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課第一次實習報告

學識都 人氣:2.54W

1實習概況:
1.1 實習目的:
增進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增強對城市的感性認識,發現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並能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於實踐。
1.2 實習時間以及內容:
    時間:2003年4月5日
路線:從北大地學樓出發,沿着燕南園,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到蔚秀園,穿過承澤園到海淀公園,經六郎莊,直至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到萬壽山北坡。
沿途觀察當地的建築,植被,動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動,並向遇到的人展開一些調查,獲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實習效果和教訓:
1.3.1實習效果:
總結實習的所得,實習的主要目的都達到了。這次實習使我對於城市中人與環境,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有了感性的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因此使得自己以後思考問題能站在一個更爲全面的角度 。
1.3.2實習教訓:
但由於是第一次實習,實習經驗還不是很足,特別是到了頤和園後,由於頤和園的秀麗風光並且有些累了,有些放鬆,所以遺漏了許多細節,使得這次實習並不是很圓滿。同時這個教訓也應該謹記,爭取在下次實習時能做得更好!

2 實習記錄
本部分將以路線和我所見所聞爲線索,詳細的概括在實習中所見到的各個方面。
2.1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的“世外桃源”,我們去時正好是在春天“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時候,燕南園一片綠色。其中的樓房大都建於50年代,帶有西方建築的風格。在一個垃圾周圍,我們看到了一種叫做車前草的耐踐踏的植物。在燕南園裏我還看到了一片在這嘈雜的城市中難以見到的一片綠地,裏面自然生長着的植物,說得出名的說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種,這與我們在公園中所見到的人工的單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這綠地中我還同時看到了蚯蚓糞。在園中,我訪問了一位正在修剪樹枝的女士。當問及對住在燕南園的感受時,她的語氣充滿了自豪,她說到:“這麼好的地方,有這麼多的古樹,這麼多的植物,有時候還有許多小鳥,在哪找的到?!”同時她還表示在燕南與別墅中,她願意選擇燕南。也許別墅中也會有樹,然而她認爲那裏的環境過於人工化遠不及燕南的自然環境舒服。在離開燕南的時候,我回頭看到這處於一片碧綠的樓房中有些的牆壁上爬滿了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與這古香古色的建築形成了對照,給人以一種古樸之感,這的確是一個“世外桃源”!
2.2 靜園及其附近:
靜園的草還帶有些黃色,靜園原來是一片蘋果園,因爲修蓋新圖書館而將這蘋果園該成現在的樣子,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靜園中的人並不多,不大的靜園反而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靜園後面的園子到是已經呈現出一片綠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綠蔭,給人一種與靜園不同的感覺。然而很遺憾的是,由於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許踐踏。在南北閣的屋檐下,我們發現了小鳥以及它們所築造的窩。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從靜園出來,我們沿着小山坡間的路到未名湖。這條路很安靜,偶爾可以看到一兩個人在這靜謐的山坡上大樹下看書。未名湖邊的柳樹已經發芽,隨風飄舞,給人以“楊柳依依”之美感。粉紅的桃樹也已經開花,夾雜於萬綠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師帶我們去看了在翻尾石魚旁邊的一塊小沙灘,沙灘上有着許多小草,中間有一條路。這個沙灘與翻尾石魚連成一體,是未名湖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然而老師告訴我們小沙灘上原有一塊介紹翻尾石魚的碑,是後來才移到沙灘前面。
2.4 蔚秀園:
我們從西門出直接進入蔚秀園。進入蔚秀園,我看到的是有些蕭條的景色,還有一個充滿髒水的河,河邊有些野草。在這小河旁邊,我訪問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訴我,她還是喜歡住在這裏面,雖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邊,我們看到了一個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個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難見到的畫面,一羣老太太在剪野菜,還有兩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對情侶在看書。此時大概已經9點半,太陽已經有些大了,然而,由於山包上的大樹遮擋了陽光,使得這裏成爲了一個極好的乘涼之地。那兩個小男孩告訴我,他們覺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覺得住在這裏面有這麼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小山包,他們玩的東西玩的花樣比其他人更爲豐富。當我走近這些老太太時,卻詫異地發現她們竟然是將這些野菜連根拔起,而她們並不認爲這會對這小山包造成破壞。而矛盾的是,這些老太太告訴我們她們都很喜歡這個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萬泉文化公園:
進入萬泉文化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小型兒童遊樂場以及其後的一片草地。因爲是週末,玩的小朋友比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帶着他們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對帶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訴我他們經常帶他們的孩子來這玩,因爲這視野開闊,空間大,空氣新鮮,而他們更爲喜歡帶孩子在草地上玩,因爲遊樂場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傷,而他們的孩子也更喜歡在草地上玩。但讓他們不滿意的是,廣場中的樹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時候沒有足夠的乘涼的地方。告別了快樂的一家子,我卻發現在離他們不遠處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請勿踐踏”四個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園的廣場。從上向下望,廣場並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廣場中滑冰。廣場中央有一個噴水池但並不噴水。在廣場的左邊,設計師們刻意擱置了一些橫放或者豎放的大石柱,讓我覺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書遮擋着太陽。在廣場的周邊,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觀的圓球,廣場的外圍有着一弧形的比廣場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並沒有水。我訪問了一對坐在廣場右邊的老年夫婦,他們覺得這個廣場樹太少,以致於沒有一個乘涼納蔭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時他們認爲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質太低,既然已經是不允許了,就不應該這樣做;這種不遵守公共道德,應該給予指責。這個回答讓我感到很驚訝。
2.6 到頤和園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與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這裏的建築沒有了城市的現代化和整潔,有些凌亂,骯髒,帶有些鄉土氣息,應該是處於城鄉過度帶。同時還看到一片正在建設的工地,老師告訴我們這裏原來是著名的京西稻區。後來因爲北京缺水,而農業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戶,所以將農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設的綠化隔離帶。
2.7頤和園:
    在頤和園南如意門前,昆玉河的兩旁是用水泥鑄成的堤壩,看起來很乾淨,然而卻沒有了河流的彎曲美和自然美。在橋上,我們訪問了一對中年夫婦,他們告訴我原來昆玉河的兩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於沒人管理,很髒,而現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話,也如現在一樣乾淨的話,他們還是更喜歡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現在顯的有些生硬。
頤和園中有條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蘇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兒髒,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發現,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樹落下的枯枝敗葉堆積而成。這枯枝敗葉,對怎個湖泊生態系統能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呢?這樣堆積究竟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呢?
順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師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溼地,據老師講解,這片溼地是有蘆葦和茭白所構成,生物產量很高,對淨化水質起着關鍵的作用。溼地是否還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後的一站是萬壽山。老師帶我們看了一個幾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這兒的山並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狀,而是一層一層的呈階梯狀,感覺有點象梯田。這樣做加強了雨水下滲,減緩了沙下流的速度,從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邊,我們看到了側柏。側柏適應於鹼性環境,耐乾旱,能夠自己生長無須人工管理,然而現在由於人工的干預,已經使的它的生長受到影響。   

3 討論與分析:
本部分將對2中所描述的情況和提出的問題給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對自然的需求:
人作爲自然界的一種動物有着一種親近自然的本性,這些自然環境帶給人的愉悅之情是那些人工環境所不能替代的。環境心理學家們認爲,“對自然環境的美好體驗可以減輕人們的'精神壓力,產生一種美的,積極向上的健康的體驗”(1),因此在2.1部分對燕南園的採訪中,如我們所料,被採訪的女士對燕南園感到很滿意。而作爲修建於50年代的燕南園,生活條件並不如條件極爲現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爲燕南園有着極其好的自然環境,有着讓人心曠神怡的綠色,和悅耳的鳥鳴。而同樣在萬泉河文化公園,喜愛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爲他與生俱來的天性,因爲這自然的綠對人所產生的吸引力。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公園竟然剝奪的孩子的這種權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請勿踐踏”的牌子。2.2中的靜園後的草地也是不許踐踏的.也許,設計師們是出於保護植物的目的,才這樣做的。然而,試問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是否又考慮到了人對自然的需求呢?是否想到了公園的建造應該是以人爲本的而不是僅僅追求美觀,追求表層上的綠。對於人而言,真正意義上的綠是我們可以親近的綠,而不是那可望不可即的綠。對於保護植物和滿足人對綠的需求上的矛盾,這是一個很好解決的問題,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完全可以用耐踐踏的植物來替代這種嬌氣的植物,如車前草。同時,我發現當我們在向自然親近時,所受到的阻力不僅僅是設計師們的設計失誤,還有來自人們觀念的僵化以及人們錯誤思想的指導使得他們行爲對環境所產生的破壞。2.5中最後的採訪中,我們不難看出很多人似乎早已經忘卻了人親近自然的本性,似乎已經麻木。由於社會長期的誤導,在他們看來,這種本無可厚非的很美好的天性反而成了素質低下的表現,是應該收到譴責的。而在他們心裏,這種天性已經泯滅,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可悲,然而更可悲的是,孩子們的這種天性也將被這種觀念所扼殺。而在2.4中連根一起將野菜拔起的老太太們親近了自然,卻在以着另一種方式破壞着她們所喜歡的自然環境而全然不知,也許當她們發現的時候,她們再也沒了這片可親近的自然環境了,這不也是一種可悲嗎?!所以,經過這次實習,我認爲要讓我們能與自然更近,除了設計的改進,還應該轉變人的觀念,應該讓人們知道什麼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自然的親近),什麼是應該先考慮的(合理的人性的滿足),什麼是我們該做的?(採取合理的方式保護我們親近的自然)。

城市生態課第一次實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