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八佰》有感通用15篇

學識都 人氣:2.61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八佰》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八佰》有感通用15篇

觀《八佰》有感1

今年八月份,國產軍事電影《八佰》正在點映,我有幸在正式上映前一睹爲快。“在蘇州河的南岸,喝着咖啡就能看見北岸在打仗殺人,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事。”1937年淞滬會戰,國軍88師524團堅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謝晉元團長奉命率軍在四行倉庫阻擊敵人,掩護大軍撤離。當進入了四行倉庫就意味着變成了孤軍,他們連接擊退敵人多日,做出了頑強抵抗,守護着xx最後唯一屬於中國軍隊的國土。。倉庫中僅有420人,但爲了迷惑敵人,對外聲稱800人。很快,他們受到租界的民衆支持,並舉行了升旗儀式,雖然招來了日軍的空襲,卻讓戰士們的信念更加堅定,讓人們抗日的信念更加堅定。最後得到特派員的撤退命令時,謝晉元團長才知道,這不過是蔣介石給英美等國逢場作戲罷了,他們抱着必死的決心,冒着日軍的強大火力,最終撤退至英法租界。影片中,我看見了國難當頭英雄的豪情壯志;看見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看見了那些冷漠的人被打動,自發地捐獻物資;也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冷血與無情。這部電影讓我體會到祖先們前赴後繼以生命,傷痛和鮮血爲我們換來的和平是多麼的可貴,因爲戰爭奪走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家庭的幸福,一個個國家的繁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的慘痛教訓,是心中無法抹去的陰影。戰爭讓生命脆弱而渺小,讓和平顯得更加可貴。我們這一代人接觸不到狼煙,戰火的紛擾與威脅,但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戰爭正無時無刻地摧殘着一切。我們現在的安逸和平是無數個像八佰壯士一樣的革命戰士以生命爲代價爲我們換來的,如今我們心念猶存,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不可亦不曾磨滅。5000年的中華民族摔倒了就再站起來,繼續向前行,民族的意志永遠與我們同在。

觀《八佰》有感2

今天終於有幸在煒華見識到了《八佰》這部影片。我認爲這確實是最能扣動我心絃的一部戰爭片。

然則,要進行分析,最直觀的方法是比較(fhj老師說得好)在這裏我想和7—8年前看過的一部影片《狂怒》進行比較。

首先的不同是二者的地域文化差別,同是二戰,一個是國軍抗擊日軍,一個則是美軍抗擊納粹,都體現戰爭的殘酷與血腥,然則兩者表達的主題在最主要的銘記歷史,守衛和平之下,略有差異。

我認爲狂怒他很好的體現了人性,人性最震撼的地方就在於成長性,即從懵懂出發,到堅強乃至異化爲殘忍,最後終於把生存本身奉爲圭臬,可能這對於我們有些人來說算是侷限的世界觀,屬於一種關在果殼中的悲劇,然則仔細思考,這恰恰也是對於反戰最好的呼聲,我認爲影片最後諾曼被一個納粹軍少年放過是點睛之筆,但又顯得力道不足,少年意味深長的笑容似乎超越了這個時代,對於一個偏向紀實的戰爭片確實不合常理,我認爲他真正的意圖不是爲了體現侵略者超越國家立場能夠獲得人類共同體的同理心,而是一種人類摸爬滾打誤打誤撞走到的明哲之路(因此少年的表情完全可以有一系列的變化)可這如同一個閃耀的火花,與百年後我們的心靈相呼應,隨後又在百年前的洪流中熄滅,說到底,也是悲劇。

八佰則是以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與史實聯繫在一起構成了一部血肉分明的戰爭鉅作,編劇顯然是有心把中華曾經生過病和仍然有希望的兩個維度纏繞在一起,然則我認爲生過病這個部分很不巧的被橋那邊的激憤呼聲所沖淡(可能是我本人的問題,但我是直觀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這不屬於對這部影片的苛責,因爲這部影片的表現手法註定了達到兩者的平衡交融,以致還原歷史真實模樣的同時還不忘傳遞精神已經是最難最難的事了。爲什麼?影片用了一個絕妙的表現手法租界和四行倉庫中間的那一座橋,極大極大放大了戰爭的悲劇性。這裏大致有三點:租界和四行倉庫僅僅數百米天差地別的景象令人咋舌,令人難過,令人絕望,彷彿剛要游出水面,岸上有人看着你眼睜睜的被一種力量瞬間又抓回水底一樣;而橋不僅作爲連接的載體,更在於是一個作戰的場景,日軍從中期的進兵突擊到後面的狙擊式獵殺其實角色定位是略有不同的,前者有着一種正面公平對抗的感覺,後者日軍不見人蹤影,只有子彈在一個一個射穿士兵們的胸膛,彷彿是死神而不是侵略者,絕望瞬間拉滿一層,所以隨着時間的進展,會將絕望拉到更深,因此戰士們的覺悟越來越高,才尤爲可貴。最後橋也扮演了一種生命通道,距離很近,實則很遠,這顯然是編劇明示的內容,以及影片頭尾諸多意識流手法不多贅述。

寫到這裏突然有一些尷尬,說是對比,其實只是闡述了兩個影片不同而各有魅力的優點,未來若能更加完美的將二者合爲一體,我想歷史戰爭對人心的震撼和教育意義,也將銘刻在每一箇中國人,乃至每一個世界公民的心中!

觀《八佰》有感3

我看了《八佰》,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一股熱血馬上衝上心頭,每個人的刻畫彷彿自己身臨其境一般,四行倉庫的英雄們守護住了國家的最後一點尊嚴,不屈不抗,英勇就義,爲了國家,爲了民族,爲了祖國同胞們做出的犧牲,國人們銘記在心。

在觀看中段期間,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啓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着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爲國獻身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眼睛裏滿是淚水與激情,國人的勇敢與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偉大的,國家的民族氣概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戰勝,國家威武!民族威武!國人威武!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爲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着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杆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爲旗杆下的水泥樁。戰鬥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爲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百名士兵決定衝過橋的對面,衝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爲身體裏流着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爲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處在和平時代的我們,要感謝英雄的先驅們,給了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作爲現代的我們也要學習先驅的英雄精神。最後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觀《八佰》有感4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衆所周知,《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xx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只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只有400人卻對外聲稱800人,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來。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於爲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剋制,它甚至沒有采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爲伍,百人爲卒”,導演管虎用一個“佰”字,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爲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xx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爲熱血寫就的“八佰”。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xx淪陷,攻破四行倉庫。於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爲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接受。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積極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藥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等重型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但是會避開租界。爲什麼要避開租界,因爲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別的國家只會看熱鬧,所以只有國家變得強大,人民纔不會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衆、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爲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戰爭打響了,士兵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臺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長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衆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影片最後在廢墟中踏出的帶着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着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觀《八佰》有感5

抓住暑假的尾巴,爸爸帶我們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真是一部值得我們深思的好作品。

電影剛剛開始放映時,我覺得不甚理解,畢竟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然而情節越往後推進,我小小的心靈彷彿受到了巨大的觸動,多次握拳含淚。是呀,戰爭已經過去,壯士也早就被寫進了歷史,然而生活還在繼續,愛國的主旋律不會暫停,先烈的精神將始終引領我們前進。

其中最讓我深受觸動的是《八佰》中的逃兵。這羣逃兵大部分都是新兵,他們很多家裏都是農民,還有很多人年紀尚小。在他們眼裏,此次出行的任務就是打掃戰場。他們期待着任務完成後儘快回家與家人團聚。然而當他們面對日本人的殘酷打擊後,他們才發現這次危險重重,隨時可能丟掉性命。這裏有許多人想要逃離,一些在逃亡的過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性命,還有一些成功逃脫。然而在這羣逃兵中,更多的是在血與火的磨礪中戰勝了自己的恐懼,鳳凰涅槃,揮灑熱血,保衛國家的戰士。其中,我最喜歡端午。

原來的端午在我看來唯唯諾諾,哪怕面對手無寸鐵的日軍,他依然不敢開槍。電影中,我們還看到他曾經想要游到河的對面,逃到安全的地方。那時候,我的內心充滿了對他的鄙夷,與其說鄙夷,倒不如說是恨鐵不成鋼。我多麼希望他能用手開動槍的扳機,我多麼希望他不要再逃了。可後來,當他看着無數戰友在槍林彈雨中倒在自己的面前,當他親眼目睹了叔叔被日軍處死,當他眼睜睜看着自己的戰友們自願揹着炸彈跳樓自爆,只爲守護倉庫,只爲祖國,他的內心受到了撞擊,他在一次次面對死亡中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終於,他爲護旗爲救隊友而獻身。當相機拍下他生命中最後的那一幕時,我的眼淚不自覺氾濫了

《八佰》中,每個人物角色都有着不一樣的個性,但他們都有着共同的目標保衛國家。這個電影不禁讓我感嘆如今我們的國家這麼強大,都是靠那些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如今的和平是來之不易,分外珍貴。作爲一名少先隊員,也許在如今的好時代,我不需要拋頭顱和灑熱血,但是我想我會好好努力,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長大報效祖國!

觀《八佰》有感6

“此岸是戰火硝煙,彼岸是夜夜笙歌”。影片講述的是淞滬戰役的一役,描寫的盡是普通戰士誓死保衛上海的畫面,那些戰士有的在殘酷的戰場中掙扎,有的在戰場裏猶豫動搖,但面對保家衛國,他們挺身而出,無畏生死,用血肉之軀,建起一道堡壘,用血性和尊嚴讓旗幟在戰場飄揚。僅一橋之隔,那邊是天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也許說的便是這番場景了。此景我想說,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影片中的八佰壯士,其中有幾位從貪生怕死到英勇就義,從膽小畏懼,到大義凜然。因爲看到了一位又一位戰士的犧牲,喚醒了他們最後的民族之魂,促使了他們的轉變。“捨生取義,兒所願也”,“信念不會亡,中華不會亡”。

影片中最讓我震撼的,是那些戰士們在倉庫將被攻破時,綁上炸藥,報完姓名和籍貫後一個接一個地跳下去,頓時成爲一團血霧的畫面。那些人還來不及留下一點點念想,甚至一張照片。

當謝晉元升起青天白日旗,當樓頂的戰士鳴槍爲死去的壯士哀悼,當他們說着“中華不亡,中華不會亡”時,河對岸的人有的駐足低頭默哀,有的摘下帽子停下腳步表達敬畏,有的讚揚他們是英雄。他們將戰士們的浴血奮戰看在了眼裏,於是,開賭場的拼死送去了電話線,唱戲的不再用言語表達他們所謂的愛國,學生偷偷渡河進入戰場,平民百姓用簡易的投擲器送去食物和用品。當女記者問起那戰士“這場必然失敗的戰爭,再繼續下去的意義是什麼?”,那戰士的回答是“意義——這裏是我們的家”。

在他們撤退過橋時,他們不問是生是死,也不求勝利與否,只爲喚醒中華人民的靈魂。在他們全體衝橋時,對岸的人嘶吼着,衝開了阻擋着他們的柵欄,從那漆黑的網格鐵門裏,伸出手,那一刻,我看見了他們覺醒的民族之魂!在中華悠久的歷史中,不僅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更有無數人在中華危難之際喚醒人民。有棄醫從文的魯迅,有戊戌變法的康有爲和梁啓超,有讓人們睜眼看世界的嚴復……還有無數爲國捐軀,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他們是永遠屹立不倒的榜樣,永遠矗立的標杆。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觀《八佰》有感7

快消品行業,都在講金九銀十,九月份顯得格外的重要,所有的商家都在這個季節拿出各自的本領進行各種促銷活動。恰巧,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又是同一天,因此9月20日前的銷售結果就會非常的重要。

選擇“衝鋒”作爲本月的命題是我在看完《八佰》後的獲得的一些感觸。有人會問,一部愛國情結的戰爭題材的影片和我們銷售人員有什麼聯繫呢?我想說的是,銷售行業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有人勝利,就會有人失敗。沒有人願意失敗,但是勝利的結果一定是建立在堅實的平臺上。

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就是沒有人會在大義面前放棄尊嚴,放棄努力,哪怕付出的代價是無比的,但是我們曾經努力過。這就好比是我們青啤營銷人員,面對競品的猛烈進攻,我們需要的不止是資源配置,我們還需要沉着的心理,多變的手段,踏實的技戰術,必勝的信念。拿我負責的長治、晉城、臨汾區域來說,雪花在20年疫情後的投入是顯而易見,這就是敵軍的重炮,不斷的擊打着我們的防線,因爲,從去年打到今年,雪花在市區的店是越來越少,而我品在穩定存量的基礎上,不斷的去瓦解競品,通過我品淡爽發揮小尖刀的作用,隨後我在客情已經相對穩定的終端內開始做產品結構調整,這樣的話我們在滿足銷量的基礎上還做了進一步的產品調整,整體銷售環節處於良性閉環狀態,也提高了我品的防禦高度。

其次,老人帶新人,這就像影片裏的端午,老算盤這樣的角色,他們也是從最初的貪生怕死當逃兵,到最後爲了民族尊嚴,捨生取義,成爲了人民心中的英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這就是老兵起到的帶頭作用,每個英雄的自報家門,一個個的飛身一躍,在敲打着每一個人內心。就像我們銷售人員一樣,如果在日常推進中,我作爲負責人如果自身懶散,如果帶領隊員在市場衝鋒陷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如果不夠嚴於律己,隊員們又如何能服從我的推進安排。那市場就不會得到改善,持續下去的話,我們就是這個市場第一罪人,所以爲了尊嚴,爲了我們的信仰我們也要不斷衝鋒,向競品發動攻擊。讓我們擰程一股繩,博盡一份力,狠下一條心,共圓我們的青啤夢!

觀《八佰》有感8

掀起歷史凌亂、悽慘的瓦礫堆,拉開抗日戰爭悲壯、沉重的血色大幕,聽着歇斯底里的恐懼和聲嘶力竭的吶喊,以及聲聲撕心裂肺的衝鋒聲,感受着國民軍隊爲國恥家恨殊死抗戰的英勇氣魄。

名曰“八佰”,是爲了震懾敵軍、渲染抗日的熱情、告訴國人軍隊還有更多的人在戰鬥。然而,此刻的四行倉庫內,實則只有區區一半。他們爲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爲了爭取國際社會援助,爲了證明中國軍隊還在抗戰,爲了喚醒國家,喚醒已然麻木、落魄的中華民族,生生決然與數以萬計的日軍抗衡,堅守在上海的最後一塊陣地上,用血肉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線,打退日軍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擊,用慘烈的犧牲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支持,播下了抗日不息的種子,引燃“星星之火”、造就“燎原之勢”。

對岸就是燈紅酒綠、歌舞聲揚的租界,一個充斥着麻木和冷漠的“天堂”。然而,僅在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內,他們卻在“壘自己的墳墓”、卻正經歷着戰爭的悽慘壯烈、卻早已血肉模糊……

“丈夫許國,實爲幸事”,不假,但他們也有父母妻兒,都是血肉之軀,更何況,他們很多並不是真正的軍人,面對死亡的恐懼,誰能不怕?只是此刻,面對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國之不存,民將焉附”,面對國恥家恨、在“死有所值”時,他們毅然選擇視死如歸。

當國軍特派員向謝晉元團長傳達上級命令時,說道:“戰爭背後都是政治”時,我看到他們的眼角含着淚和滿眼的絕望。絕望爲浴血奮戰的戰士的犧牲感到“不值得”,絕望在強大的日寇面前國軍的卑微和無能,絕望國際社會的綏靖態度、絕望國人的麻木、絕望民族即將走向衰落……

但在死神又一次來敲門的時刻,聽到謝團長說:“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爲有你們,上海還在。”時,戰士們眼中閃爍着無比堅毅的目光。那目光,重重地刻在他們的臉上,此刻,即使是魑魅魍魎,也要讓他們三分。

面對國際社會對日本侵華的綏靖和麻木態度,國民軍隊以血的犧牲,告訴世界中華民族沒有倒下,中國人民還在戰鬥,“中華不會亡!”喚醒國人、贏得援助,不只要死守,更需要用鮮血和無所畏懼“演”給他們看。

當國軍旗幟飄揚在四行倉庫頂上的那一刻;當日軍戰機掃蕩護旗戰士的那一刻;當旗杆被擊倒,又再一次豎起來的那一刻;當一個接一個血肉模糊、嘴角流着鮮血,卻仍面無懼色的戰士,不斷補位護旗隊伍,用屍體築牢旗杆的那一刻;當旗幟已是千瘡百孔卻屹立不倒的那一刻;對岸的“另一個世界”震撼了……

當對岸的人民向戰士們的英勇頑強敬禮時,當對岸伸出接納的`雙手、揮動振奮鼓舞的拳頭時,民族再次燃起了希望。

雖然終是一死,但他們的犧牲重於泰山。他們用鮮血演繹抗日的悲壯;他們用鮮血詮釋英雄的本色;他們用鮮血喚醒落魄的民族;他們用鮮血矗立不朽的豐碑;他們讓“慫”變成了“雄”!

觀《八佰》有感9

在久違的電影院裏,和家人們一起看了點映。一邊是炮火紛飛、斷壁殘垣,一邊是燈火通明、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河兩岸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又活在不同的世界裏。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鬥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圍炸彈縱身跳下同歸於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孃妻兒,仍然爲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願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縱使是市井混子,在國難當頭時,也願意捨得頭顱去碰那子彈一顆。生如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對着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拼了。

租界裏的人看着四行倉庫裏的八百壯士浴血奮戰,現在的我們在這大熒幕上看着那段黑暗無邊,泣血掙扎的歷史,不是全貌,卻也掀開了一角,讓我們窺見那無奈、無助、無望被裹挾着、推動着,那無畏、無懼和無窮的力量在守護着,奔涌着。

沒有戰爭不慘烈,以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如今的明搶暗箭,防不勝防。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新的時代,新的挑戰,新的戰鬥,如今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又該做些什麼呢?

至少,我們可以再多一點努力,去多瞭解一些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個數字,是來時的路,也是未來前行的燈塔。

觀《八佰》有感10

蘇州河靜悄悄的流淌,

一水之隔,一橋之距,

一岸天堂,一岸地獄,

一邊燈紅酒綠,歌舞昇平,一邊炮火連天,滿目瘡痍。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河這邊,身處地獄的八佰勇士衝鋒陷陣、浴血奮戰,守衛着河那邊流光溢彩的繁華,正如片頭所言:待我成塵時,你將見到我的微笑。

八佰的佰字旁邊是個人字,八百人的生命定格在四行倉庫,也印在中華兒女心中。槍林彈雨中,他們身捆炸藥包,大呼姓名隻身跳下,用年輕的身軀護住了四行倉庫,守住了最後一道防線;重炮轟炸中,他們前赴後繼,用血肉之軀爲國旗築臺,讓國旗屹立不倒,也讓祖國人的脊樑傲然挺立。再堅持下去的意義是什麼?意義是這裏是我們的家。即使平凡如塵,他們仍懷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魄,四天四夜,有血有淚,他們用血肉之軀直播的壯舉,振奮了隔岸觀火的國人,鼓舞了全國民心士氣。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蘇州河依然靜悄悄的流淌。

致敬每一位守一方故土,護山河安寧的革命先烈,致敬每一位中國軍人。

觀《八佰》有感11

他們用昔日的血填滿了太平——題記

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這一次我看了一部在開場之前就已經知道會讓我哭的稀里嘩啦的電影。畢竟,我前幾天看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也哭了。我們其實生活在太平年代,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可能什麼任何東西都有所缺陷,但是我認爲和平永遠都是我們唯一追求的,它沒有任何缺陷。我們都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共經歷了24個朝代,如成吉思汗的大元國,還有大唐盛世,清朝的閉關鎖國,我們都耳熟能詳。

可是,說實話,我們真的瞭解歷史嗎?準確來說,似乎我們都不是特別瞭解。

我不能確切的說《八佰》完完全全的反映了當時的淞滬戰爭的所有悲歡喜樂,但我們可以從電影中剖析出它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是如何的。例如科幻電影你可以看到驚豔所有人的特效,喜劇電影你可以擁有很多歡笑,但是喜劇的結局並不是所以的都是快樂的,有的也是悲劇。值得感人淚下的深層次內涵依舊存在,如果是愛國片呢?它不好笑也不是讓人欣賞特效的地方。

我可以說那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值得每個人去那安安靜靜坐上兩個多小時。等待着幾年的歷史陳述從三小時的幀幀畫面緩緩流過。你何敢想象今日的太平是他們用昔日的血填滿的。

當所有的刀槍刺入腹中我不敢睜開眼看,當炸彈將身體四分五裂,我不敢想象那樣的痛苦,我就像個怕死鬼想躲在一個安安靜靜的角落裏像老鼠一樣東躲西藏,藏在下水道里永世不得見光。我更想象過路的戲子讓衆人鼓着掌,也想當個湊熱鬧的官民去賭——賭這世間終究誰爲王。

我怕死,看完這部電影,我確切的明白,我怕死,可死是什麼,到插入腹中,心臟不在跳動,入土人間,這叫死嗎?

我一直在剖析死的深層含義。

我非常推薦大家看一看。不是看什麼虎頭蛇尾,也不是所謂的爛尾。我們需要銘記的是屹立不倒的血肉之軀和即使怕死心繫家人,但爲了國家英勇奮戰的精神。

當一部愛過劇供人娛樂,那纔是淪落世間最大的悲哀。

觀《八佰》有感12

《八佰》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國家歷史的折射,故事圍繞日本人進攻倉庫,號稱八佰壯士的軍隊誓死捍衛榮譽的電影,這部電影真真切切的反映了人性的變化。俯視鏡頭以四行倉庫爲中心旋轉,蘇州河爲界北邊是日佔區的地獄,南邊則是英法租界的天堂。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戰士們面對惡魔般的日軍,後背繁華且似乎和這場戰爭毫無關係的租界區,他們沒有不滿、怨言,只是做了軍人該做的事。蘇州河對面平民百姓從剛開始的冷漠到最後的覺醒,這是一個國家從死到生的希望,片中小湖北的哥哥護旗戰死,化作趙子龍,騎着一匹白馬,獨挑大軍,應了那句話不解沙場戰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那一代人有他們的信仰,他們心中都有個信念,中華民族一定會站起來。

面對強大的外地入侵,單純依靠裝備落後的軍人抵抗外敵侵略,將士們可歌可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所以更要依靠羣衆的力量,發動全民族進行對抗,是非常符合客觀實際。歷史的悲歌不能重演,爲現世所警醒!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裏,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現在的和平應當值得每一個人去珍惜!

觀《八佰》有感13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士們爲保衛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於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遊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後一排的戰士前仆後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爲了主權爲了民族而鬥爭,爲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觀《八佰》有感14

“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因爲有你們,上海還在!”在四行倉庫的樓頂上,謝縉元團長慷慨激昂地鼓勵着八百壯士們(其實只有400人)。這是電影裏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正是因爲有他們,纔會“中華不亡!”

電影主要講訴了在1937年鬆滬會戰末,八佰壯士在團長謝縉元帶領下,堅守最後一道防線——四行倉庫的故事。這個電影最吸引我的不是激烈的交戰,而是壯士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仍然毫不畏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打動了我。

在戰鬥的第二天,日軍揚言要在三小時內佔領倉庫,並且派出工兵妄想炸燬倉庫。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一個身上綁滿手榴彈的士兵在倉庫上毫不猶豫的跳進了敵羣,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和敵人同歸於盡了。他叫陳樹生,在犧牲之前他僅僅塞給別人一條汗衫,並留下一句:“給我媽!”就離開了。當別人打開汗衫,發現上面用鮮血寫下八個字:捨生取義,兒所能及。當時看到這,我不禁留下了淚水,心中有說不出的難受。

還有一個是小湖北,他才十幾歲。因爲戰爭,他和哥哥跟着舅舅來到了這裏。在這裏,他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看到身邊一個個戰友、親人死去。我想,如果我是他,我會不會在那個戰場上臨陣脫逃?在他這個本該上學的年齡,卻參軍打仗。他原本有着美好的憧憬,想看看上海。可戰爭卻打破了這一切,在夜晚,他常常面對倉庫河對面繁華的租界美好的幻想着。在掩護戰友們撤離時,他仍然跟在敢死隊後面一起阻擊敵人,他們的結果可想而知。

還有那些河對岸的中國人,他們無時不刻關心四行倉庫裏的壯士們,他們積極參與募捐,爲壯士們送補給。還有記者冒着生命危險進入倉庫記錄戰士們作戰的每一刻。這些溫暖的細節,卻使我爲此感到欣慰。

電影雖然在戰士們過橋的那一刻結束了,可我的內心卻久久無法平靜。現在中國雖然非比前惜,可我們要勿忘國恥。畢竟這雖然是一場失敗的阻擊戰,卻透露出了“落後就要捱打”這一句話。儘管如此,我覺得我還是在這裏向先輩們致敬,正因爲有了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的人在努力,纔能有今天的中國。

觀《八佰》有感15

我一直以爲,和蘇州河畔相關聯的一定是輕柔的吳儂軟語,或者是悠揚的蘇州小調,直到這部電影鏡頭將畫面在這裏緩緩展開。

蘇州河水潺潺,悄無聲息流逝,用一己之力劃分天堂地獄兩個世界,月色寒涼,照着南岸的天堂,燈火通明、歌舞昇平,也照着北岸的地獄,硝煙瀰漫,殘垣斷壁,這樣的景象,何其震撼,何其直擊人心!

沒有援軍,沒有退路。

歷史就是如此殘忍又真實,孤軍奮戰的四個晝夜裏,在這場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中,那爲壯聲勢對外號稱八佰人的四百人,生命在那一場戰役,永遠被定格!

被戰爭裹挾的每一個幼小的個人,都有牽掛,有掙扎,有惶恐,每一次天明,都有人再也沒能睜開眼睛,這裏沒有風花雪月,來不及說聲保重,也許下一秒就是永別,可我慶幸,沒有人真的退縮,當士兵們捨身炸日軍的鋼板陣,一個接一個的名字報出來,一個接一個的赴死,我的眼淚洶涌而出,他們也是兒子,也是父親,也是丈夫,可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也是他們。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爲我們守護歲月靜好的身影,從未遠去,直至今日依舊在!

近日,衛國戍邊烈士遺骸的現場交接儀式上,大型軍機抵達機場,將士們列隊集合,爲保衛國土的英雄們鳴槍致敬,無比莊嚴的儀式,是給他們的最高敬禮。

他們是加勒萬河谷衝突中犧牲的烈士,是以生命爲代價守衛祖國疆土的人,他們中有人即將爲人父,有人只是青澀少年,他們也曾在某個夜晚擡頭望月思鄉,但這一刻,母親的思念沒了盡頭,那些愛着他們的人也再等不到消息……

保衛祖國疆土,守護巍峨邊界,當肩負起這樣的神聖使命,他們便是身披鎧甲的勇士,是我們每個人應當敬佩的人!

我們的民族,遭遇過天災肆虐,也對抗過戰火紛擾,我們的民族從廢墟中一次次站起,一次次奮進。

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裏,不要忘了祖國,不要忘了捨生忘死守衛祖國的人,不要忘了是誰在身後爲我們守護和平,守護安寧,我們這些被守護的人,能做的,唯有銘記,唯有敬畏!

望明朝,未有人嘗戰血,未有人聞硝煙,未有人顧自看戰場寒涼的月光。