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28W

教學反思是每一位老師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要經常做,反覆做!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乘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乘車》教學反思

《乘車》教學反思一

本節課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乘車”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探索。使學生能夠通過“上車再上車”,“下車、上車”的情境很輕鬆地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並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使用多種算法解決問題。在教學時能把靜態的圖畫變爲精彩的動畫,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連減法,並能獨立計算。在課堂練習這一方面我採用變魔術(用教具正方行,我來擺,讓學生來買說出算式)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同時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計算時,應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你爲什麼這樣算?”你還能想出像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這樣的算式嗎?引導學生說出每個數表示什麼。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理解;由於我課堂節奏慢導制教學超時;在課堂上我的評價方式單一不利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在課堂練習環節中,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這幾點。

《乘車》教學反思二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乘車》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和教學中,領悟到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意義與運算規律,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我努力立足於新課標的精神,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乘車”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探索,使學生能夠通過“上車”、“下車”、“上車又下車”的情境,比較輕鬆地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我在學生的表演中間,適時穿插引導:“現在車上的人數有什麼變化?爲什麼?”“你是怎麼想的?”學生自己發現了問題,提出問題,大家合作解決了問題,從而領悟到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意義和運算規律,突破了教學重點,完成了教學任務。

興趣不是天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對所學科目的加深而產生,也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或家長、朋友的影響加以培養,它也可以因爲遇到困難無法克服而逐漸消失,也可以通過幫助或輔導解決了困難而恢復。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易教”,學生“樂學”,不失爲一種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學的東西。他就會認真去學。因此,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是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乘車》教學反思三

《乘車》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減法中的一課時,在上這一課時我設計了“模擬乘車”這個小活動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把講臺模擬成公共汽車,我扮演司機,請9位同學做乘客進行現場表演,在表演的時候我配以旁白:現在8路車上有兩名小朋友,“嘟嘟”我們要出發了,汽車在路上飛快的奔馳着,天問小學到了,請看上來了3名乘客,請看現在有幾名乘客?

生:有5名,

師:你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我是用2+3=5算出來的。

師:當汽車正準備開的`時候又有兩名乘客跑來了(2名學生邊跑邊喊:等一等),請同學們看看現在車上有幾名乘客?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1:我是用5+2=7算出來的

生2:我是用2+3+2=7算出來的(老師板書)

師:那麼哪位同學能說說這個算式裏的2、3、2、7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生:2表示車上原來有的人數,3表示到天問學校第一次上來的人數(師要引導生說)2表示到天問小學第二次上來的人數,7表示現在車上的總人數。

師:剛纔我們看同學表演知道了車上一共有7個人,如果只看算式,那麼這個算式你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生:可以先算2+3=5,再算5+2=7

生2:是先把前面兩個數先加得出來的數在與後一個數加起來。

看着孩子們看的那麼認真,各個都搶着來回答問題,而且回答問題大部分都是比較完整的來回答(因爲我上課一直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我感到很高興。在教學加減混合運算時我仍然讓孩子們表演到西壩市場,有三個乘客下車,又有2個乘客上車(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孩子養成要排隊上車和從前門上車,後門下車的習慣),通過現場表演孩子們深入乘車的情境中,讓學生體會車每到一站,上車與下車人數變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在具體的上下車情境中,領悟到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從而學會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學生在玩中學,學中做,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各種感官系統。

以上是我上這節課的一個教學片段和一些體驗和感悟,我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由於是低年級孩子,興趣是激勵孩子好好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讓孩子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