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學識都 人氣:1.53W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

一、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夠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二、活動準備: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蘿蔔胸飾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出示蘿蔔頭飾,引出故事主題。

教師:看,這是什麼啊?(教師出示蘿蔔頭飾)

教師:這個啊是昨天有一個老公公種的一個蘿蔔,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蘿蔔越長越大。後來啊老公公想把蘿蔔拔出來,可是怎麼拔也拔不動,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現在啊,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就是有關這個蘿蔔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操作手套娃娃,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回答。

教師:老公公蘿蔔呀拔不動,我們看看,老公公會用什麼辦法拔蘿蔔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

教師:最後蘿蔔拔出來了沒有啊?那是怎麼樣拔出來的呢?有誰一起拔的啊?

教師:這麼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講故事,請個別小朋友用手套娃娃進行故事表演

教師:那好,那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拔拔這個蘿蔔好不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表演,請小朋友試着和老師一起講,主要掌握“XX來拉,來拉” “‘嗨喲,嗨喲’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兩個句子)

教師小結: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這個蘿蔔啊?那好,現在啊,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蘿蔔拔出來!(教師引導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全部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這麼大的蘿蔔,小朋友們有沒有拔出來啊?蘿蔔拔出來了小朋友們開心嗎?

四、活動延伸: 將手套娃娃放進語言區,幼兒可以在那裏繼續邊用 手套娃娃自己表演並講述故事情節。

(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拔蘿蔔》是一個趣味性與表演性相結合故事,它是將人物和動物串連起來以此 來引發幼兒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發現小班孩子最喜歡不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所以我就設計了這節課。

課的一開始我便先出示一個教具大蘿蔔,它是用一塊紅色的扣地板做的,葉子是用綠色的及時帖做好的,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他們一看就說是個蘿蔔,我接着又問是這個蘿蔔是什麼樣的啊,小朋友便開始說,紅紅的、大大的……。接着我便帶上老公公的頭飾。裝成老公公的樣子,一邊拔一邊說:“這個蘿蔔這麼大,怎麼也拔不動?誰來幫幫我呀!”許多小朋友說:“我來幫助您吧!”我便開始引出故事的開頭。我先出現大蘿蔔和老爺爺,接着便出現了老婆婆、小狗兒、小花貓、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後,我便以問題的形式開始問幼兒,“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人去幫老爺爺的啊?”幼兒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給說出來,“那誰先去的呢?接着又去了誰?還有誰啊?”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來激發幼兒的回憶,並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讓幼兒帶着問題帶着思考來聽故事,以此來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傾聽中,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基本能回答出來了,而且興趣依然很高漲。

接下來,便請幼兒來表演了,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孩子們一聽自己將要表演故事中的角色,高興的不得了,都圍上來要玩 。 幼兒們在表演環節使這節課達到一個高潮 ,而且通過自己玩“拔蘿蔔”遊戲,使孩子們懂得有些事情光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個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講述故事的大意。

2、運用幽默的語氣和象聲詞表現猴子與爺爺之間的對話。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重難點:

能砍圖講述故事大意

能學習運用各種語氣進行對話表演

活動準備:

認知準備:對小猴子的本領有所瞭解

材料準備:圖片,老爺、猴子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小猴的本領

1、你都知道小猴子有什麼本領?

2、想想它和人類有什麼區別?說說誰更聰明?

二,看圖講故事

1,出示圖片

1、

這是在什麼地方?有誰?他們都在幹什麼

請個別幼兒完整複述圖片上的內容

小結:在公園裏,許多小猴子正在樹上玩耍,這時一位老爺爺正挑着兩框帽子從遠處走了過來。小猴子們都好奇地看着他。

2,出示2、3圖片

這時發生了什麼事情?老爺爺怎樣?小猴又怎樣?

我們仔細看看主兩張圖上,小猴子和老爺爺的動作都是怎樣的?

討論爲什麼小猴子的動作會和老爺爺一樣?老爺爺這時心裏會怎樣?又會怎樣說?

請個別幼兒上來學說對話,老師也表演對話,集體學說對話。

3,圖片4

講述前討論:老爺爺想了個什麼辦法取回了帽子?

4,完整複述故事,並學習用不同語氣表演對話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效果很好,從幼兒完成目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PPT的教學效果很好,它直觀形象地表現出猴子模仿老爺爺的動態,幼兒很感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表現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夠準確,老師指揮的較多。我決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區,爲幼兒播放故事的磁帶,讓幼兒重複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3

二十一世紀,繪本閱讀已經成了全世界兒童閱讀的時尚。大量的兒童文學繪本涌向我們,令人目不暇接。在這些繪本中,一些取材自我國傳統民間故事的優秀作品,值得我們靜心地研究,《老鼠娶新娘》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呈現自然界生生相息的過程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也都有自己的弱項。

在反覆推敲中,我爲這個活動確定了兩條目標:

1.體驗故事所傳達的濃郁民俗情,感知事物的強弱相輔;

2.自信地表達自己的長處,真誠地欣賞同伴的長處。

活動設計分三個環節:

激趣導入、欣賞理解和遊戲感受。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對活動《老鼠娶新娘》的理解和看法。

1、從教學目標方面來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而且活動過程緊緊圍繞着目標,環環相扣,較好地完成了目標。

2、從教學策略方面來看,《老鼠娶新娘》的選擇契合孩子的生活經驗,能夠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選擇以民族音樂引入,在營造“中國風”的熱烈氣氛中,展現活動的主要情節“娶新娘”,這件本屬於成人世界的喜事,因爲其所特有的喜慶、歡樂、甜蜜與神祕而令幼兒嚮往和憧憬,激起了幼兒對接下來活動的熱情。接着,通過展示與故事相關的圖片,介紹新娘想找怎樣的新郎,從而交代清楚故事中的角色,使幼兒充滿期待地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們首先請幼兒欣賞故事,進而感受事物的強弱關係。故事中所蘊涵的自然界事物強弱相輔的關係,爲幼兒形成正確的對人、對己的認識觀,提供了客觀的認知基礎,也有助於調適幼兒的失衡心理――使那些認爲自己“樣樣都強”的幼兒感受到“再強大的事物,也有不強的地方”,從而減少一些過於自大的情緒;使那些認爲自己“樣樣都不行”的幼兒感受到“再弱的事物,也有自己最強的地方”,從而激起些許的自信情感。經過富有內心情感衝擊的交流分享,當我出示“揚長補短”的漢字卡時,孩子開始體會其中的意義。

當活動接近尾聲時,應該有一項活動讓幼兒將已獲得的認知用行動表現出來,與故事情節相符的活動自然是“擡花轎”,它需要同伴之間步調一致的合作才能完成。另外,通過前兩個環節,幼兒對“娶新娘”這件喜事已經充滿嚮往,這時“擡花轎”恰好釋放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可以說,活動最後安排的遊戲“擡花轎”,既緊扣本次活動目標又尊重了幼兒的學習特點。

對於這個活動,我認爲還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1、教師的提問要有效。提問應簡潔、明瞭,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

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每一次提問與迴應,讓幼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真正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應該是在精心預設的同時,靈活的生成與調整。也只有在有準備的調整中,幼兒的經驗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師在活動前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已有經驗,考慮孩子可能出現的回答或問題,進而又預設了第二層次的提問,即我們所說的追問。所以,我覺得,老師的提問應該落腳在對孩子的關注、瞭解,在活動前要多想、多思考!

2、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語言素質、較高的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演繹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師的語言、語氣、語調、肢體動作都是演繹作品的關鍵。活動《老鼠娶新娘》有了一個較完善的設計,有畫面的衝擊,有音樂的渲染,再加上教師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繹的效果也會更好,孩子也更投入。

總之,這個“有點古代的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了濃郁的中國民俗民風,還爲孩子養成“尊重別人、悅納自己”的良好品格奠定了認識基礎。對大班孩子來說,這是次不可或缺的學習。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好聽、好玩的故事不一定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而是近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之處,我們缺少的,只是靜心地去解讀和品味。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4

在這節課的一開始我就出示四張大灰狼表情的圖片,讓孩子們觀察一下,這四張圖片上的大灰狼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孩子們一一觀察,發現四張圖片上的大灰狼有四種不同的表情:高興、生氣憤怒、傷心和很開心。於是我問孩子們:大灰狼怎麼會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憤怒、一會兒又傷心了呢?它碰到了什麼事情呢?皮蛋小朋友歪着頭想了想說:“大灰狼娶新娘了吧!”“娶新娘?那你們說說娶新娘的時候,應該是高興的呀?怎麼會憤怒了、傷心了呢?”小朋友們紛紛說:“不會是大灰狼娶新娘的!”那是什麼呢?於是讓小朋友帶着這個疑問聽老師給他們分段講述故事《大灰狼開心了》。評價分析:

《大灰狼開心了》這是一個語言故事,在這個故事裏面主要是讓孩子們懂得人的心情變化與表情有關係;知道做錯了事情只要想辦法及時的補救就會使自己重新快樂起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一直把大灰狼作爲一個反面的教材,大家都知道大灰狼是一個壞東西,不但狡猾而且還非常的兇惡,這個形象一直在孩子們的腦海裏,再加上孩子們愛看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把大灰狼這個角色更加的深入到了孩子們的腦海裏。但是在這個故事中,卻體現了大灰狼的另外一面,它也很善良,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也會及時地想辦法進行補救,讓受傷害的小動物重新獲得快樂。

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我採用四張大灰狼的不同的表情圖片讓幼兒觀察併產生疑問,大灰狼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表情變化,帶着這個疑問再來聽老師講述故事《大灰狼開心了》。然後又採用分段講述故事並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們理解故事的內容,在理解中學習詞語“憤怒、傷心、攆走”等。課堂上孩子們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一直被故事所吸引,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5

在《水果謎語》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在教學活動中我準備了三個謎語,在猜第一個時,“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猜一種水果的名字,一開始幼兒能有興趣的亂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進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也進行了引導而在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的時候,發現多是我在講,給我的感覺是幼兒聽不懂,而且興趣也沒一開始好了,因此我也急於把答案說了出來。而在猜第二個謎語時,“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在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聽完謎面後,發現幼兒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表現還是不會猜謎語,但是我還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答案。可是還是沒有我預想的那樣。因此再一次的對謎面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我爲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出示了準備好的實物,邊講邊讓幼兒觀察,發現幼兒對實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我也發現幼兒還是不會猜謎,興趣沒有故事的高。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也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兒對猜謎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爲他們還不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謎底應是幼兒熟悉的,謎面描述事物特徵是明顯而生動的,用的比喻應和謎底實物相似的。 再次,教給幼兒解謎技巧,即讓幼兒仔細聽謎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然後要求他們對每一句描述應引起聯想與分析,從事物特點上去猜。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於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當然猜謎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學會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我也將在延伸活動中,飯後散步時以及教學活動開展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猜謎的遊戲,相信,猜謎會讓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聰明!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6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類型的教研活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爲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爲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對象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直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該想到的,應該準備更充分些、考慮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考慮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角色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我還是應該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導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着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導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7

目標:

⒈仔細觀察畫面,解讀獵狗當選最佳守衛的過程。

⒉能圍繞故事發展情節,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

⒊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⒋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有關繪本的PPT、書中小動物的圖片、“選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⒈出示PPT,樹上貼着:招聘守衛一名。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你從畫面上看到了什麼?樹上寫着什麼?聘請是什麼意思?(招工,請一個人來做這個工作)守衛是什麼意思?(站崗、保護)

⒉引導幼兒猜測。

師:猜猜看,這張招聘廣告是誰貼的?(幼兒猜後,師出示山羊圖片)爲什麼要貼這個廣告?(幼兒暢所欲言後,師出示大灰狼圖片)

⒊教師小結:現在知道爲什麼了吧,原來是爲了守衛小羊們。

二通過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

⒈出示PPT2:

⑴師:來了許多招聘者,來了幾位?(教師帶幼兒一起數,按順序,共14位)誰能一下子儘可能多的說出他們的名字?(幼兒回答)

⑵師:可是山羊公公只需要一名守衛,到底該選誰呢?(幼兒暢所欲言)有沒有什麼辦法來選出來呢?

⑶師:山羊公公決定用過關的方法來選。什麼是過關?(一關關選)

⒉出示PPT3:第一關比身高。

⑴師:第一關比的是什麼?你怎麼看出來的?(比身高,師出示橫線)

⑵師:確實是比身高,這條線是什麼意思呢?(合格線:身高超過表示勝出,沒超過就淘汰)

⑶師:在這一關中誰勝出了?誰又被淘汰了呢?(引導幼兒觀察,過矮的被淘汰)

⑷師:這一關有幾個小動物勝出了?

⑸師:還需要淘汰幾個小動物?

⒊出示PPT4、5、6:第二關舉重。

⑴師:猜猜它們在比賽什麼?你怎麼知道的?(幼兒暢所欲言)

⑵師:現在他們舉的都是100公斤的木頭,這次你覺得誰勝出了,誰淘汰了,爲什麼?(請幼兒講述)

⑶師:現在進行了幾關比賽?(2關)

⑷師:你覺得前兩關中誰最出色?說說你的理由。(幼兒暢所欲言)

⒋出示PPT7、8:第三關

⑴師先出示比賽結果:老虎、猩猩和獵狗贏了。

師:這次誰贏了?猜猜這關可能比的是什麼?(幼兒暢所欲言)

⑵出示接飛盤圖。

師:原來比的是接飛盤。爲什麼要比這個?(靈敏度:狗熊太笨重,所以淘汰了)

⒌出示PPT9:臨時守衛

⑴師:到現在一共進行了幾關?你覺得誰最有機會獲勝?(先請幼兒講述)

⑵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三個動物的圖片,讓幼兒按順序到黑板上投票,將“選票”貼在自己支持的動物下方,提醒幼兒按順序文明投票。

師:我把三位動物請來了,現在要讓你們做評委,親自給他們投票。

⒍出示PPT10:工作狀態圖。

師:山羊公公一時不知道選誰好,就讓他們輪流當一天守衛試一試。(出示三個動物工作狀態圖,讓幼兒說說分別發生了什麼事)

師:看了他們工作的樣子,有沒有人要改變自己的選擇?

教師採訪重選的小朋友:你現在想選誰?(幼兒回答)

師:你們都想選獵狗嗎?爲什麼?(請一幼兒回答)

師:他說的你們同意嗎?(出示獵狗獲勝的圖片,給幼兒們鼓掌)

師:誰是森林的最佳守衛?(幼兒:獵狗)

三出示故事結局的PPT

⒈師:請小朋友回憶一下獵狗獲勝的過程,它通過了哪幾關比賽?(幼兒一起回答)

⒉結合PPT完整欣賞故事。

⒊師:今天我們看的這本書名字叫做《超級擂臺賽》,回去可以和你的爸爸媽媽分享一下,好嗎?

主題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的朋友,他們之間有着天然之緣,孩子們喜歡與動物爲伍、與昆蟲對話。動物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動物世界有趣而又神祕,然而,對於大班的孩子們來講,僅僅瞭解動物的名字,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了,因此,在主題中,我們以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情感爲切入點,引導幼兒瞭解動物神奇的本領,探索發現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生存狀態,從而感受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更是動物的夥伴探索活動“動物大世界”已經告一段落,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反覆的實踐與研究,學到了許多與自己生活經驗很接近,且書本中學不到經驗與知識。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學習並理解兒歌《嫩芽娃娃》。

2、激發幼兒探索樹葉變化的興趣,瞭解植物生長的自然條件。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兒歌內容。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自制大樹佈於場地四周、自制樹葉每人一片在場地一角。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花草樹木。

1、現在是什麼季節?

2、春天來了,花園裏的花草樹木發生了什麼變化?(幼兒四散觀察)

二、席地而坐說一說

1、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2、教師小結:春天到了,地上長出了新的草,草地變綠了,樹上也開始長葉子了,剛長出來的葉子是淡綠色的、嫩嫩的,我們叫它嫩芽。

三、學習兒歌《嫩芽娃娃》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嫩芽娃娃是怎麼長大的呢?

3。春風吹,春雨下,陽光照,嫩芽娃娃慢慢長大。

4、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植物的生長規律。

5、教師複述兒歌,幼兒學念。

四、嫩芽長出來了

1、找一找嫩芽娃娃躲在哪裏?

2、看一看它們長得什麼樣子?比較葉子的顏色、大小上的差異,它們應該誰的嫩芽娃娃。

3、我們一起來做春姑娘,讓周圍的長出嫩芽。

4、幼兒邊念兒歌邊爲周圍的自制大樹粘上小樹葉,最後一起完整地念兒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9

《我想要快樂》這一故事講述了兩隻熊寶寶想知道什麼是快樂,於是在不斷地尋找快樂,感受快樂的歷程。故事語言簡潔,圖片清晰,內容有趣,情感積極,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興趣,拓展孩子的思維,適合中班的孩子閱讀。

在出示圖片2中,很多幼兒都高舉着小手,看到了他們想要積極表達的願望。有幼兒說:“看到了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有幼兒說:“看到了一隻小熊正張着大嘴巴在吃蘋果。”有幼兒發現了一隻小熊伸着舌頭在舔蜂蜜,有幼兒發現罐子裏的是蜂蜜,蜂蜜都倒出來了,也有幼兒說:“他們在笑吃的可開心了。”讓我們獲得了:“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一信息。“他們還會找到什麼樣的快樂呢?”幼兒們都迫不及待地說看下一張,看下一張。

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運用了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爲幼兒提供了獨立的閱讀、想象的空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提問、分享閱讀內容、角色互動,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蘊涵的主題。在自主閱讀時其實也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培養與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我還組織幼兒進行了對話的學說。在這個故事中每一幅圖畫都有一段簡短的文字,加上熊寶寶在尋找快樂時遇到了好幾個小動物。於是,爲了讓幼兒學說起來更方便,更易記憶與角色表演,我將每次找到的快樂都用句式一樣的話進行小結;“我會……,我像……一樣快樂。”這樣,相同的形式,幼兒前面的句子熟悉了後,後面的內容他就會自己進行總結了。

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還通過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讓幼兒以模仿熊寶寶的方式來切身地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題。現場的氛圍一下子活躍了,幼兒的積極性也充分地被調動起來了。角色模仿的運用,動靜的結合,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中間環節的安排可以更緊湊些。在自主閱讀,加深理解這一環節,我以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去理解故事內容,如:自主閱讀、學說對話、角色表演。而在這次的尋找快樂中熊寶寶又遇到了三個小動物,所以,這樣一來我安排的內容可能多了些。這樣一步一步下來,環節很清晰,幼兒學的也更有趣更快了,但時間好像有些長了,所以在活動時各環節之間可以更緊湊些,這樣可能會更好。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0

今天是我園新教師舉行彙報課的日子。很榮幸的是,徐流芳老師也來了,這也讓我產生了更多的緊張感,呵呵。掐指算來,工作已經近一年了,但是我要學習的東西還遠遠不夠,這只是我工作生涯的一個開始……

《花臉虎的噴嚏》是我從課外找來的一節中班語言課。雖然上課前也做了很多工作,和師傅也交流討論過方法。但真正實行起來,確實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而且一些問題是我自己也想不明白的。教學目標應該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旨,整個活動要圍繞目標開展,因此目標確立的準確與否對一個教學活動來說至關重要。而我的教學目標中就是因爲有過多的社會性目標而偏離了語言領域。這也是後來我的講課過程出現問題的一個原因。接着,也是最重要的。作爲教師講述的故事,我的語言缺乏更多誇張的情感。我知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個弱項,語言情感的處理是我的一個“死穴”。但我就是選擇了語言課,也是爲了通過大家的指點能使今後更好地上好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老師們都說,其實一堂語言課,只要你能把故事講得生動,讓孩子們能進入到這個情境裏面,那麼你這個活動也就算是成功了。我也一直很喜歡上海名師張紅老師的課,雖然只聽過兩節,但她的課堂氛圍是我所向往的,也是我努力的一個方向。我也會謹記今天領導、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與好點子,我相信通過我接下來的幾天的努力,我的課堂也會變得幽默、生動起來!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的本領。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動物圖片若干;動物大家庭圖版

活動過程:

一、說說動物的本領。

1、出示動物大家庭圖版,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所瞭解的動物的各種本領。

引導語:大家看看動物大家庭裏都有誰?你喜歡哪種小動物?它有什麼本領?

2、小結: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他們生活在一起很快樂。

二、欣賞故事《我家是動物園》。

1、講述故事要求幼兒要注意傾聽。

引導語:有個小朋友說他家是一個動物園,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提問

故事裏說了哪些人物?鬧鬧像像什麼動物?爲什麼說他像猴子?鬧鬧爸爸像什麼動物?爲什麼說他像獅子?鬧鬧媽媽像什麼動物?浣熊最喜歡什麼?

3、小結:故事中的鬧鬧小朋友把自己和家人比喻成各種不同的動物,因爲自己和家人的本領和有些動物的本領很像,所以就把自己和家人當成不同的動物,這種說法很有趣,也很生動。

三、我和家人像什麼?

1、鼓勵幼兒與同伴說說:自己以及家人都有哪些本領,像什麼動物?

2、引導幼兒分別爲自己及爸爸、媽媽選一張動物圖片。

3、鼓勵幼兒用語言和動作描繪自己或家人的本領(或基本特徵),啓發幼兒根據相應的語言、動作提示猜出相應的動物。

4、啓發幼兒思考:家裏除了爸爸媽媽,還有誰啊?他們會像什麼動物呢?爲什麼?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其實在閱讀這本圖畫書的同時,我們有很多的活動可以開展。有趣的名字、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等等。考慮到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因此將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能夠大膽表述並體會畫面中人物的特徵或喜好與動物間的對應關係。本書的畫面內容十分豐富,有些細節也非常有趣。因此,需要孩子們發現這些細節,並且與故事的發展聯繫起來,大膽地進行猜測與表達。所以將教學活動的難點放在交流、拓展圖書內容,連貫、完整地講述自己對圖畫書的理解上。整個活動的設計,由局部到總體,由淺入深,帶着幼兒一步步地理解畫面和故事內容,接着又讓幼兒回到現實生活中去,以新的視角發現自己的特徵、喜好,並能用相似的一種動物來做比喻,嘗試用“我是……,是個男孩子(女孩子),其實呢……”的句式來表達。將活動推向**。最後以故事的結尾做爲整個活動的結尾,再一次讓孩子們體會了圖畫書詼諧、有趣的風格。而延伸製作圖書的環節一定會激起孩子們進一步用語言表達的願望 。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2

在這個星期的星期三下午,我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語言活動—《月亮船》,在上課的過程中,小朋友聽的也很認真,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的部分有: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後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麼,還出示的圖片,孩子們也直觀的看到了,加上我以動作表示她它們是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還讓幼兒來複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還是比較好的。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後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於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同時我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下次改進:

1、當問到“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時,我直接把一些有關天安門的知識告訴了幼兒,卻一直沒有給幼兒說的機會,其實,班上的趙淇凱去過北京,對天安門有一定的認識,可他的說話機會被我忽視了,失去了很好的讓幼兒自由表達的機會。

2、《綱要》指出:語言活動要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同時要將情感滲透在活動之中。在最後一個環節時,讓幼兒說一說祖國的美麗景色,我覺得我沒有調動她們的氣氛,孩子們發現時,雖然很積極,可是還是沒有把孩子們對祖國感到自豪的感情發揮的很好,我覺得我應該讓孩子們在課前就對我們祖國去有所瞭解,這樣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對她們的情感教育會更有效。

大班的語言課,不但要發展她們的語言能力,更要讓他們在這些故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知識點。一些語言活動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前就有一些瞭解,作爲經驗積累,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我們和孩子才能一起學的更淋漓盡致,更有興趣。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3

每年的春天總是悄悄地來,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給孩子們的是一種美,一種無處不在,立體的美。

在環境創設中,我刻意將草莓園的紅色系與我眼中的綠地的綠色系大塊面的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在其他小角落佈置成各種色彩。如:喝豆漿區域橘黃、草綠;蔬菜探險棋的紫色墊子綠色棋盤;桌子上彩色的裝飾;櫥櫃上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以及孩子們作品的展示。讓孩子們在一個既和諧,又美麗的環境中游戲。

在教學中也充分考慮到色彩給孩子們的視覺衝擊。例如:從一片漆黑→閃出白色字幕《春天的色彩》→綠色系→紅色系→白色系→孩子們的畫。讓孩子們無時不在感受視覺美的衝擊。

班德瑞的《春》散發着一種靜靜地、清新地春天的氣息,靜靜地欣賞會讓人覺得舒適、平靜。它的美不易察覺,於是我把它當作我班活動的背景音樂(包括爲散文配樂)。

散文詩《春天的色彩》爲孩子帶來語言美。散文詩本身就通過優美的語言爲孩子們呈現了一幅幅色彩的畫面。而教師有表情的配樂朗誦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聽覺美。

在美的環境中游戲、學習,孩子們也用各種美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對春天美的理解。

孩子們用美麗的畫筆表達自己最喜歡的春天的色彩。

孩子們用美美的聲音朗誦出自己創編的散文。

孩子們用精彩的表演表達自己創編的散文。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豐富多彩,因爲它是有生命的,我將這點融入散文詩中,爲孩子們創編散文提升了難度。因爲他們要了解春天萬物變化的特徵,才能進行有效的創編,並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重點理解。如:爲什麼小草說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紅色是甜甜的嗎?白色會跳嗎?爲什麼?爲幼兒創編打下基礎。在此基礎上孩子們編出:

太陽告訴小熊,春天是暖暖的紅色;

毛毛蟲告訴小熊,春天是扭來扭去的綠色;

油菜花告訴小熊,春天是清香的黃色;

浪花告訴小熊,春天是滾來滾去的藍色;

紫藤花告訴小熊,春天是一串串的紫色。

針對能力不同的幼兒作出不同的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

藍色系組的幼兒一開始三人共同創編了一個:浪花告訴小熊,春天是美麗的藍色。我先肯定孩子們的散文,再對組中能力最強的琪琪說:浪花是怎樣的?琪琪回答說:浪花是滾來滾去的。我馬上接着說:那浪花還可以告訴小熊春天是怎樣的藍色呢?聰明的琪琪馬上編道:浪花告訴小熊,春天是滾來滾去的藍色。我的肯定,鼓起了單能的火花,他想了一會說:老師,還可以使深深淺淺的藍色。因爲在海底是深藍色,在海灘是淺淺的藍色。

黃色系組孩子能力相對較弱,他們共同編了:芒果告訴小熊,春天是甜甜的黃色。於是我又將問題拋給了看錶演的幼兒:還有怎樣的黃色呢?孩子們馬上回應到:檸檬是酸酸的黃色;向日葵是香香的黃色每位幼兒都十分樂意將自己創編的散文表演給大家看。孩子們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4

從整個活動來看,幼兒對美食還是很感興趣的。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少了平時社會活動中的說教,使幼兒成爲了主體,主動性增強。在活動中,能運用多種形式,如通活動前師幼收集美食的信息和各種不同的美食,佈置美食節,活動中的品嚐、交流和看視頻,聽故事,使孩子們充分的運用各種感官來調動對傳統美食的喜愛和中國的飲食文化的瞭解。從而是孩子們愛祖國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提升。整個活動注重的情感和知識的積累,環節層層遞進,支持了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光是一些美食名稱的由來,還有更多的內容在裏面,怎樣能讓幼兒瞭解的更多,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還能用什麼形式來呈現,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瞭解祖國首先要了解家鄉,是不是應該在之前先進行一節山西的美食活動,讓幼兒先了解家鄉的美食,就不會在第四環節中有出錯的情況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發現畫面的變化和圖片間的聯繫,並學着按序排放圖片。

2、瞭解小樹成長的過程,並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小圖片,一套大圖片。

2、展臺

活動過程

1、激趣引疑。

(1)教師在展臺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樹,並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

(2)高高的大樹小時侯又是怎樣的呢?

2、幼兒自由觀察圖片,並按序排放。

再桌上的小筐裏放着小樹長大的照片,讓我們一起看看、排排,然後想想樹兒是怎樣長大的?

(1)提供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請幼兒仔細看看,並按照順序排放圖片。

(2)請個別幼兒來排放大圖片,並說說這樣排的理由。

3、教師邊在展臺上展出《小樹長大的》圖片,邊放故事錄音。

提問:到底小樹是怎樣長大的呢?

4、教師請幼兒蹲下變成一棵小種子來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自然結束活動。

《小樹長大了》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活動小班語言活動《小樹長大了》是一則排圖講述,它由四幅圖片組成的,它簡單再現了小樹成長的過程,畫面的變化較爲顯著,圖片間的聯繫容易發現,很適合小班孩子觀察講述,但在具體過程的實施中我也深有體會,現在我邊講環節邊對本次活動進行反思。

第一環節:激趣引疑我利用展臺在大屏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蘋果樹,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並引出高高的大樹小時候又是怎樣的呢?自然進入第二個環節。

第二個環節:幼兒自己拿出小樹長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觀察並按序排放。孩子們此時興趣盎然,都能認真觀察圖片,部分孩子能正確按序排放,並能簡單說出理由。

第三個環節:我邊放故事錄音,邊讓幼兒看大屏幕,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進一步理解小樹長大的詳細過程,緊接着我讓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臺大膽講一講,小樹長大的故事,但此環節存在問題有1、臺上的幼兒講時臺下的幼兒在玩自己的小圖片,孩子注意力已開始分散。2、臺上幼兒不敢在集體中大膽發言,這與小班幼兒交談能力比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現教師在臺上極力啓發講故事的幼兒,而臺下幼兒不注意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