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63W

導語:隨高中新課程正式推行,這意味着我省高中教育將發生重大轉變.新課改精神對每位數學教師都是一個思想難題,只有思想轉變才能使高中新課改實驗成功,才能使數學教師蛻掉傳統教育方法,領悟真正的新課程改革精神.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實質是凸現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會學數學能力、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如何真正理解新課程的精神實質,並貫徹於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對新課程的培訓和學習,聽取專家講解和名師的課堂示範,結合我幾個月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與同行們交流並真心聽取大家的教悔。

 一、好課多磨——研究

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課堂教學,如何設計好(每)一節課無疑是一線教師最應關注的話題,這樣,“研究課”成爲同組同行們的共識,爲了適應新課標要求,研究氛圍得到提升,可以說,根本上從觀摩課、示範課的傳統模式解脫出來,向“研究課”的轉變,那就是對課例進行分析與反思,參與評課活動教師可以隨時提問和質疑,隨時示意發表自己的觀點。擺脫各種人爲的束縛,從思維的碰撞,參與研究課的教師們均得到啓迪,從而使我們在教學理論上有所提升,在課堂實踐中得到提高。

 二、好學多思——探究

新的課程基本理念着重提到“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學會“數學地思考”。

案例1發揮直觀性教學優勢,引導探究性教學。

1.要讓學生動手做,設置讓學生動手做的問題:請同學們用紙板或遊戲棒或細鐵絲(做骨架)做出下列幾何體的模型:正方體,長方體,三棱錐,四棱三棱臺。使學生親身體驗柱、錐、臺的結構特徵,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2.要讓學生用眼睛觀察,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直觀感知,判斷空間幾何體類型的問題。

3.要讓學生動手畫。教學中設計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平面圖象的直觀圖及幾何體的三視圖的問題,讓學生動手畫(題目略)。

4.要讓學生用腦“推”,在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係的教學中,設計一定量的簡單推理論證的應用問題,重點是證明平行與垂直關係(題目略)。

此外,在“立體幾何初步”教學過程中,可給學生展示各類多面體與旋轉體的教具,讓學生通過對實體的多方位觀察,多角度審視,形成對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直觀認識,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時,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也就成爲自然了。

三、繼承與創新問題

1.“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無疑應當被看成中國數學教學傳統十分重要的組成成分,如何能夠依據新的數學教育理論去重新認識“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的合理性與侷限性?又如何能夠在新的教學實踐中很好的去應用這些數學思想或方法,包括必要的反思與總結對此做出新的發展?我們在探求着。

使用新教材的困難之一是時間不夠,一週開6節數學課還是講不完(新課標規定每週才4節),很多內容都是匆匆而過,草草收兵。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面對實際,我們的認識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求全,而求聯”,同樣地,在“數學基礎技能”教學中,我們也“不求全,而求變”。

2.“發現式教學法”的'應用。新教材的習題量大,層次性強,以必修2“立體幾何初步”爲例,新教材與傳統教材內容相當,新教材共有214題,據教參建議教學課時數約18課時,傳統教材課時約30課時,練習題164題(空間向量除外),內容份量有差,但課時相差近一半,而且新教材中的一些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不是僅照例題“葫蘆畫瓢”就能解決的,如果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解答,給出傳統意義下的答案,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確實難以做到。如此看來,新教材的習題確實練不了,而一些教師爲了完成“書本上的題”又不得不補充一些內容,使本來就顯緊張的課時更加吃緊。發現式教學法作爲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爲主要特徵,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認知、動機、行爲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因此,發現式教學法否定通過大量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提倡主動地在大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我們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發現式教學法”,接受的過程多啓發,發現的過程多參與。兩種教學形式互補共存,達到和諧統一。

3.“案例教學”思想的滲透。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習不是僅僅把知識裝進學習者的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主見”、“思想”,可見,課堂上適當利用“案例教學”法可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與活力.

當然,新課程才實施不久,如何更加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是每位數學教師正在探索與研究的問題。以上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請多指教。不過,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方法要作調整,教師“身份”要轉變,那就是變單純知識傳授爲知能並重,把“學”服從“教”的觀念變爲“教”服從“學”的觀念,吸取傳統教學法優點,融入“現代教學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