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課改反思

學識都 人氣:2.59W

經過三年的教學磨合,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已由浮淺的理解、機械的踐行階段逐漸轉入實踐基礎上的理性思考、科學求實的操作階段。隨着06年以來山東、廣東、海南和寧夏三省一區等“新課標 高考試題”的陸續推出,大家對新課標和新高考的關係也逐漸有了更爲明晰的認識。我省07年秋季實施新課改,至2010年高考一輪教學結束。結合2010年黑龍江新高考卷,進一步反思、總結新課程教學,使之走上科學、高效、理想的軌道更爲必要。

高中語文教學課改反思

課改現狀: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2004年國家頒佈高中課程標準 ,課改陸續展開。高中語文新課改的亮點和主要目標是,重新界定了語文學科性質,提出了四條基本理念,設計了新的課程思路和課程結構。意在實現四個方面的目標:1、轉變語文教育的觀念,改變過於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能力、過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2、改革課程結構,設置選修和必修兩大板塊,實行學分制。3、改變教學方式 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對話式教學觀,提倡個性化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4、轉變評價觀,實現以評價促進語文學習的轉變。

這種美好的理想和現實的撞擊,產生了怎樣的結果呢?三年課改的實踐來看,目標部分實現,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做得不夠,有的地方做得有點“過”。

 1、觀念的轉變基本得以實現,對保守教師的思想產生了衝擊。但部分學校、個別老師理解機械,過猶不及,放任課堂,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教師的點撥、主導、引領缺失,美其名曰“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動起來了,氣氛活起來了,交流熱鬧起來了,但學生學到什麼了卻沒能很好的關注。高中三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語文素養沒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感覺和沒學語文一樣。較之課改前,學生的語文素養沒有明顯提高。教學實施層面出現不少問題,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非常突出。

 2、選修課 程設置是本次課改的最大亮點,能滿足學生學習興趣和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必修立足於共同基礎,選修是必修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但實際上各地做得普遍不好,選修已經陷入困境,學分制名存實亡。

當前條件下,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選修課的開設不能體現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據瞭解,幾乎所有學校的語文選修都沒有實行走班制,還是原來的教師、原來的學生,大家統一的教材、統一進度,同一時間內全年級均是如此。並且,絕大多數學校的選修課程驚人的一致,基本上都是《語言文字應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等。根本就沒有選修這回事,更遑論個性化發展了。甚至有的學校必修五個模塊上完後,只上《中國現代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兩個選修模塊就轉入複習了,整個教學時間不到兩個學年。相對於課改前,應試化傾向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更是落空,令人擔憂。

其次,大部分學校選修課的教學方式和必修無異,基本上都是按照必修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另外,必修模塊教學的基礎性強,高度不夠,要求較低,而選修的要求又較高,兩者有機結合的可操作性借鑑沒有。

3、教學評價觀,根深蒂固難轉變。日常教學中,評價仍是衡量學生的一把重要尺子;高考槓桿沒有實質的變化。

新高考新在何處?不外乎兩點:指導思想和命題立意方面——將更加強調基礎性、時代性、綜合性,強調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考查,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強調試題的開放性、探究性和時代性,強調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考查,鼓勵多角度、創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試卷結構和形式方面——設必做和選做題,調整試卷板塊順序。當然,各省市不盡相同,以利於平穩過渡。

命題指導思想和立意方面的調整是毋庸置疑的。但試卷結構、內容和形式方面就值得商榷了。設選做題是否真的能實現檢測目標,學生在短短的兩個半小時是否真的有時間選擇,所選之題的難度、信度是否相當等都是問題。“選修課程的評價在注重基礎的同時,更多地着眼於差異性和多樣性”又如何體現?

新課標卷人文性強,“生活化”命題,重視思維力,這都提醒考生關注現實,關注人文,紮紮實實學好課本,高度重視綜合素養的提升。試卷引導高中語文教學重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警示教師要擴大學生閱讀面,發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剔除課程實施過程中 “虛”“鬧”“雜”“偏”的因素,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是一種境界;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更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