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99W

茫茫大千世界,誰都在追求幸福,只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是爲自己追求幸福,有的人是爲大多數人追求幸福,因此,本人是引導學生認識人生,追求人生,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目。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一

幸福是一個熟悉而又永恆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麼,卻又不是一兩句話。《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勞動,要*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主題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而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是一種幸福,回報也是幸福。學生總結不出這樣的話,於是我就請學生欣賞散文朗誦《幸福,一首唱不完的歌》。這樣的安排無疑很好地加深學生對幸福內涵更寬泛的理解,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行的。我順勢啓發學生以“我感到幸福!”爲結尾,聯繫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回想他們做過的事進行說話,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並激勵學生要學會創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個幸福的人。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二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麼》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把這篇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定爲:三個牧童是怎樣弄懂幸福以及理解幸福的含義。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在學生默讀全文後,要求找出重點句(智慧女兒的話)並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然後抓住文中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通過朗讀、表演、交流,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纔是幸福的。接着我讓學生聯繫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看法。之後又出示了幾組不同身份的人對幸福的理解,讓孩子們體會幸福的真諦。與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了一些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課後要求學生回家與父母交流,然後讓他們動手寫下自己對幸福的理解。金琳寫道:“媽媽告訴我,幸福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人感到幸福。如:看着睡夢中孩子安祥的臉龐,媽媽會感到幸福;看着馬路上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相互攙扶,這是一種幸福;餐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一起吃飯,這也是一種幸福……”李倩寫道“我與爸爸在暢談中,爸爸問我:‘當你在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大肚子阿姨時,阿姨摸着你的頭,向你表示感謝,當你教小弟弟打羽毛球時,看到小弟弟學會後那高興的樣子,你的感覺怎樣?’媽媽問我:‘當你把一首新曲子彈出優美的旋律,當你在參加社區朗誦表演取得成功時,你又是怎樣的感覺?’我明白了,原來幸福就在家人的笑臉裏,在我的努力中,在別人的讚美聲中……”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尋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要經歷很長時間,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時伸出自己的雙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後自己總能夠從課堂中發現不足之處。如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找出重點句理解,不很妥當。如在學生了解文中三個孩子尋找和認識幸福後,再交流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這時對課文中重點句理解就水到渠成。

總之,教學本課後,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學生的人生更爲燦爛,更有意義!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三

幸福是什麼?其實這是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的標題,文中講了三個牧童疏通了一口老泉,砌了一口小水井,得到了智慧女兒的祝福——祝他們幸福!但三個孩子不明白什麼是幸福,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三個孩子通過十年親身經歷知道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到底什麼是幸福,我想要學生在理解上上一個層次。

課一開始,我就詢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你有過幸福的感覺嗎?是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說自己過生日時媽媽買了蛋糕、送了禮物感覺很幸福;有的說自己生病了,父母細心照顧自己覺得很幸福;還有的說讀幼兒園的時候沒有作業很幸福,週末父母帶自己出去玩是幸福的,考試考得好的時候家長表揚自己時也是幸福的……孩子們說了很多,越說越興奮,似乎他們都感覺到了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當中。但我卻高興不起來,我的內心甚至在隱隱作痛,爲什麼孩子們感覺到的幸福都是來自於他人的關愛,他們只是坐享其成他人給予的幸福,自己卻不曾去創造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呢?是教育的缺失還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不會感恩的孩子將會是多麼可怕呀!

想起去年曾經上過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貴的沉默》,裏面也講到了感恩,講到了向父母回報愛,短短的一個學期就忘了嗎?這樣的狀態真讓人覺得煩惱!

沒辦法,我只能放慢講授的速度,讓孩子們細細地去品味文中的三個牧童用十年的經歷所獲得的幸福的體驗: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讓孩子們反覆地朗讀這幾句話,期待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規律的重複。在學生對幸福的感受漸漸清晰明朗的時候,我又對幸福的概念進行拓寬。不同職業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機朗誦了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對雷鋒來說,幸福是“走到哪裏就把好事做到哪裏”的快樂;對警察來說,幸福是“舍一家團圓,保萬家平安”的奉獻;對農民來說,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穫;對母親來說,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期盼。同學們,課前你們對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現在學完課文之後你對幸福又是怎樣理解的呢?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說一說自己對幸福的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感受比課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純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感受,一直把這種通過勞動,通過幫助他人來獲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踐行在實際生活中,做一個會感恩、會回報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