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33W

以下是關於《海燕》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海燕教學反思

  反思一:海燕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班學生對這文章實在不太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找“寫環境的句子”就出現了困難。這在我的感覺裏是不難的呀。一開始整個節奏就慢了下來,在解讀文章時,學生的回答與我的提問一直有偏離的現象存在,即便是我一再明確地糾正,也不能拉回來,好像他們是一輛憑着慣前行的火車。例如“哪些詞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學生則一直回答的是哪些句子,而且都喜歡讀一遍,再闡自釋自己的看法,本來這也無所謂,可問題是隻有45分鐘,我後面的內容就來不及了,後面的應是這堂課精彩之處,應該掀起高潮的,我只好匆匆而過。我知道學生原本可以表現得更好的,是我沒有給予他們充分地表現的機會,因爲時間來不及了,這也讓我失去了原有的從容與大氣。因爲我自認爲原本的優勢是:擅長激發學生,善於與學生作真誠地溝通。按理我是長於調控課堂氣氛的呀。這真讓我鬱悶。一堂課還是不宜將內容安排得太多,課堂上還是應該悠着點。這是這堂課我最大的感慨。

  反思二:海燕教學反思

本節課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品評、誦讀文章,與作品對話,感悟海燕勇敢樂觀的形象,體會作者賦予不同形象的不同情感。同時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理解海燕的象徵意義,並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與生活對話,是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對於《海燕》這樣一篇年代久遠、時代背景強烈、政治色彩濃郁的散文詩,如何引導學生迅速地走下文體,深入的與作品、作者展開對話,是我備課時考慮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在這可的教學中我做了這個樣的設計:

設計一:請同學們四個人爲一小組合作探究“從文中----------,我感悟到這是--------的海燕。”拿起筆,找到具體的詞句圈畫出來,寫下自己的感悟,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訴小組的其他同學。

“設計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讀評結合”的方法與作品展開對話,感悟海燕的精神及其精神內涵。閱讀是讀者的一種主觀精神活動,因理解能力、知識儲備的高低而達到的閱讀深度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爲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引導學生與作品展開對話,並能充分的表達自己的體驗感悟。就這節課而言,“設計一”就起到了平臺、階梯的作用,爲學生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角度切入文體。

設計三:在剛纔的評析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作者對海燕和其它海鳥的情感態度是不同的,作者問什麼讚美海燕,嘲諷其他海鳥?要想深入探究這個問題,我們還要了解一下文章的`背景。(出示寫作背景)

“設計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理解海燕的象徵意義。通過第一環節的教學,學生已經明確了作者對不同象持不同的情感態度,對海燕是讚美,對其它海鳥是嘲諷,“作者爲什麼讚美海燕,嘲諷其它海鳥?”(難道海鷗就真的懦弱?難道海鴨就真的膽怯?難道企鵝就真的蠢笨?)此時學生陷入了沉思,教師因勢利導,出示作品寫作背景,讓學生結合背景在思考這個問題。經過討論交流,學生明白了海燕和其他海鳥是各有所指的,這就是象正手法運用。此環節中,背景的給出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在學生思維梗塞之時爲學生搭建了與作者對話平臺,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

本節課主要是以讀待講,45分鐘課堂時間,用了15分鐘以上的時間進行朗讀,以朗讀爲線索,串起了又對課文中形象的理解到對課文表現手法品析等若干個教學細節。真正從實際入手教會學生朗讀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這個同學告訴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朗讀方法。你在讀的時候,重點強調了哪個詞?你是爲了表達什麼情感?大家再試試。”這樣的朗讀指導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朗讀、學會朗讀。從而讓學生通過深入解讀文本,悟出文本章情感如何把握,句中的音如何處理。

從總體上來說,這節課算是成功,在細枝末節的處理上仍然不夠精細,課堂用語不夠簡練,環節過度生硬,學生學習習慣還有待提高,這些都是以後需要亟待提高的問題。

  反思四:海燕教學反思

《海燕》是高爾基的一篇散文詩,是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文章是一組散文詩,作者擷取自然界中的日月光華、風雨雷電、浪花海燕等壯闊而美麗的自然風物,塑造鮮明生動的文學形象,藉以表達作者深沉而又熱烈思 想感情。

海燕形象是當時俄國社會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象徵,曾經激勵過無數的革命羣衆。在今天,海燕形象可以賦予新的意義,即敢於挑戰生活中的暴風雨、敢於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的強者,激勵學生要做生活的強者,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

所以,教學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在充分感受海燕形象的基礎上,讀出新意,讀出自己心中的海燕。因此,我將目標主要放在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把握海燕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和文章的深層內涵,從而獲得生活、人生的啓迪。

我認爲我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引導學生通過聽讀、個性化朗讀、齊讀、個人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品、品中讀。在“揣摩海燕形象”時,我注重了個性化解讀,既尊重了學生對海燕形象的感性認識,又結合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在“拓展延伸”中,將學習本課的現實意義與學生的口語交際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那樣勇於鬥爭,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充滿激情地範讀課文,在學生的朗讀之後能夠提出中肯的評價意見,也許更能激起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而不是讓朗誦最好的學生的朗讀和教師的“很好!”、“太精彩了”……一些俗套的評價來淹沒學生強烈的表現慾望,也不利於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此外,由於朗讀的時間多了一些,學生回答的人次多了一些,致使在“拓展延伸”環節,倉促結束。這裏應該是課堂的亮點,應該讓學生進行充分地交流展示之後,深刻地感悟到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