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簽訂保險合同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學識都 人氣:1.64W

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係的協議,也是屬於合同的一種,既然是合同,那麼就肯定是有成立及有效條件的,也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那麼簽訂保險合同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呢?請閱讀下面的文章瞭解。

關於簽訂保險合同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簽訂保險合同時必須堅持“最大誠信原則”。我國《擔保法》總則第三條規定,擔保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這一規定,作爲保證人的保險公司在簽訂擔保協議時,除要求放貸銀行、借貸車主和汽車經銷商都務必堅持最大誠信原則,這是擔保合同和保險合同生效的前提條件。

《保險法》第二章第十七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的條款內容,並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或者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於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並不退還保險費。

根據《擔保法》和《保險法》上述規定,保險公司在出具車貸保險單之前,應要求投保人(銀行)和購車人必須堅持最大誠信原則,如實告知原則,如投保人和購車人投保時提供虛假情況等隱瞞事實真相的行爲,如發生逃貸和貸款愈期不還等索賠案件,保險公司完全可以依法拒絕理賠。

保險單責任生效之前,應及時簽訂反擔保協議。《擔保法》第四條規定:第三人爲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時,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擔保的規定。反擔保可以採取抵押、質押、留置等形式,抵押物可以是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機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質押物可以是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依法可轉讓的股份、股票以及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

實行反擔保以後,一段發生保險責任事故,借貸人故意不還或無力償還貸款時,依據《擔保法》第三十三條,第六十三條和第八十二條之規定,當債權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以該反擔保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以免債權人不履行債務時造成保險公司被動。

車貸保險合同、協議條款必須嚴謹、完善。筆者認爲,現行的《機動車輛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條款》還有待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一是當發生保險責任事故時,保險公司承擔貸款本金和利息損失的90%的`比例太高、太籠統,沒有與相關過錯責任人的過錯責任大小掛鉤,而且對相關責任人10%的免賠責任不細,也不明確。

二是當發生車貸保證保險“代位追償”(即先賠後追)時,對最終抵押物的處理者是銀行、是保險還是經銷商?在保險合同(協議)中也不明確,因回收的抵押物既有購車人所交本金(30%)和還貸部分,銷售商有由銀行轉嫁的10%免賠和擔保部分以及未收回費用部分,保險人(承保公司)先行支付的賠款部分。如由貸款銀行處置抵押物,難以調處多方利益關係,加之銀行在其中的份額少,對抵押物的處置積極性不高,往往長期擱置,最後報廢;如果由銷售商處置更不合理,因他所承擔的比例更少,只有10%.

鑑於此,在保險合同(協議)條款中,最好明確由保險公司爲抵押物的處置人,因爲保險人所佔份額大,不僅處理抵押物的積極性高,而且也便於協調銀行、銷售商和保險人三方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