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教師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8.64K

歷史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的研讀和結合史料分析,真正的要做到學生對於知識的通俗易懂,還得培養學生使用史料、分析史料,論從史出的能力。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教師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教師教學反思

《第一次工業革命》教師教學反思【1】

本課存在的優點

① 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

設計思路:教師闡述工業革命的含義,讓學生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最早在英國發生的原因。組織學生用表格列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特點性的發明,教師配合展示相關圖片資料加深學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感性認識。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生活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人,你會發現你的生活有那些變化?”讓學生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② 整體設計比較好

整體設計:本課內容較多,要用兩課時講解。第一課時主要講解前兩目,講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側重於蒸汽機的發明、鐵路運輸出現和電力的廣泛應用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第二課時講工業時代的經濟組織和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兩目,主要講述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從工廠制度的確立到大企業時代的到來的特點、世界市場的形成時間及方式。貫穿於本課的線索是:兩次工業革命的發生推動了資本主義綜合實力的迅速提高,最終導致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經濟”初具規模,成爲今天經濟全球化的早期表現。

③ 利用表格、圖片產生感性認識

設計思路:展示圖片導入工業時代經濟組織的變化,工廠制度出現及其特徵,讓學生總結工業時代早期的特點。用圖片資料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引入第二個問題學習,大企業時代的到來。通過設問層層深入讓學生探究大企業時代經濟組織的特點,並在此基礎上對其作出簡要評價。

④有鞏固練習和書面作業

本課存在的不足

① 時間有限,內容較多,可能教受不完。

② 學生的知識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學生沒法自主完成探究。

解決的措施

① 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進行課前指導。

② 把學生進行分組,每六人一組,設組長一人,帶動其他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工業革命的成果大都爲學生所熟悉,因此,本節課主要是利用學生熟知的或已學的.內容,採取教師從思維方法上引導,學生或獨立、或小組討論的方法,對本節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歸納、概括與比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學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形成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自己歸納第一次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發展之間的關係,易於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更好。

《第一次工業革命》教師教學反思【2】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專題中的第三課,在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編者的意圖,是希望學生藉助本課的學習瞭解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工業革命的影響,特別是對世界市場的影響。因爲是高三複習課,所以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我將三段式中的知識導學部分省去,重點放在三段式中的合作探究部分。

合作探究部分我主要是用三個問題來貫穿始終,那就是工業革命爲什麼先發生在英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以及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個階段,我主要是想通過材料,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來得出結論。在設想時我希望學生以幾個人爲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從準確與否,深刻與否等方面選出最佳答案作爲本組答案在全班交流。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然而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學生討論要消耗大量時間,所以課上是以個別學生回答爲輔,教師總結爲主。雖然整個課堂中學生的答案有不到位,不完整的地方,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還是得到彰顯,興趣得到激發,他們也學會了從材料中尋找答案的方法。所以,課堂還是應該多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學習歷史的終極目標是感悟歷史,反思不足,靈活準確地運用書本知識,透過歷史應用於現實。因此我在三段式的課堂訓練階段,選取了歷年與本課內容有關的高考題。既鞏固了本課的知識,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與分析能力。

總之,“歷史課堂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對知識點的講解通過材料題的形式,不僅有利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而且能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使他們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習慣。

最後我從以下幾個角度反思自己在整堂課中的表現發現:

一、講解的有效性

本節課主要講授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內容與影響。運用課外史料來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與影響,針對性強,效果良好。但材料分析、講解的有效性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而且要結合書本知識一起分析。習題講解應讓學生自己分析理由。

二、提問的有效性

問題設置較多,但有的問題設計的範圍較大,學生一時難以回答,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這個題目可以分開來問:第一次工業革命對19世紀中期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各產生了什麼影響?這樣學生就便於思考與回答。在針對材料設計問題時,最好讓學生結合書本知識來回答,這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三、學生活動

上課能採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師能循循善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但集體討論總體不夠。由於課堂設計的問題不是太明瞭,學生一時難以回答,影響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課堂問題設計要思路清晰,簡單易答,這樣學生纔會躍躍欲試,從而造就出輕鬆、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