及遇到的問題

(1)受社會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閱讀和“讀圖式”閱讀的影響,學生的閱讀活動日趨平庸化。學生的閱讀活動不能引發他們對社會、人生嚴肅而又深刻的思考,他們感受不到閱讀帶來的精神愉悅和心靈震撼。此外,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對異域文化缺少了解,這與本次語文課程改革要培養“立足於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放眼世界;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關注現實文化生活”的學生的課程目標相差甚遠。

(2)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對優秀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從數量上和質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廣大農村學校由於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和師資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較系統的閱讀中外經典文學作品很困難。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課外讀物繁雜,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3)廣大的一線教師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多年來一直缺少一種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閱讀課外經典的機制和策略;同時對打通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缺少系統科學的認識和操作方法。而教師更多的是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一些時斷時續的嘗試,缺少科學的行爲研究規劃以及相關理論與實踐體系的建構。

(4)關於新課程下引導學生開展大量閱讀文學經典的實驗,我省有部分地市、縣區作了許多的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這些研究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大多側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依據

1.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認爲,博覽、誦讀、精思、背誦,是學生接受豐富的文化滋養,積累語言培養感悟,形成較紮實的語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有關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和各學段的閱讀目標。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 。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在開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委作品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整個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160篇,課外閱讀總量145萬字。

3. 當今衆多教育界和社會知名學者對讀書的論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長、黨組書記):希望從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始學會渴求知識,共同用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

朱永新(蘇州大學博導、蘇州市副市長):儘管我們的技術在不斷髮展,社會在不斷前行,但是同時我們人類的前途也不斷受到挑戰,挑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類精神發育的遲緩。可以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我們一直認爲閱讀問題是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如果不再重視閱讀,再不建書香校園,進而推動書香社會,我們這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就是值得擔憂的。

石中英(北京師範大學):閱讀是一種品味、一種心境,它伴隨着人的成長。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讀書便沒有底氣,讀書應當從孩提時開始。

謝維和(首都師範大學):讀書是人淨化心靈、走向文明的標誌。

嚴文番(美國賓州大學):研究如何讀與研究讀什麼,對於我們同樣重要。

鄭漢文(香港中文大學):對學習者而方,閱讀的深度比其廣度來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學者):不翻開孩子們的書包,你就無法想像他們讀書的貧乏。

徐雁(南京大學):不閱讀的民族便談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畫(浙江省教科院):教師要少講一點,學生要多讀一些,把學習的權得還給學生。

範培鬆(蘇州大學):呼籲理順教育體制,還師生以閱讀的時間與空間。

楊九俊(江蘇省教科院):讀書,爲孩子構築一個更理想的心靈生態。

傅維利(遼寧師範大學):趣味是閱讀的根本,競爭是閱讀的保障。

程斯輝(武漢大學教育學院):不鍛鍊便沒有體能,不閱讀便沒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學):讀書帶來知識,讀書更新理念,知識與理念改變命運。

範小青(著名作家):喜歡讀書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裏都能享受心的寧靜。

陶文瑜(著名作家):閱讀是用心靈勾畫美的過程。

4. 蘇霍姆林斯基有關閱讀的論述。

“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於他會不會有理解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因此,小學教師應當仔細地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這條能力是怎樣發展的。......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而沒有學業落後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由於能對書籍進行思考,學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綱規定的教材。學生對書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內心中由於書籍而激發的喜愛感越強烈,他學習起來就越容易。”

他還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繫的主張,認爲閱讀給學習創造“智力背景”。他還認爲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教師要把握和實施“學習”和“課外閱讀”兩套教學大綱。

三、研究目標

1.探索有關母語閱讀教學的規律,構建指導小學生有效閱讀經典的理論體系與操作方法。

2.開發編寫一套《語文經典讀本》。

3.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厚語文積累;促進實驗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和專業成長;豐富實驗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實驗學校的文化品位,促進實驗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實實驗學校的辦學特色。

四、研究內容

1.小學生閱讀經典的內容研究

(1)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文本應具有的特點;

(2)中國古代傳統經典文本在小學生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3)中國現當代經典文本在小學生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4)各類體裁的作品在小學每個年段所應占的比例;

(5)背誦篇目在各年段所應占的比例;

(6)外國經典文本在小學各年段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7)小學生閱讀經典文本組合呈現的體例設計和原則等問題。

2.小學生閱讀經典教與學方法研究

(1)提高課內閱讀教學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聯繫的途徑和方法;

(3)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4)如何通過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5)如何搞好讀寫結合,從讀中學寫;

(6)如何通過閱讀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7)如何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9)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讀書習慣,如何培養;

(10)如何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體認中華文化;

(11)如何通過閱讀域外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人類的文化產生敬仰、吸納、尊重的情感,胸懷世界,放眼未來;

(12)課本學習中如何滲透相關閱讀內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學校、圖書館等資源豐富閱讀內容;

(14)閱讀與語文綜合性學習;

(15)閱讀與研究性學習;

(16)如何實現學生對文本正確的多元解讀;

(17)小學生閱讀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學生個性閱讀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19)教師在小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角色;

(20)小學生閱讀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等問題。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在實驗過程中,將主要採用教育行動研究,輔之以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研究階段

1.第一階段  (20xx年6月—20xx年7月)

(1) 20xx年6月—12月,完成實驗論證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試驗前測工具;研究《語文經典讀本》的編寫體系,完成下冊的編寫;完成實驗單位的申報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開課題開題會議;各實驗單位完成實驗前測工作並寫出前測的分析報告和學校的實驗方案;完成《語文經典讀本》上冊的編寫、出版工作。

2.第二階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組織實驗學校根據所確定的研究內容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構建閱讀中外經典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2)使用、驗證、修訂、完善《語文經典讀本》。

3.第三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對該實驗進行全面總結、鑑定、推廣。

七、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課題實驗報告。

2.出版相關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專著。

3.開發一套優質的小學《語文經典讀本》。

4.錄製優秀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

5.出版學生相關的形式多樣的作品集。

八、研究組織機構與管理

1.研究組織機構

(1)實驗項目領導組:

組  長:王景華

成  員:李家棟、各市、部分縣區教研室主任、部分實驗校校長、特級教師。

(2)實驗項目執行組:

組  長:李家棟

副組長:各市小學語文教研員

成  員:各實驗縣區的小學語文教研員、部分實驗校校長、教師。

(3)實驗學校(由各實驗學校自行組建)

2.課題實驗管理

該課題由省教研室管理,根據課題管理辦法,定期組織研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