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醫學開題報告範文

學識都 人氣:9.5K

醫學開題報告(一)

最新醫學開題報告範文

一、選題依據、目的和意義:

骨折不癒合是骨科臨牀常見病症,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固定。自體髂骨作爲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應、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點使得髂骨成爲一種最佳的植骨供材,這在臨牀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癒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行的條件要求準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爲達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癒合,我們採用髓內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扎,配合LCP堅強內固定,術後3~1個月內進行隨訪,根據癒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牀療效。選題目地在於探討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改進方法和療效,爲臨牀治療提供參考。

本課題以導師多年的臨牀資料爲依據,通過對骨折不癒合手術治療的國內外文獻進行系統整理,結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患者的隨訪調查及回顧性分析,根據骨科特殊生物力學特點和導師治療骨折不癒合的多年臨牀體會,分析治療效果,並對手術中的細節問題做初步探討與論述。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對導師的臨牀實踐的研究、總結,能爲今後的臨牀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動態、水平

治療骨折不癒合,可分爲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固定。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 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牀多采用髓內外聯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 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 取出內固定器械, 清除骨斷端間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復位, 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殘餘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達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 鬆質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癒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

內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則,原鋼板內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針或更長的鋼板置於張力側;原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針或鋼板內固定;原先短鋼板內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固定物後,,術後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行肌肉收縮鍛鍊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後,去石膏開始關節屈伸功能鍛鍊。但是臨牀上醫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可以根據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囑病人注意事項,配合醫生,直到骨折完全癒合。LCP鋼板內固定適用於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 並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質, 鑽通髓腔, 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 間隙用鬆質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後功能鍛鍊, 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避免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於骨折不癒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安全穩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資料來源

1臨牀資料

11病例來源

本研究病例均採集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

(二)採集時間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

(1)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後6個月沒有癒合,並且沒有進一步癒合傾向已有3個月。

(2)症狀: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應力下疼痛等。

(3)體徵:局部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形成或伴有局部軟組織瘢痕、缺損等

(4)輔助檢查:X線表現: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鬆,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爲杵臼假關節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爲骨折不癒合。

2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本病診斷標準;

(2)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形成;

(3)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多次複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清晰可見,未見內外骨痂或內外骨痂極少;

(4)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疏鬆,骨痂間無骨小樑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

(5)臨牀表現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局部竇道形成、流膿等。

3排除病例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2)患者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4療效觀察方法

對骨不連癒合的評價應包括骨癒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

(1)骨癒合評價標準:本評價結果決定於四項指標:骨癒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癒合標準爲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癡通過骨折線,拆除或試行鬆動外固定物後骨折無異常活動,下肢可無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定感。 評價標準:

優:骨折癒合,無感染,斷端畸形<°,雙側肢體不等長< CM。

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兩項。

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一項。

差:骨折未癒合或再骨折或雖癒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準中任何一個。

(2)功能評價標準

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爲負重行走。

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爲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範圍較正常或對側喪失1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優:存在工作能力且無其他四項指標。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標中一至二項。

可:存在工作能力並具以上指標中三至四項。

差: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慮是否具備其他指標。

對上肢功能評價參照“Seu和Hdlly對上肢功能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爲三項:疼痛、關節活動範圍、日常活動能力。

l:上肢功能評價標準

分數 痛疼 任一關節活動受限 日常活動

用力或疲勞後持續性 <°~4°>4° 完全不受限

輕微受限嚴重受限

5課題進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隨訪

1-1——1-1 資料彙總及數據分析

11-1——11-3 撰寫論文、定稿

四、本課題特色、預期取得的結果>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治療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需要不斷的進行,更要求開展回顧性工作及進行系統的整理。因此,骨折不癒合的臨牀資料分析就顯得尤爲重要。

本課題通過蒐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9至1年期間的患者臨牀資料,對於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相關性問題進行臨牀研究與總結。應用統計分析評分進行術前、術後及相關方面比較,對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臨牀療效獲得客觀、真實、準確的評價,並進一步指導臨牀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是山東省中醫管理局評定的重點學科、重點科室,在省內知名度較高,病人來源廣泛。導師王明喜主任醫師從事臨牀工作3餘年,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對治療骨折不癒合做過大量研究、臨牀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課題蒐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近幾年的臨牀資料,並在導師指導下對這些一手資料進行研究與總結。

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由於併發症較多,治癒比較困難,手術後功能恢復過程漫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經驗的總結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課題主要研究山東省中醫院近年應用鋼絲環扎36°植骨配合LCP內固定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效果分析情況,因此在選題上可行性較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學校、附院等各部門、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圓滿地完成課題。

主要參考文獻

胥少汀,葛寶丰,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王亦璁,等骨與關節損傷人民衛生出版社,

夏和桃組合式外固定器簡介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5

蔣協運骨科臨牀療效評價標準人民衛生出版社,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Ohp Rel Res, 5; 438:1~3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eMediine, Ap 9, 4

周來喜,林本丹,鍾志剛,等脛骨骨折三種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學比較和臨牀研究骨與關節損傷雜誌,;15 ( 5 ): 48 ~43

李峯,歐陽躍平骨不連臨牀研究進展 國際骨科學雜誌, ;8():11~119

Hvey EJ,Henley MB,Sinksid MF,e l Iyuy,3; 34():111~116

任可,張春才,趙建寧,等持續動態壓應力下骨折癒合時軟骨內骨化的特點及其機制 解剖學雜誌,8;31(4):5~54

李興華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骨折不癒合中醫正骨,;19():43~44

吳國華4種固定方法治療脛腓骨雙骨折的療效對比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4;13( 1): 4~48

權毅,潘顯明,王元山,等交鎖髓內釘斷釘與骨不連的力學研究及臨牀意義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3;11(3,4):~9

Seeke W, Suge G, Kinzl L Ll pliins f in-edully nilingOhpde,1996;5:4~91

Fnullh, Muhd Shib Khn ,Syed Muhd 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Ayub Med Cll Abbbd, ; 19(3)

Dvies R,Hl N,Nyg SThe e f pin sies ih exenl fixinhp://51lunen/shushiki/ Junlf bne nd Jin Sugey,5;8:16~19

李起鴻骨外固定技術臨牀應用中的幾個問題 中華骨科雜誌,1996;16: 64

楊立民當今骨科感染的特點與對策骨與關節損傷雜誌,1999;14: 139

陳文紅,史振滿,陳建常,等感染性脛骨骨折不癒合的外固定架治療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8):691~69

Sluzlek M,Gzdzik T S,M zek S e l Exenl fixin in heeen f sevee ibil fues plied by sf issue injuy Op u1 Rehbil,4;6( 1): 13 ~11

胡蘊玉,陸裕樸,劉偉異種骨移植修復骨缺損實驗研究中華骨科雜誌,199;1: 33~36

Lu WJ,L B,B NR, e l Chin JTul,6; 9(5):~5

醫學開題報告(二)

(一)選題背景

隨着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於身體健康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病人突出心臟病、腦溢血、低血糖、癲癇病等突發性疾病時,病人的生命安危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病人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進了急救業務的發展和常用急救知識的普及。但是在國內,整個急救體系還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的很多隱患可能在病人突發症病後影響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個心臟病人在路邊散步時突然發病倒在路過該怎麼辦?打電話?如果附近沒有公共電話呢?找人幫忙?一旦被非專業人員錯誤處理,導致延誤治療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車送醫院?資料表明,當病人心跳停止後 5-10min腦細胞就開始死亡。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讓專業急敵人員儘快到場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我提出了這麼一個設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使得病人因突然發病而跌倒到醫生趕到救治的過程得到儘快的簡化呢?

我在專利局查閱有關資料之後,發現國內目前尚沒有此類產品的設計。一個類似創意的設計是:在一個瓶子內設置兩個金屬接點,瓶子內部灌一些水銀。當人站立時,水銀集中在一個接點處,電路斷開。當人倒地時,瓶子的傾斜使水銀同時接觸到2個接點,電路被觸發,瓶子內置的警報器發出警報,示意求助。這個設計顯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過身體傾斜的角度來決定是否報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狀況,必然會出現很高的誤報率。

(2)它無非是在最短時間內引起了別人注意,卻並沒有使整個過程簡化,所以對於提高救護效率不會起到實質影響。

結合我自己的設想和現有設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後急救體系”:當病人倒地之後,用一個監測裝置感知病人諸如血壓、脈搏等生理狀況並進行數值分析。()一旦確定病人已經發病,就發出無線電信號給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過gps定位病人的位置並以最快的速度調度急救人員。

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探討,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我幾乎到了要放棄的地步。但是,在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啓發下,有一天,靈感幸運地光顧了我的大腦——聲光求助,有線、無線電話報警都是成熟的技術,關鍵在於沒有一個能判斷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與突然發病而跌倒的智能開關裝置。

一旦這個設計能夠實現,將會具有重大的實際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發性疾病的危險性;其次,它會使急救行業出現新的概念、新的運營模式,也會促進相關產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廣;另外,它可以使衆多患有突發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輕鬆、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 ,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將非常可觀。

(二)研究方案

1.縱觀整個設計思路,大致可分爲三大部分

第一階段:到醫院進一步收集有關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發病摔倒時候的具體生理反應的資料,比如倒地姿勢,血壓、脈搏的變化狀況等。這一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要通過資料分析抓住普通狀況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資料估計將以心電圖和血壓數值的收集爲重點。

第二階段:選擇適當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號。這一階段的關鍵在於選擇適當的傳感器以接收相對微弱的生理信號。估計這一階段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麼性能的傳感器和如何分佈傳感器,以達到最理想的試驗效果。

第三階段:設計分析電路。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要通過邏輯電路對傳感器接收的電信號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是否正常。主要難點就在於如何找到一個適當的數學模型匹配實驗數據和如何把模型通過電路實現。目前主要有兩大實施方案:一是通過邏輯電路進行信號運算、識別;二是使用單片機編程識別。第一種方案的好處是處理問題直接,但當需要處理的信號相當複雜時,依靠單片機編程就顯得比較合適。選取哪種方案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四階段:把以上各階段結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個工程將主要由周慶林老師和周偉老師指導完成。大體時間安排如下: 2014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

2.預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體的數學模型用來根據血壓、脈搏等生理參數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

(2)完成“倒地後急救體系”中病人狀況監測/報警系統的具體設計和其他兩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設計),並能在演示中實現三大系統的協調工作。

預計主要困難將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沒有頭緒。另外由於整個設計中涉及很多專業性很強的環節,我必須有很大的耐心和決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識積累紮實。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準備,通過我的努力應該可以達到。

(2)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指導老師和有關專家諮詢的途徑已經具備。

(3)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物質、環境條件不高,比較容易解決。

醫學開題報告(三)

一、擬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內容:

體溫是生命活動的一種表現,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一個重要生理參數,體溫既有生理學的意義,又有重要的臨牀醫學意義,是臨牀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體溫計在現在的生活中有極爲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水銀體溫計易破碎,存在水銀污染的可能,測量時間較長,不易讀數,爲此設計一種新型的電子體溫計,它的測溫精度與傳統的水銀溫度計相媲美的情況下,大大的縮短了測溫時間且攜帶方便,對環境幾乎沒有污染。它以AT89S52單片機爲核心,結合溫度傳感器,LED模塊等外部設備,在軟件的控制下,實現智能化的體溫測量,不但能夠精確測溫,而且能夠對溫度進行邏輯判斷,並且通過LED顯示器將測量結果顯示出來。

二、研究的意義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單片機控制無疑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之一,它所給人帶來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電子溫度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要爲現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設施就需要從單片機技術入手,一切向着數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發展。 現在所使用的體溫計最常見的是水銀溫度計。這種溫度計的刻度間隔通常都很密,不容易準確分辨,讀數困難,而且他們的熱容量還比較大,達到熱平衡所需的時間較長,因此很難讀準,並且使用非常不方便。破碎,存在水銀污染的可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畢業設計我選擇了電子體溫計的設計這個課題,用單片機和溫度傳感器設計,本設計所介紹的電子體溫計與傳統的體溫計相比,具有讀數方便,測溫準確,快速等優點。

三、課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能夠測量人體體溫,顯示體溫。

2)能夠在人體體溫超出正常體溫時,讓蜂鳴器報警。

3)能夠調節讓蜂鳴器報警的正常體溫。

4)能夠儲存並查詢前幾個測量的體溫。

四、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

以MCS51單片機爲核心,藉助智能傳感器,結合復位電路和顯示電路,通過程序設計,實現了體溫計的顯示,報警,及查詢和存儲的功能。

五、預期結果及進度安排

20**年2月提交論文 題目。

20**年3~4月完成開題報告。

20**年4~5月撰寫畢業論文 並向指導老師提交論文 寫作大綱。

20**年6月1號提交論文初稿給指導老師,6月中旬論文定稿。並做好答辯的準備。課題開題報告範文開題報告答辯開場白建築開題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