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活動的案例反思

學識都 人氣:7.25K

篇一

小班生活活動的案例反思

一、細節描述:

我準備分發幼兒的衣服,讓他們自己學會摺疊。可是,剛剛將這些衣服準備分發,幼兒卻已經一擁而上。一個孩子大聲地叫了起來:“老師,那是我的衣服,還給我!”另外幾個孩子也大聲嚷嚷:“老師,她的一件是我的,不是他的”“老師,我的衣服上有米老鼠的呀,我要米老鼠衣服”“我不要這件!我要我自己的衣服”,有幾個孩子則一聲不響地離開位置到別人手中去搶自己的衣服,於是“搶奪衣服”大戰開始上演。呵,原來這些衣服對於以自我爲中心的小班孩子來說,根本不能容忍老師擅自把它們分發給其他小朋友。活動開始了,我先進行示範:這隻袖子蓋上來,那隻袖子蓋上來,中間折一折。

可沒想到這些孩子根本不願意好好配合我,迴應者寥寥無幾,他們拿着自己的衣服,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動物,有的則把衣服團成一團,墊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似乎對失而復得的衣服更加的珍惜,很少有孩子在關注老師的示範。

二、評價分析:

現在的幼兒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穿衣、吃飯都是由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代勞,這對於他們將來接觸這個社會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覺得非常有這個必要要開展這個活動。可是看到幼兒的這種反應,我知道自己的這套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活動還沒有開始,他們已經鬧成這樣了,哪還有時間來講怎樣摺疊衣服呢?於是,我換了幾種方法:

1、我重新選擇了時間,不是選在課堂上,而是選擇在吃好飯,即將要午睡之前,因爲午睡的時候,幼兒本來就要將自己的外套脫下。午睡前的場景不就是孩子學折衣服的最佳教育情景麼,而且在組織形式上可以更自然一些更隨意一些。

2、讓幼兒嘗試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折外套,目的是讓老師清楚的知道教學以哪兒爲起點。我想通過觀察每個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現,瞭解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種不同幫助,這樣,我纔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幫助。

3、幼兒互相觀察,互相討論。我請出了幾個有不同折衣方法的幼兒來表演,其他幼兒觀察討論哪種折法最平整最不會鬆開,哪種最不費力?並讓幼兒想想,爲什麼用團或卷的.方法不好,衣服會馬上鬆開?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知道哪種折法好,而且也體驗爲什麼這種折法好。

4、延伸活動。在積累摺疊外套的經驗基礎上,給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因爲有些幼兒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比較強,他們比別的幼兒先學會如何摺疊衣服,在這個基礎上,我請他們試着來摺疊褲子,比較開衫和套衫的不同折法。

三、 所思所悟:

經過這樣的訓練,幼兒摺疊衣服的能力確實提高了不少,可也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得到了以往不能得到的啓示:

1、要正確看待生活課程。生活課程,其實是生活與教育的有機整合。因此,一方面要求我們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從而使教育對生活進行改造,像本活動中通過摺疊衣服促使孩子生活中整理能力的發展;從另一方面,也要求這類教育體現生活的特點,如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節中開展。

2、生活活動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開展。歷來,生活教育往往以傳遞的方式進行,大的傳小的,經驗豐富的傳經驗淺薄的。爲引發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真正成爲自己生活的主人,生活活動也需要同時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開展。在本活動中,我事先並未要求孩子運用何種方法摺疊衣服,只是爲孩子提供一些探索的條件如時間如材料,鼓勵支持幼兒嘗試操作。演示討論也是在孩子對各種方法已有一定經驗基礎上組織的,究竟什麼方法好,什麼方法不好,同樣也未有一種預期的結論,而是讓孩子自己觀察自己體會,自由表達對各種方法的感受和認識,這種學習就是一種自我探究的過程,自然有益於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篇二

我們時常會聽到家長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呀。孩子在幼兒園裏到底學了什麼呢?長期以來我們片面地追求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通過學習《綱要》,使我們領會到除了學習知識,幫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尤爲重要,特別是小班的孩子,是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階段,爲以後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有很長遠的意義。通過一學期的摸索和實踐,使我們對小班生活活動有了一定的感悟,那如何開展生活活動更有意義呢?

第一, 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師要了解生活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根據目標有計

劃地將生活教育內容滲透到一日活動中的有關環節。也可以在有關活動中體現生活特點。比如說,在操作活動中,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整理,把廢紙之類的送到垃圾桶。這樣便很自然地讓孩子接受並養成整理和不亂扔垃圾的習慣。

第二,組織活動時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的教學方法也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

說教的方式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小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他們感興趣的事。老師可以說一些比較形象的詞語,比如孩子忘記關水龍頭時,可以說水寶寶要哭了;鞋子沒放好時說鞋寶寶喜歡和好朋友在一起;整理玩具時說送玩具寶寶回家等等。又比如,孩子進餐時,雖然我們要求孩子樣樣都愛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於是,我們組便開展了一次《吃飯香噴噴》的活動,活動中既生動地講述了吃飯時的要求,也包含了排序方面的知識,孩子始終都是在主動的學習中進行的。活動後的效果也是可喜的,孩子的進餐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可見教學方法的重要。

第三,學會挖掘生活活動中的價值。

生活活動多姿多彩,形象具體。都是關於具體的事情。在這類活動中我們主要是幫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孩子的動作發展。比如,讓孩子學脫衣服,剛開始總是困難的,但通過多次學習還是學會了,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瞭解堅持努力後的成功。在其他活動中,孩子就會遇到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是先嚐試,而不是急着退縮或者是放棄,這對孩子的將來都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在平時,老師要更好的引導孩子。

第四,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強,模仿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別人來獲取經驗和習慣,喜歡模仿別人的語言和動作。而老師是孩子最喜歡模仿的對象,所以在平時,老師自己要文明用語,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會帶動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當然,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畢竟孩子更多接觸地是家長。

第五,耐心教育和指導。

當然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耐心教育和指導,幼兒的每一種經驗的獲得不是孤立的,每一種行爲習慣的養成都是日積月累逐漸養成的,而且孩子的這種習慣有反覆的特點。生活教育強調在做中學,做中培養,要注重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練習。

第六,關注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進行生活教育時要注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對於能力強的孩子,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而相對於能力弱的孩子,教師更要有耐心,適時的幫助幼兒,使他們有信心,在原有的生活技能上有所提高。

總之,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就更加重要,對幼兒以後的生活影響很大。我們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服務的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發展幼兒的動作,並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