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景點介紹>

泉城濟南景點介紹

學識都 人氣:9.91K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泉水衆多,被譽爲“泉城”.

泉城濟南景點介紹

歷史和文化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22世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爲標誌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裏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爲城市,濟南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文物古蹟衆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爲“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勳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遊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爲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園,是濟南市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它位於濟南市中心,總面積105公頃,與大明湖、千佛山並稱爲濟南市三大名勝。 趵突泉歷史悠久,以"齊多甘泉,甲於天下"而聞名於世;據《春秋》記載,魯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會齊侯於濼"。北魏時,因泉畔建有娥英祠,稱"娥姜水"或"娥英水"。又林"檻泉"。金代又稱趵突泉爲"瀑流泉"、"爆流泉"。"趵突"’之名,最早見於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齊州二堂記》。趵突泉,自金代就有人立碑,列入七十二名泉。趵突泉始終佔居首位。 濟南自古被譽爲泉城,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而趵突泉則爲濟南七十二泉之冠,被譽爲"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與其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等二十多處泉,組成趵突泉羣,泉水清冽甘美。水溫四季恆定在十八攝氏度左右。泉水盛期涌水量爲每秒一點五立方米,三座泉眼浪花飛濺。"趵突騰空"爲濟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水涌若輪,景觀奇特,自古誘發着無數遊人的情思,給歷代文人學士和遊覽者以極深的印象。自北宋以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如曾鞏、趙忭、蘇轍、元好同、趙孟?、王守仁、吳偉業、翁方鋼、王士禎、何紹基、蒲松齡等都有吟詠佳篇。清代皇帝康熙、乾隆,也曾駐蹕泉上,作詩勒石。昔日趵突泉,方圓不足四畝,既是香火勝地,又是賣藝、說唱、占卜和擺小攤的場所,1956年濟南市政府把趵突泉整修泉池,疏浚河道,挖山堆石,新建亭榭,廣植名木,將趵突泉闢爲一處以泉爲主,古建築、山石、花草樹木並舉,玲瓏剔透,四季常青,繁花似錦的公園,並先後被評爲全國十大優秀園林和"十佳"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和海內外著名旅遊勝地。

大明湖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它位於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現今湖面四十六公頃(690畝),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湖面約佔百分之五十三。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古往今來衆多人士的詠贊: "冬泛冰天, 夏挹荷浪, 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渲校?纈蝸愎?quot; ; "鷗鷺點乎清波, 蕭鼓助其遠 , 固江北之獨勝也。"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闢建爲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蹟,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遊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爲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

大明湖水來源於城內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有"衆泉匯流"乏說,水質清冽,天光雲影,游魚可見。 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恆雨不漲,久旱不涸"的長處,經年水位恆定。水深平均兩米左右,最深處約四米,沿湖岸邊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風景的最好寫照。

大明湖不僅是休息遊覽的極好場所,湖內還盛產蓮藕湖魚。 公園飯店擅長烹製以湖中鮮魚、嫩藕、香蓮爲料的"全魚宴、冰糖蓮子、水晶藕、蒲菜水餃等具"歷下風味"的名吃。 公園內現還辟建有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整個公園已初步形成集遊覽觀賞、購物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旅 遊區。

千佛山風景名勝區

千佛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海拔285米,周朝以前始稱歷山。相傳古代舜曾於山下耕作,留下了許多至今廣爲流傳的故事。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鐫刻佛像多尊,並建"千佛寺",故又稱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