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航天員

學識都 人氣:2.21W

10月16日,隨着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的舉行,航天員飛行乘組終於揭曉。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景海鵬、陳冬擔任飛行員!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


左(景海鵬)右陳冬

已執行過神舟七號、九號兩次飛行任務的景海鵬第三次“出征”,擔任神舟十一號的指令長,這在中國航天員中尚屬首次,景海鵬以50歲“高齡”上天也創造了中國航天員的紀錄

景海鵬的搭檔是38歲的航天員陳冬。據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黨委書記李新科介紹,陳冬是航天大隊三級航天員,中校軍銜,1978年12月出生於河南洛陽,大學本科學歷,1997年8月入伍。2010年5月,陳冬成爲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百分百信任對方,但不能百分百‘相信’對方”

一位是執行過兩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第一批航天員,一位是從未上過天的第二批航天員。記者注意到,景海鵬和陳冬的年齡相差12歲。1998年景海鵬入選航天員時,陳冬剛入伍不久。執行任務中,二人將怎樣配合?

回答記者提問時,陳冬說,經過6年的訓練、磨合,兩人之間已經非常瞭解,“進入乘組後,我們每天工作訓練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遠遠超過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第二批航天員年輕,富有朝氣,而且對載人航天事業非常熱愛。”景海鵬說,“作爲首批(航天員),我當航天員比他們早一點、閱歷比他們多一點,但我覺得,新老搭配,幹活不累。”

“有句話景師兄說得非常好,叫做‘要百分百地信任對方,但不能百分百地‘相信’對方’。”陳冬說。

“信任是什麼?是我們倆是生死之交。”他解釋說。但陳冬也表示,做任何事情時都可能出現疏忽,這時就要發揮兩個人的優勢,相互補位,才能保證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指令都準確無誤。

對於“不能百分百相信對方”,景海鵬深有感觸。不久前的一次訓練中,景海鵬正準備進行一項操作時,陳冬忽然說“01請稍等”。景海鵬馬上意識到,自己剛纔差點出現一個失誤。“雖然我是指令長、老大哥,陳冬得聽我的,但他絕不盲從,而是巧妙地制止了我的動作。”景海鵬說。

這樣的配合和默契,需要在長期訓練中磨合。

陳冬回憶,某次演練時,有一個戴壓力服手套的動作,動作本身很簡單,但陳冬當時有一個地方沒卡好,動作慢了。通過眼睛的餘光,他看到景海鵬已經戴好了手套,頓時感到有些壓力,又調整了幾次都沒戴好手套。

訓練結束後交流時,景海鵬說,以後訓練時他會盡量做到步調一致,避免一個人還沒完成動作、另一個人早早就做完了,無形中會給對方帶來壓力。

採訪中,陳冬習慣性地稱景海鵬爲“景師兄”,景海鵬則稱陳冬爲“我兄弟”。但在執行任務時,兩人的稱謂只會是“01”和“02”。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採用“新老搭配”,是考慮到航天員隊伍的現狀和未來,希望將來有更多上過天的航天員執行以後的任務。

按照香港中學生的設計,航天員將在太空養蠶

與前幾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相比,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一大特點是試驗、實驗項目繁多——需要航天員親自操作的就有幾十項,其中不乏專業性很強的試驗。

就在接受媒體採訪的當天,景海鵬和陳冬還在強化訓練實驗操作。那天他們的訓練實驗項目是“在軌失重狀態下的心血管研究”——無重力時,人體的體液重新分佈,心血管的調節能力和泵血情況與地面相比會有差異。在地面,醫生靠B超探頭去探測心臟的四腔。而在天上,只能靠景海鵬和陳冬兩人自己看心臟的整體構形、主動脈瓣的影像,然後把圖像傳到地面,供專業醫生對比。

一名醫學博士告訴景海鵬,專科醫生要經過一年以上的訓練才能上臨牀、給病人看病。而景海鵬們才訓練了不到半年,就要進行相關操作,更何況太空中沒有重力,人心臟的位置與在地面培訓時不會完全一致。但景海鵬開玩笑說:“(反正心臟)位置再怎麼變化,都跑不出胸腔。”

黃偉芬介紹,這一實驗預期實施國際首例在軌人體微血管內皮功能評估研究,探索從內皮功能角度揭示失重心血管功能失調機制。

過去的半年裏,除了正常的飛行專業訓練,航天員們還接受了多項科學實驗操作的培訓。“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是把科學家的想法、目標、理念,通過我們的雙手來實現。”景海鵬說。

有的實驗項目堪稱“炫酷”,比如,有一項實驗名爲“腦機交互技術的在軌適用性”,實驗預期是“搭建完全由意念控制的腦機交互控制平臺”。

此外,按照香港中學生的設計,景海鵬和陳冬將在太空養蠶,看太空中的蠶寶寶吐絲是否像地面那樣有方向性、能否結成繭子——他們還爲此專門學習瞭如何養蠶。這項實驗讓景海鵬覺得很有趣。

實際上,本次任務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景海鵬說,本次任務的考驗之一就是,在這一個月裏,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情況及生理指標如何。而這次進行的空間技術實驗、航天科學實驗等,都是爲後續空間站的長期載人飛行做準備。

藉助VR技術,航天員可以在太空“見到”家人

直到執行任務前的三個星期,景海鵬和陳冬的家人對此還毫不知情。

入選航天員大隊前,陳冬已經當了多年飛行員。幾年前,他在駐地結識現在的'妻子。兩人剛認識時,陳冬的妻子覺得飛行很不安全,有些擔心丈夫的工作。經過多次溝通,她終於慢慢打消了疑慮。

這次任務,不是陳冬離家最久的一次。當飛行員時,他曾經在外面執行訓練任務,半年都沒有回過家。

談及家庭,原本有些靦腆的陳冬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他有一對5歲的雙胞胎兒子,“正是調皮的時候”。陳冬說,以前在外面執行任務,“眼不見,也不想”。但這次不同,藉助VR技術,航天員可以“見到”家人。陳冬覺得:“看到的話,多少會有些不一樣。”

而經歷過兩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景海鵬看上去很淡定,任務中,他將在太空度過50歲生日。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時,景海鵬的妻子一直提心吊膽,三天三夜沒閤眼;而到2012年的神舟九號任務時,就已經“司空見慣”了。

在航天員上天執行任務期間,航天員大隊也會派人去航天員家裏慰問。“跟妻子溝通好後,應該不會怎麼樣(擔心)。”第一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陳冬笑着說。

景海鵬:“一個夢想實現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