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根和莖》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08W

根據學校與教研室安排,第二週我執教了三年級《根和莖》一課。《根和莖》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植物的一生”單元中的第二課,根和莖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發揮着支持植株、吸收、傳輸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功能。本課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分別認識根和莖的不同類型,瞭解根和莖在生長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教學中有選擇地利用生活中常見和學生熟悉的菠菜、大蒜、水芹、西芹等。通過直觀的觀察、比較活動,引導學生正確把握直根和鬚根形態上的特點,鼓勵學生嘗試着給根分類,可以加深學生對根的形態和名稱的認識,從而更高效地瞭解植物根的分類。而對於莖,我通過實驗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和課件演示的方法向學生介紹,對於莖的作用,課前準備好插在紅水中的莖,課堂上讓學生解剖,使學生對莖的運輸作用有更深刻的認識。

小學科學《根和莖》教學反思

在教研員爲我剖析了整堂課後,我覺得本課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環節的'設計與設計的意圖需要明確。在教學根的環節上,沒有能夠明確指出哪裏到哪裏是根,以至於學生在比較直根和鬚根的時候不能發現直根部分,而只是注意到細小的側根。在教學莖的時候同樣沒有能夠讓學生找一找不同植物的莖在哪裏,而是教師講解的比較多。在教學方法上,我總是擔心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講授法用的太多,沒有體現“雙主體”理念。

今後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將遵循以下原則:

科學性原則,教學方法的確定,必須是科學的,必須符合科學教育的規律,符合學生的任知規律。

主體性原則,教學方法的確定,必須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活動性原則,教學方法的確定,必須有利於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必須有利於學生各種探究活動的開展。

過程性原則,教學方法的確定,必須有利於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獲得過程的體驗;

創新性原則,教學方法的確定,應當在吸收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立足創新,重視創造出一些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