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黑板報文字內容

學識都 人氣:9.86K

九一八事件簡介

九一八事變黑板報文字內容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爲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瀋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燬。日軍在此佈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由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鬥。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瀋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鬥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國某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前,老蔣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莊召見張學良時說:“最近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馬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慮到只有請國際聯盟主持正義,和平解決。我這次和你會面,最主要的是要你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事變發生後,國某黨政府電告東北軍:“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爲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當時,日本關東軍只有1萬多人,而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老蔣的命令奮起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瀋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全國最大的瀋陽兵工廠和制炮廠連同9.5萬餘支步槍,2500挺機關槍,650餘門大炮,2300餘門迫擊炮,260餘架飛機,以及大批彈、器械、物資等,全部落入日軍之手。據統計,僅9月18日一夜之間,瀋陽損失即達18億元之多。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老蔣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中國變爲其獨佔的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係發生重大變動。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件細節

細節一:炮轟北大營的大炮從何而來?“九一八事變”發生前,關東軍並沒有配備重武器,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日本陸軍省高官永田的協助下,石原悄悄從國內運來兩門240毫米口徑的野戰重炮。這兩門重炮,被拆成一堆散件,連同不多的炮彈,從神戶港運抵旅順,然後祕密送到駐瀋陽日軍獨立守備隊,並在那裏重新組裝起來。石原對手下說,瀋陽城外東北軍的北大營很大,我不要求你們一炮打死多少人,只要把炮彈打到北大營裏,就算完成任務。炮轟北大營,就在這悄然之間做好了準備,只等石原一聲令下。

細節二:爆破柳條湖鐵路有何玄機?發動“九一八事變”,必須尋找一個藉口,石原把目光投向南滿鐵路的柳條湖段,這裏距北大營只有800多米,便於嫁禍東北軍。石原對實施爆破任務的河本提出要求:爆破後,必須保證這段鐵路還能順利通過火車。在石原看來,炸鐵路原本就是個藉口,炸完了還得修,那不是犯傻?河本按照石原的要求,經過仔細估算,使用了42小包黃色炸藥,爆破後只是把這段鐵路的枕木炸燬,鐵軌輕微彎曲。20分鐘後,從長春開過來的火車,雖然震動了一下,仍然安全通過。然而,隨着柳條湖爆炸聲響起,一場重大事變也拉開帷幕,關東軍隨後以南滿鐵路被炸爲藉口,向北大營發起進攻,“九一八事變”就這樣發生了。

細節三:2萬關東軍何以打敗20多萬東北軍?“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關東軍的正規部隊也就一萬多人,加上南滿鐵路上的獨立守備隊等滿打滿算只有2萬人。東北軍有多少?正規軍20多萬,瀋陽附近就有6萬多人。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雙方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日軍僅以傷亡24人的代價,幾乎是兵不血刃就佔領瀋陽,並且繳獲東北軍300餘架飛機,此時距柳條湖爆炸還不到12小時。在日軍攻打北大營時,張學良正在北京前門的戲院看梅蘭芳的戲,得知情況後,經過與部下緊急商量,張學良作出了決定:按局部事件處理,以免給日本人擴大沖突的口實。這種決策的實質就是“不抵抗”,如此一來,不僅丟掉了瀋陽,而且讓日軍很快席捲東三省,張學良的東北軍全線撤退到錦州一帶。

細節四:棄守錦州最終鑄成歷史大錯。“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把遼寧省的政府和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遷到錦州,20多萬東北軍也係數部署在錦州周圍。面對這種形勢,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擔心東北軍一旦抵抗,很可能讓兵力處於劣勢的關東軍吃大虧,因而連下四道命令,要關東軍馬上住手,別再妄動。但此時石原和板垣已經被“勝利”衝昏頭腦,他們把東京的命令扔在一邊,決心繼續在錦州冒險賭一把。不幸的是,這兩個狂徒居然賭贏了,儘管當時主政南京國民政府的孫科明令張學良指揮東北軍進行抵抗,不得再放棄錦州,但關東軍用繳獲的飛機剛在錦州扔了幾顆炸彈,張學良就決定棄守錦州,把20多萬東北軍全部撤進山海關。這位少帥的理由是:缺少武器和中央的支持,不想作無謂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