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個人求職意向分析

學識都 人氣:2.66W

求職意向就是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能力,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明確自己所要從事的職業,從而有針對性的去尋找合適的工作。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個人求職意向分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個人求職意向分析

(一)當下大學生個人求職意向形成的背景

首先,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制度逐步實現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接軌,“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基本形成。其次,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呈現總體下降的趨勢,就業難已經成爲制約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和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據統計,2007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嚴峻的就業形勢牽動着社會各界的神經,很多畢業生將要面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最後,在大學生抱怨找工作難的同時,企業界也普遍反映難招到合適的人才,很多企業抱怨他們花了大量的成本去招聘並培訓應屆畢業生,但效率、效果均不盡人意。據權威調查報告顯示:45%的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從這個數據反映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是“難找工”的問題,也包括了企業“難招合適人”的問題,

這就是新形勢下結構性失業的社會問題。在這樣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下,在這樣高校擴招的就業形勢下,在這樣社會結構性失業的就業結構下,應屆畢業生又是怎樣確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整個人生的就職意向的呢?

(二)四大價值理念決定求職意向

就業單位、工作環境、就業地域、自主創業,當代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這四個方面,每一種職業抉擇背後都有着深刻的社會原因。

在對就業單位的選擇傾向上,調查數據顯示,33.5%的學生把外資企業排在第一位,23.5%的學生把公務員排在第一位,又有13.7%的學生把國有大企業排在第一位,另有10%的學生把自主創業排在第一位,最後有相當部分的學生無奈地選擇“考研”來緩解就業壓力。結果表明,外企和黨政事業單位仍爲當代大學生首選,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們認爲外企有較多鍛鍊機會、工資待遇較高,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收入穩定、福利好。不過,隨着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外資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近三年來就業選擇趨勢又有新的變化,希望到民營企業工作的求職者所佔比重從2002年上半年的10.3%上升到今年上半年17.8%,希望到三資企業工作的求職者所佔比重則從2002年上半年的29.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5.2%。

在對工作環境的選擇傾向上,46.3%的大學生把“工作條件好,能發揮個人才幹”放在了第一位,19.7%的大學生要求所選職業要“學習條件好,可以全面鍛鍊個人深層次能力,有利於深造”。 2007年7日,中華英才網發佈了《2007年中國大學生最佳僱主調查報告》,該報告是聯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等機構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大學生最佳僱主調查”的成果展示。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更趨理性,培訓和發展機會已成爲大學生擇業時最看重的指標。結果還顯示,大學生越來越淡化初始薪酬、福利上的要求,擇業最看重的是“個人發展和晉升空間大”,佔參加學生總數的76%,而選擇企業“能實現個人價值”和“符合個人興趣”的比例也遠大於“高收入和較好的福利待遇”。該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4.9萬餘份,覆蓋中國600多所高校,較爲公正、客觀、科學地揭示了中國大學生擇業的相關情況。“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是打造最佳僱主品牌的重中之重。”中華英才網的總裁張建國表示,不少企業認爲,對應屆畢業生實行好的培訓是爲它人做嫁妝,其實這種意識是偏頗的。良好的成長機會、晉升機制不僅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對留住人才、挖掘人才潛力、促進企業與員工實現雙贏也大有裨益。

在對就業地域的選擇傾向上,對廣東2006屆4000多名本科畢業生就業意向城市的抽樣調查結果:在“畢業後你最想去哪個地區工作”的調查中,67%的畢業生選擇在廣州和深圳地區就業,21.6%的畢業生選擇在佛山、珠海、東莞等廣東較發達城市就業,而選擇回生源地就業的不足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地域的時候都希望能留在經濟較發達的大中城市。由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辦,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和《大學生就業》雜誌社承辦的“大學生就業現狀及發展2006年度調查報告”調查顯示,畢業生選擇的就業地點仍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及其他沿海發達地區,而選擇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比例非常小,無論哪個地方的畢業生,就業時還是以本地區就業爲主,跨地區就業還沒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動比較緩慢,事實是五成以上的北京高校畢業生想留在北京,七成以上的廣州高校畢業生想留在廣州。針對大學生就業地域選擇高度集中和中國地方經濟發展不對稱的矛盾,有關專家提出建議:大學生擇業時首先要考慮的並不是去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而是自己究竟想從事什麼行業、什麼類型的工作,進而選擇能夠爲自己的事業提供最大發展空間的地域。這個地域可能是某個一線城市,也可能是某個偏遠的山村。如果要做房地產策劃,肯定得去大城市,因爲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深圳學香港,廣東學深圳,沿海學廣東,全國學沿海”。可如果是要從事重型機械、有色金屬等行業的工作,一線城市的資源恐怕就捉襟見肘了。即便是確定要去一線城市發展,究竟是去哪座一線城市發展呢,對於不同的行業而言,答案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深圳的電子、外貿、珠寶、鐘錶等行業全國領先,可圖書出版業無法望武漢、桂林之項背;廣州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報業精英,可電視傳媒的影響力跟長沙相比起來恐怕要遜色幾分。 確定在某個行業發展之後,考慮去什麼地方就業時,需要考慮到不同地域之間三個方面的差異:一是基礎性的綜合環境,具體包括人才環境、生活環境等方面,這些因素是跨行業的,與具體性的行業沒有直接關係,或者說是該地域所有具體行業的綜合;二是自己的意向行業在不同地域的已有發展水平;三是意向行業在不同地域尚未挖掘出來的發展潛力。

在對自主創業的選擇傾向上,在調查中,有過自我創業想法的.學生佔58%,其中40%的大學生認爲自己目目前具備創業的條件,同時需要或再次需要接受創業培訓的爲81%。 進一步調查統計表明,在40%認爲自己具備創業條件的大學生中,有明確的創業計劃的爲57%,有具體的創業項目的同樣是57%,有創業資金的爲18%,選擇單獨創業和合夥創業的分別爲24%、76%,選擇在大城市創業爲82%。 另外,選擇畢業後半年內創業的爲24%,畢業後一年內的爲12%,畢業後兩年內的爲37%,其他27%。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大學生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爲創業是一種新型的就業選擇,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的檢驗與選擇。創業改變了大學畢業進機關、進企業等傳統的就業渠道,爲大學生就業尋找到新的出路。這既是一場自我挑戰,也是對成功的一種詮釋。在認爲自己具備創業條件的大學生中,接受過創業培訓的僅爲16%,很瞭解創業政策的爲18%、有一定了解的爲63%、不瞭解的爲19%。 專家認爲,深厚的科技知識、成熟的心理態度和豐富的管理經驗是大學生創業亟待跨越的三道坎。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不全面,甚至存在明顯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缺少管理經驗,對行業缺少深度認識,對市場和營銷缺少深入瞭解。但我作爲一個已經走在創業路上的大學生,個人認爲,是否創業,關鍵不在於他是不是一個應屆畢業生,而在於他是否具備創業的特質。創業的特質在於他是否有激情,是否有面對挫折的能力,是否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處理關鍵場合問題的能力很重要,還有是否掌握了足夠的相關知識。只要具備了以上特質,創業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三)專家對大學生擇業的相關建議

大學生應該將眼界放寬放遠,對中小企業以及企業背後的行業做更多瞭解,這幾年許多熱門行業和新職業正在興起,不少行業是國家重點扶持,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形成絕對的優勢,諸如新興能源、生物科技等等。大學生首先應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結合自身興趣、能力以及可能的職業傾向做好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