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當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

學識都 人氣:6.7K

淺論當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

淺論當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師德水準是一個國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標 志。而 目前我 國師德建設也存在 一些不可忽視 的問題 。因此,要 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堅持 以人 爲本 的師德建設理 念,加 強師德建設的 實踐 活動,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

加強教師師德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而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師德建設則是關鍵。

一、加強當代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定社會中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規範以及應當具備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教師是培養學生的專門人員。他把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生產勞動經驗、科學文化知識以及一定的思想觀點和行爲規範,傳遞給年輕一代,使其接替上一輩的事業,延續社會的發展。韓愈《師說》一文,論述了教師不應只是授書,教師的任務應是“傳道”、“授業”、“解惑”,表明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相長”的觀點。加裏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可以把它看成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對於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教師職業道德,主要是靠傳承來延續、靠道義來規範的,那些約定俗成而被普遍接受的要求,形成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和規範約束。

教師師德水準是一個國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古今中外,世界各國都十分強調並高度重視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我國曆來對人民教師始終寄予厚望。xg11,平講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江澤民也講過,教師應該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我們一貫強調學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從根本上講,就是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通過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全面推動學校思想道德建設。

1.教師師德建設是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同時也形成了包括師德在內的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我們現在倡導的熱愛祖國、報效國家、集體主義、勤奮節儉、敬業重教等,不僅爲炎黃子孫所遵循,而且還深深地影響着世界上許多國家。無疑,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是師德的根基和源泉,而社會主義的教師師德建設是弘揚優秀傳統和優良思想道德的重要方面。

2.教師師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我們重視教師師德建設,是由師德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決定的。首先,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不斷成長、需要成才的學生,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學生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以及他們良好品行和學風的形成都有賴於教師的教育和培養;其次,教師勞動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把學生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並從中培養一批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優秀建設人才;第三,教師作爲學生的示範,他們的處世哲學、言談舉止乃至穿着打扮都會直接成爲學生摹仿的對象。作爲塑造新的一代教師,自身的靈魂必須純潔和高尚。

3.教師師德建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現代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不可能離開全球化的總體背景。一方面,知識經濟的到來將使高校的文化環境發生更深刻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賦予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全新的視野,國家政權等政治力量已經滲入社會各領域,伴隨經濟、法律等渠道強化對社會的干預,政治與經濟等界限明顯縮小,成爲知識政治文化環境。另一方面,作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象之一的教師政治觀念也將發生變化,政治漸次滲入經濟體系之中發生作用,政治規範等大量地以非政治的形式出現在教師面前,出現在教師的生活、工作、社會活動中。

4.教師師德建設是社會 日趨信息化的需要。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爲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已快速、全面地滲透到整個人類活動的全部過程。高等學校是信息的中心,校園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校園,而是信息化的校園。現代科技、因特網、多媒體技術在日益深入教師生活,在改變他們學習習慣、思想習慣、工作習慣和價值取向。由於現代科技、因特網所獨具的及時性、隱蔽性、開放性、隨意性和主動性等特性,使得它有着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影響力。當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信息技術和網絡的發展不平衡,信息流量差距甚大,在互聯網上,大量散播的腐朽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5.加強師德建設是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真正人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智力需要。在當今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裏,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浪潮風起雲涌。要實現十六大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很重要的是要以科學技術現代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基礎在教育,希望在青年一代。

6.師德建設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發揮影響、示範和輻射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一場深刻的變革。隨着社會體制逐步轉入市場經濟,一方面,市場經濟不斷促進辦學體制的轉變,更新人們的辦學觀念,拓寬辦學渠道,增加辦學經費,優化高校人才。但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容易使個別教師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價值觀、道德觀失衡,需要我們大力加強師德建設,搞好學校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它在快速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人民羣衆精神文明和科學文化需求也不斷增長,呼喚、期待着人們法治觀念、文化修養、社會誠信等方面有一個質的飛躍。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教育、特別是國家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的高等學府,不但應成爲知識創新和現代科技產生的園地,而且對社會的道德建設也應發揮影響、示範和輻射的作用成爲道德建設的“思想庫”、“示範區”和“輻射源”不斷地促進社會道德建設。

二、目前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客觀地說,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師的學歷、學位層次提高很快,政治、業務素質明顯增強,梯隊結構逐漸趨於合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明顯增強,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團結協作、爲人師表、教書育人、無私奉獻,成爲教師隊伍的主流。但也應看到,高校師德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教育管理中的價值偏頗導致了教師的角色模糊。本來是以培養人、發展人爲根本目的的教育管理,卻忽視了對育人精神的塑造。在教育管理中,創收漸成壓倒一切的硬任務,一些教育管理者誤將教師職稱晉升、工資調整、發放獎金作爲管理人的第一要素,結果使許多教師只看到市場經濟功利性一面,而忽視了市場經濟同樣需要奉獻的一面,把自己純粹置於一個社會經濟人的位置,而忘記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師,再加上社會不健康風氣的影響,少數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靈魂有所缺損。

2.經濟繁榮與教師“主體性”的矛盾導致了教師人生理想的淡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在這個變革階段,教師與其他知識分子一樣爲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教師在社會中的“主體性”卻得不到應有的體現。雖然 1985年我國爲教師專門設定了“教師節”,號召全社會都來尊重教師、關心教師,但從整個社會來看,教師在生活中較難找到自己的軌跡,難以確定自己的價值、地位和作用。比如教師的社會地位還得不到應有的提高,教師的工資收入與某些科研人員、個體老闆、金融企業和壟斷行業的員工相比,差距較大,教師的住房問題、子女就業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爲此少數教師認爲自己爲這個社會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犧牲了一定的個人利益而得不到應有的補償,於是產生了消極心理狀態和行爲方式,丟棄了敬業、兢業和鑽業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業心、責任心和職業道德心。

3.“一手硬、一手軟”,缺少師德建設的責任心。長期以來,我們在學校建設中只注重了學科建設、教學研究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而忽視了師德建設和德育工作者的培養;在指導思想上,往往注重通過學生工作實現教育目標,而忽視教師的德育功能和教師的道德規範;突出了教研成果、著書立說在學校中的主導性而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質建設的.靈魂地位。在處理“德與智”、“紅與專”的關係中,只強調“智與專”的重要性而輕視“德與紅”的能動性,導致了教學科研工作一手比較硬,思想道德建設比較軟的狀況。缺乏構建大德育體系的緊迫感。

三、當代師德建設的對策及措施

1.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師德建設是高校的永恆主題應該從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它,構建高校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師德建設的規章制度,如《三育人條例》《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守則》《教師聯繫學生制度》《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制度》《三育人及師德先進個人、先進集體評選和表彰辦法》《領導幹部聽課制度》等,使師德建設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不斷地向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的方向邁進,這是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的工作機構,加強領導和組織,健全師德建設的工作網絡體系,明確具體工作部門和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這是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組織保障。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師德建設評價考覈制度,準確判定、衡量師德水平和師德建設的績效,重視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效果和教學態度的評價,研究制定完善的師德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評估考覈制度,重視評估考覈的結果使用。師德考覈不合格的,當年不能參與評獎、晉升職稱,嚴重者將取消教師資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這是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工作保障。第四,是大力加強宣傳工作,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學校應經常組織開展師德和“三育人”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評選和表彰活動,開展師德建設方面的報告會、經驗交流會,宣傳在師德建設和“三育人”工作中做出成績的個人和集體,唱響主旋律,弘揚崇尚進取的奮鬥精神,充滿激情的創新風格,精益求精的敬業態度和學爲人師、行爲世範的師表形象,這是構建師德建設的輿論保障。 "

2.堅持 以人爲本的思想,努力構建和諧校園環境。以人爲本是新時代師德建設理念的根本,提倡以人爲本的師德,就是提倡迴歸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迴歸到人的教育。以人爲本的師德,其價值取向體現了新的全面的學生髮展觀,體現着關懷教師的幸福生存和終身發展。在具體工作中,不僅要關愛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要重視對教師的培養,關心教師的發展,使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中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才幹,充實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和人生價值。在管理工作中要體現人文關懷,進行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要面向基層、面向教師,爲教師在教學環節提供優質的服務,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提高他們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水平,組織教師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與監督,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3.要注意堅持先進性導向與師德底線相結合的原則。教師是高知識結構的羣體,他們扮演的是“社會的代言人”“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領路人”的角色,所以高校的師德建設,一定要提倡先進性導向,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爲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典型和示範作用。與此同時,還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考慮高校教師的思想實際狀況,在堅持師德建設先進性導向的同時,還要堅持師德建設的底線要求原則。堅持底線原則,把提倡的和必須做到的區別開來,促進師德建設健康有序的發展。

4.大力開展師德建設的實踐活動。學校各級組織要把師德建設作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之中,經常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文化活動。比如,定期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培訓,開展講課競賽、教學觀摩,實行教師定點聯繫學生班級制度,組織教學檢查與評比,組織各種師德研討會、報告會和演講會,開展師德主題徵文競賽和主題論壇,開展師德先進個人與師德標兵的評選活動。在育人活動實踐中不斷地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把自律和他律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做學生的榜樣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