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事十二年人事和職業規劃的觀點

學識都 人氣:1.8W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無論哪一派的觀點,基本都認可職業結合興趣是最理想的規劃,這個我也不否認,但從我這麼多年從業看來,在中國目前人力市場的供需情況下,不能一味地強調這個。即便大家都反對“先就業後擇業”,但事實是殘酷的,大多時候你不得不屈從與現實,所以我在這裏要對一些剛入職場或職場比較迷茫的同學說,不要迷信哪個人的觀點,重要的是你去做、去嘗試、去尋找。

一個從事十二年人事和職業規劃的觀點

有些同學成天做在電腦面前,漫無目標地瀏覽一些求職技巧、職場生存技巧、職業生涯的文章,結果是讀的越多越迷茫,越迷茫越沉湎其中。我不反對適當看看此類文章,但絕不認可一個好的工作是通過求職技巧得來的,更不認可優秀的職業生涯靠規劃出來的'。與其你成天坐在電腦面前想入非非,不如多投幾份簡歷、多經歷幾次面試、多參加幾次培訓,這樣對你會更有幫助。

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在我做人事工作的一件事情,大概是08年左右,我去西安的一所高校招人,有個女同學在一面的時候表現很突出,參加羣體面試的時候發言積極,思路清晰,知識面很廣,表現很出色,本來很被大家看好的,但參加二面的時候,面對我們的提問,完全變成另一個人,變得吞吞吐吐,呆滯而緩慢,結果被否決。我覺得很奇怪,後來單獨找這個同學聊了一下,結果她說是因爲看了一篇求職技巧上介紹的方法,每次在面試官提問後一定要頓隔15秒,這樣一方面顯得沉着,另一方面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她本來敏捷的思維,卻被停頓打斷了,一方面要數15秒,令一方面停頓的尷尬讓氣氛緊張起來,結果面試效果反而變得很差。

還有一個職業規劃方面的例子,我公司原來車間有一位2006年畢業的技術工程師,來自革命老區的,工作很努力,人也很聰明上進,畢業兩年已經是技術上的骨幹,但不久他辭職了,等我知道的時候已經走了。後來我在人才市場碰見他在找工作,叫過來問了一下,原來他參加了上海的一個職業諮詢公司的職業規劃,據說各自測評下來他的特長是做銷售,據他說自己感覺自己也適合做銷售,然後覺得在技術崗位這兩年,錢沒掙着,時間白浪費了,就毫不猶豫地辭職了。結果換了好幾個單位,不是因爲薪水問題就是人際問題、發展問題,反正都沒呆多久就辭職,結果前面掙的錢也快花完了,讀書時的貸款還沒還清,工作上卻越來越迷茫,懷疑當初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不是做錯了,壓力非常大。我問他到底爲什麼喜歡做銷售,他的回答令我很驚詫:因爲銷售人員在公司地位高、掙的錢多、老闆看重。

這是職業規劃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例子,因爲對某些崗位的看重和嚮往,被測試者經常對自己有心理暗示,這樣在測試結果中會體現出來偏向這個行業或者職位,實際上這個測試得到的是僞結果。

經常在這個板塊上看到一些專業人士的優秀文章,我很佩服也很感謝大家能把自己的觀點拿來共享。但對於在網上只有通過隻言片語就對一些同學的職業生涯指指點點,我不是很苟同,如果一些職場新人真拿這個當規劃,我覺得是非常危險的,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現在有一些職業規劃機構做的所謂的遠程職業規劃,通過一份測試的試題,一個電話就給人家規劃生存之道,這種完全以賺錢爲目的的行爲是極不道德的。職業規劃是一門科學,和心理諮詢一樣,沒有面談、沒有外圍的調查、沒有跟蹤,得出的結果大多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