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新課程教學反思2000字

學識都 人氣:1.8W

新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備好學生和教材,而且對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結合自己在新課程改革過程的所見、所聞、所經歷,所感想,談談教師在備課及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高一歷史新課程教學反思2000字

一、分析新教材的特點,正確認識教材的作用和價值。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結構上確定專題型教學體系,彌補了過去教材中國史和世界史相對分裂的不足,使之更加適合時代的需要;新教材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形式多樣的優點,也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閱讀和選擇空間。但是新教材對許多編寫者來說,畢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如跨度大、跳躍性大、難度高、內容多、課時少等。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面對新教材時,少一些抱怨,多一點揚長避短的精神。教材即材料,我們引領學生,去解決諸多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的真實依據;是學生情感培養和價值觀養成的藉助平臺。它的作用是被我們“用”,而不是用來束縛我們的教學。

二、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巧妙整合歷史新教材內容。

教科書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我們要依據課標、依託教材,大膽合理的對教材在宏觀上進行整合和整體設計,微觀上適當的進行取、舍、增。充分發掘各種課程資源,以簡馭繁,化難爲易,最終引領學生實現對課本的超越。

三、引導學生正確閱讀和使用教材,迴歸課本,立足教材,突出主幹,夯實基礎,。培養學科素養和能力。

(一)注意史論結合。

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在掌握史實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活動,抓住其必然的本質的因素,形成歷史概念,掌握歷史規律,形成對歷史本質的認識。

(二)分析和理清知識層次或結構。

充分利用課本的目錄,探求章目、節目和子目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到融會貫通,深化理解;同時又能系統化課本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學生通過平時不斷地回顧、鞏固,考試中,特別是在做大題時就能做到“信手拈來”,而能不或儘量少地減少知識點的遺漏。

(三)、提煉和概括要點。

學習歷史必須理清線索,掌握要點,這是將厚書讀薄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要點”,就是歷史事件和歷史概念的骨架,是歷史“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提煉要點,必須具有邏輯概括的能力,這樣才能從繁雜的內容中提煉出記憶的要點,從而以綱帶目,化難爲易,執簡馭繁。

(四)、仔細推敲詞句。

閱讀中學歷史課文,必須對教材重點和難點中的有關詞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仔細推敲,這樣才能正確、深入地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進而達到培養智能的目的。

(1)抓關鍵的字詞。仔細領會,有利於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

(2)抓表示事物發展和變化的詞句。例如,關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19世紀末“初步發展”,一戰期間“進一步發展”,一戰結束“蕭條下去”。抓住以上關鍵的詞句,就可理解和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艱難曲

折的發展歷程、基本線索和主要特徵。

(3)抓表示因果關係的詞句。例如,關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它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的要求(果)。掌握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就可憑藉推理

來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五)、圈點批劃

所謂圈點批劃,就是做記號(圈、點、劃)和寫批註。它的作用是:(1)可經常提醒我們細心讀書,用腦思考,加深印象,幫助記憶;(2)可將閱讀中一閃而過的感觸、見解、難點、疑點隨時標記下來,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吸收精華;(3)可通過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創造”,使書本知識真正爲自己所掌握,創作出新東西。總之,圈點批劃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語言對教材所作的不斷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也是把書本知識化爲自身知識的重要步驟。

歷史高考源於課本,卻不侷限於課本。時下的高考已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化,歷史高考也越來越走近生活,聯繫時政,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這也就是說,備考過程中,我們一味地侷限於課本是遠遠不夠。拓寬視野,關注新知,也就成爲高考的一項必然要求。因而,作爲輔導學生備考的教師來說,不光要引導學生關注時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關注史學新動態、關注時政熱點、關注備考信息,編設新意專題和練習題。比如今年中國的載人飛船上天,實現了中國人民幾千年飛天的夢想,因而我們就可以更多地給於科技史,特別是中國科技史以更多的關注。臺海關係由於臺灣的獨立意圖“修憲”又趨緊張,因而臺灣的問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問題也是值得注意的。還有東北問題等等。

第一,可以起到鼓勵和督促的作用。

對於學習認真和基礎相對紮實的同學來說,考覈的成績可以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而對於基礎較差、學習不太認真的同學來說,檢查的結果就是一個鞭策和督促,促使他們認真複習前一階段所學的內容,以便爲今後的學習奠定一個新的起點。

第二,可以使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問題,以便於及時調整,加以改進。

具體操作時可把安排背書任務、佈置課後練習、設置小結論文和進行階段效果檢查(單元測試、專題測試、綜合測試等)相結合。“情”。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認爲,非智力因素是個體內部的動力體系,包括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素質,它能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調節整個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有道是“親其師,信其道”,也有一句老話說,大學生是因爲喜歡某科而喜歡老師,中學生是因爲喜歡老師而喜歡上某科。也就是說,能讓中學生“喜歡上”老師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從而有利於培養師生間的相互信任感,使學生心理上趨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引導,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高一的學生正處於人格和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中,已然具備一定的理性認知能力,因而,教師要想在緊張的備考中“取悅”學生,單靠簡單的口頭表揚,口頭鼓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教師更應該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民主、誠懇的態度對待學生;善於以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注意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容易接受學生的合理建議,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