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旦的來歷和習俗

學識都 人氣:1.78W

元旦(英文爲:New Year's Day 或 New Year ),即是公曆的新年,是一年的開始的意思,時間是在每年公曆的1月1日。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元旦列爲法定假日,都有相應的放假條例,如美國、英國、中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你知道元旦的來歷是怎樣嗎?中國的元旦有哪些習俗?世界各地的元旦習俗又有哪些不同呢?快跟本站就業指導的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關於元旦的來歷和習俗

【關於元旦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爲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爲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爲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 公元19XX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 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爲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爲“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爲“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爲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西方元旦】

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爲西曆新年的開始,爲了祝福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後來也演化爲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原本以爲教皇把耶穌誕生年作爲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穌有關聯,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還應該是12月25日耶誕日爲過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沒有耶誕隆重。

【埃及元旦的來歷】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爲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爲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爲元旦,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阿富汗把春分作爲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爲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爲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曆,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爲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爲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後10天。

按公曆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各個國家由於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不過,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地域、民族特色了。

 【中國各省市的元旦習俗】

〔北京〕

北京市初五開市時,掌櫃的要帶領所有夥計們祭神,祭拜後將神禡、紙錢請到門口,放在芝麻秸,松木枝架上一焚,稱爲“送神”。夥計們還要去租借各種敲擊樂器,外頭一放起鞭炮,裏頭就開始敲鑼打鼓、搖算盤,熱熱鬧鬧的開張,說是“響響噹噹,大吉大利”。正月初八稱爲“順星”。據說每人每年的運道如何,完全操在他個人值年星宿的手裏,而每年正月初八正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在這天到廟裏燒香祭星,可以獲得星宿的垂佑。若在家中“順星”,是在初八晚上等星星出齊後,在庭院裏擺上香案,供上“星神禡”,以元宵爲供品,再以五色燈花紙,捻成一百零八個燈花兒,用油泡在粗磁做的小燈盞裏,燃起來散放於庭院各處,就可以去災了。

〔山東〕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爲“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麪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牀後,要攀着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爲“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