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外企就業新趨勢

學識都 人氣:2.97W

“您認爲中國加入WTO後,對您個人的工作將會有何影響?”這是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當代中國青年外企僱員狀況調查”時,對西安、北京、上海、廣東、鄭州、濟南和青島7個城市的調查對象發出的提問。選擇最多(65.5%)的回答是“壓力加大,機會增多”,比例居其次(18.7%)的回答是“壓力加大,機會減少”。可見,加入WTO,外企白領是有喜有憂,但喜多於憂。

“全球通”外企就業新趨勢

然而專家預測:加入WTO後人才擇業方式將會更加豐富,擇業渠道更爲暢通,社會保障體系更爲健全。首先,人才競爭擇業法則在人才市場中被普遍運用,交流擇業者在知識、能力、創新意識、經驗等方面的要素在競爭中起關鍵作用,社會化、職業化的人才在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逐步形成優秀的專業人才羣體;其次,人才在創業中實現擇業的趨勢增強,科技人才創業、經營人才創業、大學生創業將爲人才擇業開創一個新天地,將成爲人才羣體的積聚地;再次,經濟全球化帶動人才交流擇業地域觀的變化,相當一部分專業人士會有新的用武之地,人才資源將會融入經濟發展潮流。

人才擇業的新變化會給外企白領的就業帶來何種影響呢?專家預測,加入WTO後人才擇業的新變化將使外企出現新的就業趨勢:

其一,著名大公司成爲關注的焦點。

隨着外資企業數量的迅速增長,以及外資企業之間效益、待遇的差異不斷分化,理性的求職者更多地青睞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500強”已經成爲新的擇業標準。現在,只有那些知名度高、效益好、規模大、待遇高而穩定的外資企業,才能吸引衆多求職者。

其二,經理要求得到責任和報酬上的承認。

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的待遇有逐漸擴大差距的趨勢,更趨向美國式的體制。經理人不但要求合理的薪資和獎勵機制,還要求優厚的福利、休假、培訓及晉升機會,新近出現的新趨勢是在股權或公司股票期權方面的要求。

其三,人才加速流動。

上海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大城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人才“淨流入”加劇了人才市場的競爭,提高了整個人才市場的水準。高級管理、技術人才的輸入和輸出,雙向流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

其四,海外回國人數增長。

海外留學人員的回國逐漸進入高峯期,他們給國內的中高級人才市場帶來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衝擊,國內原本相對比較封閉的人才市場日益表現出與國際接軌的跡象。

其五,MBA是新的通行證。

短短几年中,MBA以前所未有的'熱潮席捲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選擇高級職位時列出了MBA的條件。MBA文憑,正成爲人才市場中新的“通行證”。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需要國際化人才;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也需要國際化人才。在這種“經濟對流”背景下,全方位與國際接軌將成爲21世紀白領階層的必然選擇。

這種全方位與國際化將具體表現爲:

其一,語言習慣:能流利使用國際普通話

國際化的最起碼的標準是應該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英語是全球通用的商務語言,目前全世界75個國家和地區以英語爲官方語言,80%以上的電腦信息是以英文爲界面。假如你的英語半瓶子晃盪,那麼你在很多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與這個國際化的時代“沒有共同語言”。

其二,思維方式:與國際接軌。

在外企工作,重要的是建立國際化思維,包括你的語言表達方式、人際溝通技巧、工作理念、辦事規則、禮儀習慣等,一定要與國際接軌。所以,外企招聘中方僱員後,一般要經過1—3個月的封閉式的培訓,俗稱“同化”,即:把新員工腦海中不符合國際慣例的中式文化進行過濾、刪除,然後灌輸全球通用的商業規則和本公司的企業文化。

其三,知識結構:“全球通”型標準件。

在日趨國際化的經濟背景下,人的知識結構要與國際接軌。你僅有一張國內的高等教育文憑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取得一張國際認證的標準化職業資格證書。文憑只代表你的文化程度,而國際認證則代表你的專業執業水平。國際認證是可以馳騁全球人才市場的“國際護照”,因此被白領階層稱之爲進入外企的“綠卡”、走向成功的“電梯”。

近兩年來,國際權威職業資格認證機構紛紛登陸中國,比如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CGA(加拿大註冊會計師)、LOMA(美國壽險管理師)、LCCI(倫敦工商總會英語)、CME(國際行銷經理人)、MCSE(微軟系統工程師)、CIT(劍橋信息技術)……國際認證考試爲全球統一教材、統一試卷、統一證書。

社會越是趨於國際化,越是需要標準化。標準化是國際社會共同採用的協商一致性文件,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全球通用的商業規範,以便提供全球溝通、兼容、互動和信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