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篇

學識都 人氣:9.07K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篇

《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就該課的課程資源來說,應該很好地利用課文來理解古詩,深入體會思想感情。我教學這一篇課文後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品讀激情,情感共鳴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蘊含着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因此在教學時我作以下朗讀指導:

(一)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緊扣“兩年”一詞,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現實生活事例進行對比,結合學生平時離家時間幾天就覺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離家“兩年”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理解了“兩年”確實很長,作者也更想家鄉和親人。進而指導學生品讀“兩年”的語氣,以突出作者離家之久,思家之切。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後,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很想念家鄉的親人,於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的親人,於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如期而至,思鄉肝腸寸斷,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字感覺到作者思鄉的內心世界,思鄉之情隨之升騰。此時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餘,惟有這朗朗的書聲才能表情達意。我想這就以讀代講的魅力吧。

二、講寫結合,訓練表達

由於是由文入詩,文中的意思與詩中的大概一致,在學生理解課文中與之相對的詩句後,相機安排了一個講寫結合的訓練。先讓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動筆寫寫每句詩的意思。這一說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語言訓練的規律。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要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裏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回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到語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學習短文引出思鄉之情;後面講寫結合則是由思鄉之情回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即是思鄉之情是通過哪能些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三、課外延伸,增加積累

學習這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之後,設計了向課外延伸這一環節。思鄉之人何止王維?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遊子時刻思念家鄉和親人。請聽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聽聽他們傾訴思念家鄉、親人之苦。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思鄉的句子,體會作者思鄉之情,最後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主題,引出一組思鄉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最後還安排學生蒐集其他思鄉之情的各種文體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閱讀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變化。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讓“經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生興趣。用詩文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爲參加電子白板應用技能賽,我精心準備了這一課。《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課文。文章主要寫詩人王維離家兩年後的重陽節,看到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用詞自然、凝練,真切地道出了詩人思鄉情濃,也成爲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名篇。文詩對照是本文一大特色。明白如話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爲學生理解詩句、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制訂了三個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2.抓住重點詞句,詩文結合,理解詩句,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3.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古詩文的魅力。

爲達成目標,我採取了創設情境、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想象畫面等教學策略。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電子白板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創設,營造氛圍:

課伊始,就通過電子白板出示望月圖,加上背景音樂的渲染和老師深情的描述,將學生帶入到悠遠的思鄉情境中去。課上多處用圖片、音樂營造氛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古人過節的畫面,張開了學生想象的翅膀,彷彿穿越回到了唐朝、回到了長安,來到了節日的長安街。

二、視頻呈現,示範引領。

配樂朗誦視頻深深吸引了學生,打動了學生。此時學生的欣賞、模仿所收到的效果是老師任何的說教都無法比擬的。

三、靈活調用,消除疑點。

預設到學生對“山東”的理解會出現歧義,設計從白板素材庫中調出地圖,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免去了老師備課時上網查詢、下載的辛勞。

四、便捷展示,激發慾望。

當把學生書寫的古詩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出來以後,學生驚呼聲不斷,慾望已被大大的激活。。

但是,在白板的使用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還需不斷探索。比如:對軟件的使用掌握還不夠全面,沒能最大程度發揮其優勢;操作還不夠嫺熟,不能得心應手的運用。較之以前用幻燈片演示美感不足,視頻、音頻播放不夠便捷。

《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學生並不陌生,但出現在課文裏,要求就不一樣了,學生要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爲題,濃濃的親情躍然紙上。第二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藉助短文,理解詩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

先要讓學生讀懂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先簡要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原由,唐朝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兩年之後的重陽節,看到家家戶戶登高遊玩、歡度節日的情景,思緒萬千,明白如話的語句,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爲學生理解詩句、感悟意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王維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理解字面意思,詩用詞自然卻又極度凝練,一個“獨”,兩個“異”,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景表現了出來,同時透露給人們寂寞的心情,“倍”字倒出了詩人思鄉情濃。

讓學生劃出解釋古詩後兩句的意思,其實就是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這是對“思親”情境的具體描繪,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此時詩人激動而複雜的情感,“總要”“頭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着我”的想象,要讓學生懂得看起來是兄弟們思念處在異鄉的自己,實際仍是寫自己思念家鄉兄弟們的一片深情,反覆指導朗讀,體會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最後指導反覆吟誦古詩,並告訴學生“每逢佳節倍思親”已成爲許多身居他鄉“遊子”表達思鄉之情的佳句。

學完後,幫助學生進行了拓展與歸類,我們曾學過的“文包詩”的形式的課文有哪些,體現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